张凤莲
摘 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背景下,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产业转移与承接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河北省作为承接京津两地产业的重要区域,提高产业承接力,对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依托区域产业转移理论,对河北省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河北省的视角分析实现产业转移的条件,归纳总结目前的转移承接项目。立足以上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以期对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所贡献,对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参考。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承接力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三地已有明确定位。北京优化三产结构,突出高端化、服务化、积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天津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河北积极承接首都产业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和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省产业转移的承接力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一项。
一、区域产业转移理论基础
产业转移是指在产品需求、资源供给、技术进步等条件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某些产业(企业)从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动态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关于区域产业转移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雁行形态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国际投资折中理论、梯度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包括外生比较优势理论(Ricardo,1817)与内生比较优势理论(List,1827),技术创新是内生比较优势的核心。雁行形态理论,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强调一国产业成长将经历国内市场的产生、进口产品、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等阶段,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过程中偏重于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生命周期理论(Vemon,1966)认为产品将经历新产品引入、产品成长和成熟、产品标准化等阶段,强调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发展。梯度理论认为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梯度并由高向低推移,不断缩小差距,实现相对均衡。
二、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条件及现状
根据《规划纲要》中的城市与地区定位,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也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纾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并与天津存在合作竞争关系。
(一)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1、重合产业与产业梯度的存在。重合产业与产业梯度的存在是导致区域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之一。从产业梯度系数可以表明区域内生产水平的高低;区位商则行业专业化程度较高低。综合这两个指标,取位于前五位的行业发现:河北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与天津存在重合;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北京、天津存在重合。因此,河北、天津一方面存在产业梯度差,可以承接天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制品业等;另一方面两地重合产业较多,在承接北京转出产业时与天津存在竞争关系。
2、要素差异与要素流动的产生。要素的流动是区域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生产要素能否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以及流动的自由程度大小,决定着产业转移阻力的大小。在自然资源方面,河北省面积相对较大,并且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便利的水力资源;京津两地,尤其是北京汇聚了全国的高精尖人才,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会随着产业的转移相应流动,河北省是人口大省,劳动要素流动性也较强;河北省内环京津,外环渤海,地理位置较为独特,形成特有的区位优势,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进一步提出,北京、天津两地的企业部分开始向河北转移,如北京现代在黄骅港选址建立分厂。
3、产品市场与需求结构的变迁。与区域经济发展动态变化相对应,区域产品市场需求结构也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生产要素的成本不断提高,因此对产品的市场需求结构往往会呈现由低到高逐渐演化的现象。伴随着非首都功能纾解产生的产业转移现象,进一步导致市场需求结构变动。产业转出区域的低级产品及相关产业缺乏本区域市场的支撑,而产业承接区域则由于该产品及相关产业发展不足,其市场需求仍未被满足。这样,区域间产业转移现象随之就会发生。
(二)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向河北转移。2014 年初,北京工业园区(27 个)与河北省工业园区(57个)已分批完成4 次不同类型的产业对接,其中包括电子信息、锻铸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2015年,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在河北沧州破土动工;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落户河北省衡水市;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也逐步搬迁至河北廊坊。沧州与天津执行合作项目已达432 项;天津丰田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国际物流仓储产业园项目落户河北。
三、对策与建议
产业的转移与承接是解决区域内人口与住房、资源与环境等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优劣势并存。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
北京市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经济职能向外转移,许多产业将对外转移;而天津市则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制造业也将部分外迁;河北省作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将着力提省内各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承接京津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优化投资环境,加强要素流动
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整体性特征,对于较大幅度提升河北省省内产业承接力,必须要提高河北省自身已有产业和承接产业的资金吸纳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优化区域投资环境,提供优惠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吸引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流入。
(三)注入科技动力,平衡区域经济
河北省一直以来一和高污染高能耗的第二产业为支柱产业。北京、天津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将产业链中下游的生产部分向河北转移,这不利于河北省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因此,河北省应当有选择的进行承接,将科学性、创新性、技术性纳入到产业承接与自身产业升级过程中,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将矿产资源、烟草业、金属采矿业、制造业等优势产业链进行深造与升级,将创新思维与技术充分应用到各产业的各环节中,提升技术类员工的技术应用于研发实力,增加产业层次内涵所属的创新性、完整性与科学性。
(四)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竞争能力
河北省在承接京津产业的同时,还必须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协调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地制宜,确定河北省的主导产业,构建以高新技术为引导、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创新推进产业结构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有利于更好的承接京津转移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刚.区际产业转移理论探微[J].贵州社会科学,2001,4:65-67.
[2] 冯清利.产业集聚视角下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对策研究[J].商业时代,2011,31:42-47.
[3] 谷聪.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4,14(4):92-95.
[4] 金浩,隋蒙蒙.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省产业承接力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