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雯 李明 钟攀
摘 要:随着信息化审计工作的推进,高素质审计人才队伍的构建刻不容缓。本文主要从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动因和历程入手,描述当前审计人才队伍的状况,利用华东电网有限公司的信息化审计人才建设的案例进一步提出以下四点建议:提高审计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抬高内审人员准入门槛、实行轮岗制度和加强审计人员素质培训。
关键词:信息化审计;审计人员;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全社会各行各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实现各部门信息化的同时,我国许多企业开始着手整合与集成其信息化应用系统,内部审计的对象也悄然向信息化进军。审计信息化的兴起与发展向审计人员发出了新的挑战。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开展要求审计人员熟悉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操作;审计线索的改变要求审计人员装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等知识;经营风险的变化与控制手段的多样性要求审计人员认识网络经营与网络财会的特点、风险及应有的安全控制。审计信息载体的转移为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012年7月,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深刻认识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①。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时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审计署2008至2012年信息化发展规划》也表明,以探索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为核心,加大适应信息化需要的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质量和水平,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保障②。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如何构建优秀的审计人才队伍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审计信息化产生的动因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获取和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同时计算机也成为计算、分析、设计以及存储的主要工具,实施审计信息化已成为社会信息化的必然(郭城伟,2007)③。同时在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逐步接轨以及国外会计师行业对我国审计市场的不断冲击的情况下,黄作明(2012)④提出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远远不能达到现代审计的要求。
在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审计模式下,审计业务内容依据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估合理分配审计资源,逐步取代以制度为基础的采用抽样的随意性审计。基于风险控制的审计越来越离不开一个安全的、可靠的信息系统来应对其所服务对象所可能面对的各种风险,以保持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快速地反映影响财务报表是真实性、公允性的直接或间接因素。从发展情况看,企业正在不断地扩大信息技术在其经营活动和会计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信息化时代,基于“风险模式”下的审计业务的有效进行,需要从根本解决传统审计工作方式难以满足企业评估风险、内控测试与评价信息化要求的难题。由此,审计的信息化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三、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在国际上,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程,分别是电子数据处理审计时代、信息系统审计时代和信息技术审计时代。
(一)审计电子数据化时代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应用蔓延到了企业大多数部门,这些部门独立开发了简单的系统,用来提高部门事务处理的效率。在数据处理电算化的初期,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实现了计算机化,但很少对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审计,主要是对计算机打印出的资料进行传统的手工审计。人们称这种审计为电子数据处理审计。此时审计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电子数据及其处理过程的审计,审计的对象不是信息系统,而是电子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及相关的控制。
(二)信息系统审计时代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计算机系统、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审计的对象和内容不再局限于对电子数据及其处理过程的审计,而是进一步扩大到计算机系统,审计必须要搜集并评价证据,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是否有效地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经济地使用资源和完成组织目标,这一阶段是信息系统审计。
(三)信息技术审计时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持续发展,企业开始注重外部信息的处理和利用效率,信息化审计发展到对整个信息系统的效率、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审查,更加强调对信息技术的审计以及在审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企业外联网、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了有力保证。因此这一阶段是IT审计,即信息技术审计。
我国信息化审计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随着审计署颁布独立审计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⑤,我国信息化审计得到了长足发展,从最初利用通用的电子表格、数据库等软件(如EXCEL、ACCESS等)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辅助审计,逐步发展到开发专用的审计软件(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等),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全面的数据审计。审计的信息化对审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配备相应的人才素质,才能推进审计信息化的发展。
四、审计人员队伍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审计工作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变成全面的企业资源审计,由事后审计转向了事中事后审计结合。这使得监督职能的实现提升了一个大台阶,把审计信息化推进了一个新时代。然而,审计人才队伍的发展若跟不上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发展,势必阻碍审计信息化的进程(胡雅萍,2005)⑥。对于这一点,笔者表示担忧。
(一)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随着审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审计人员不断认识新事物,吸收新知识。各级内审人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初步意识到“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面临被淘汰的窘境”(黄作明,2012)⑦。然而,部分审计人员仍然用传统的思维方式看待审计信息化,对审计信息化失去信心,遇到困难时没有从自身挖掘原因,而是怀疑审计信息化的应用价值,从而不愿意从技术上提高自身的能力。通常,管理层的意识会影响企业员工的学习气氛和士气。如果领导认识不足或者对审计信息化的兴趣不大,将意味着企业的审计工作要“多走弯路”或者效率低下,影响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另外,部分单位的计算机硬件设施配备不足,加上财务核算信息化程度较低,开展计算机审计的环境也不充分,导致计算机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计算机知识能力普遍匮乏
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审计人员配备专业的计算机技能。近年来,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得益于计算机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与年轻大学生这股新鲜血液的注入。但是,笔者认为审计人员的整体计算机技能素质仍不足以支持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大多数内审人员是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仅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译检测功能,要真正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必须依赖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协助,独立性降低,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人员若只局限简单的办公操作,必然不能适应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匮乏的计算机知识能力便成为信息化的绊脚石。
(三)专业知识的不足
信息化审计推动了审计工作的改革,审计范围不断扩大,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公司治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然而,内审人员结构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员工来自财会队伍,知识背景单一,没有受过严格的内部审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很难胜任高度专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除了会计、审计专业人员,审计部门还配备工程、法律、信息技术等各个领域的人才。如在工程管理结算流程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复核结算数据准确度,检查结算流程运行效率及运行顺畅度,对工程结算环节的管理提出管理建议。这对具有单一财务背景的审计人员发出了极大的挑战。专业知识的不足容易限制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的思考与远见,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四)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仍有待提高
内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内审人员需其他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信息化审计带来了审计范围的扩大,同时也意味着审计部门与更多业务部门“打交道”。若没有其他部门的配合,内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然而在很多企业中,内审人员往往担当“内部警察”的角色,容易让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产生敬畏之情,不愿意协助配合审计工作,导致内审工作的效率低下或者效果不够理想。在实际情况中,内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也不尽理想,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另外,由于审计人员缺乏纯熟的计算机编程技能,审计需求的实现需要科技人员配合。因此审计人员与科技人员的良好沟通至关重要,这是应对审计信息化需求的要素之一。
五、华东电网信息化审计建设的案例
华东电网有限公司从2004年开始,审计部门设计开发了综合性的审计管理系统和财务审计业务的工具,ERP业务审计系统适时启动以开展前期工作。截至2009年底,公司SG186工程竣工验收,标志着审计信息系统已全面建立。审计业务在审计综合管理系统这一项重要的平台上运作,公司内部审计单位已广泛使用财务审计业务工具,以提高审计效率。但相对于信息化建设成果,该公司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已经远远落后。目前,为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公司审计部门致力于制定与落实审计信息化建设规划,推动审计信息化基础建设,推进基于ERP系统的审计业务稳步发展。同时,企业审计部门正在加快步伐,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计划在两年左右,力争实现全面的审计信息化管理。
然而,与大部分公司一样,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一方面,大多数在审计岗位工作人员,一般都是非信息化专业人才,同时具备审计业务知识和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很少。另一方面,开发团队中既了解审计专业,又懂设计和开发的综合型人才的缺乏,导致审计信息化人才需求和供给方面的脱节,难以提高发展效率。此外,无论是审计专业人士,或信息技术审计团队,相对比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审计信息化建设起步晚,积累少,缺乏经验。总之,审计信息化人员缺乏,相关知识积累少,经验不足的现状,难以支撑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二)标准化审计基础薄弱,制定标准,工作标准和作业规范还没有健全。可以说,该公司仍处于标准化的审计工作推进阶段。具体包括审计程序规范,审计业务支撑系统,审计业务的规范和其他方面。此外,缺乏与企业业务系统的标准化数据接口,数据采集,转换难,导致审计信息化建设难度增加。
(三)审计对象管理的变化很快,审计需要,审计信息更新加快要求创新型企业管理,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深化企业法制化管理,随着审计重点的转变,为应对审计重心的变化,要具备调整优化审计信息化需求的能力。审计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被动,滞后的局面。
(四)信息化建设,运营和维护的协调机制没有建立,在协同机制没有建立的前提下,审计对象与审计业务多样性和广泛性,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严重的滞后现象;操作和维护审计信息系统的技术难题,直接影响了系统的运行质量和应用效果,具体包括协同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机制的缺乏,整体信息化系统仍不完善等。
加强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内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满足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短期需求,及时填补信息化审计人员的空缺,增强公司信息技术人员的审计能力,引进兼备丰富的会计,审计知识与计算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关键。从长远来看,必须逐步构建、设计一套高质量的培训机制,以适应当前形势下的综合型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更好地推动审计业务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有效整合。
六、如何建设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构建一支高质量的审计综合型人才队伍,以解决以上分析的现存问题刻不容缓。笔者建议,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审计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抬高内审人员准入门槛、实行轮岗制度、加强审计人员素质培训。
(一)让审计人员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阻碍审计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一个可能原因是审计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企业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应接受审计信息化的现象,提高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克服学习与构建信息系统的阻力,全面而准确地理解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推进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笔者建议,开展信息审计化专题会议,普及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与工作进展。同时加大激励力度,鼓励审计人员了解信息化建设⑧。
(二)抬高内审人员准入门槛
国内许多学者一致认为内审人员的知识架构不合理、人员素质偏低,难以满足信息化审计的发展(曹燕,常京萍,2010⑨;靳宁,2013⑩;杨冰峰,2013B11)。因此,企业应该加紧建立完善的内审人员准入机制。首先,内审人员不应局限在财务背景,应该多吸纳其他专业背景的人才,如管理、工程、法律等领域。其次,审计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与熟练的计算机技能。为了培养企业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内审人员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较强的心理素质。要做好审计工作,需要内审人员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坚持原则,不卑不亢。第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审计工作中,需要内审人员与外界进行沟通,了解情况,这就需要审计人员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掌握审计情况,通过沟通来确定审计重点,了解实际情况。第三,灵活的协调能力。面对审计工作中复杂的问题时,内审人员要在出现困难时找出问题的根源,在解决问题时有协调能力,不要激化矛盾,并合理应对审计风险。
(三)实行轮岗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自身能力,给员工自身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企业应当实行轮岗制度。通过执行内审人员在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轮岗实训制度,让内审人员站在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掌握各项具体业务流程,熟悉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轮岗制度弥补了单一知识背景的缺陷,拓展了内审人员的视野,有利于调动内审人员的积极性和提高对工作的热情。通过轮岗制度,企业可以挖掘人才潜力,激发内审人员的潜能,强化沟通,扩大视野,内审人员可以提升才华,从而为升职做足准备;激励人才成长,工作内容和工作范畴的扩大有利于自身职业生涯的拓展。
(四)加强审计人员素质培训
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是内审部门人力资源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部门效益效率的重要手段。从长远来看,企业必须逐步建立、制定一套适应当前形势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审计人员的培训机制。培训机制应重点突出审计业务与专业软件相关的业务培训,促进审计业务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融合。随着企业经营业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内部审计的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内部审计的方法、技术不断创新,因此企业应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拓展知识面。企业可以邀请专家授课,如审计理论、审计实务、审计法规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前景,委派部分人员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和考察活动,及时更新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专业胜任能力B12。
七、结语
审计信息化是一场技术革命,它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转型,丰富了审计手段,拓展了审计人员的视野。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开展任重道远,审计人员作为其中的关键因素,若能以充分的准备和全新的姿态迎接这场信息化革命,必能加速其发展进程。(作者单位:1.深圳西龙同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注解:
① 资料来源于审计署2012年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过程中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关于“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专题的讲话。
② 审计署2008至2012年信息化发展规划[审计发〔2008〕73号]明确指出,为了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审计工作,需要探索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并根据这个目标提出了五项基本建议。
③ 郭城伟(2007)指出,网络技术的使用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为了适应网络时代发展,审计理论与实务必须有全面的创新,开展计算机审计,实施审计信息化已成为社会信息化的必然。
④ 在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逐步趋同以及国外会计师行业对我国审计市场的不断冲击的背景下,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远远不能达到现代审计的要求,审计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⑤ 该公告明确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以计划、指导、监督和复核审计工作;应当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以利于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确定有效的审计方法;当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并考虑其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的影响等。
⑥ 胡雅萍(2005)指出,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⑦ 黄作明(2012)指出 “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面临被淘汰的窘境。
⑧ 刘洁予(2010)指出,现有的激励方式,在一些方面制约了审计事业的发展,要用人本管理的理念完善激励方式来鼓励审计人员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
⑨ 曹燕,常京萍(2010)指出,信息系统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要求非常高,从目前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来看,不具备直接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条件。
⑩ 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内审员队伍建设一直存在着力量薄弱、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特别是在对审计指标审计体系审计评价的操作层面上,我们的内审员队伍不能适应错综复杂的审计形势,不能适应经济和政治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B11 杨冰峰(2013)指出当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之一是审计信息化人才缺乏,审计信息化建设积累少,经验不足。
B12 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应当考虑是否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方面的专门技能,必要时,可利用专家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作明.信息系统审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14-19.
[2] 胡雅萍.论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J].审计与理财,2005(4),13-14.
[3] 刘洁予.复合型内审人员的素质提高[J].审计与理财,2010(2),36-37.
[4] 曹燕,常京萍.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战略研究[J].会计之友,2010(28),52-53.
[5] 靳宁.经济责任审计:内审人员之责任与要求[J].商情,2013(5),43-43.
[6] 杨冰峰.论审计信息化建设难点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5),184-185.
[7] 郭城伟.浅析审计信息化[J].时代金融,2007(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