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达成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为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有序发展,必须创新社会治理。农村社会治理创新问题,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创新问题。无论是理念、内涵、还是从方向、方式上看,当前的“农村社会治理”跟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有着本质的不同。唯有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着力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畅通民情诉求渠道,农村社会治理才能更科学、完善和富有成效。
关键词:三农;社会治理;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贯穿于整个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农村社会治理创新问题,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创新问题。在农村社会治理中贯彻群众路线,既包涵社会管理创新主体的认识论,也充分体现出依靠群众实施社会管理创新这一科学的方法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面指出: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契机,也是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抓手。
1.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指导线
1.1 准确理解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深刻内涵
当前的“农村社会治理”跟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有着本质的不同。从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来讲,主要是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村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带有强制性。而“农村社会治理”除了政府和有关部门之外还强调社会力量,比如村规民约、村民自治、各种农产品合作组织。农村社会治理既要发挥政府服务管理社会的作用,也要发挥社会组织、村民自治和农民参与的作用。从方式上来看,传统的农村管理强调的是行政性,而农村社会治理除了行政还强调法制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制度建设等多种方式。从方向上看,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只是单向式的、从上至下的管理,而农村社会治理强调的是双向的互动。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时,要与不同的农村群体进行沟通、协商,是双向的互动模式。从内容上看,农村社会治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为农民群众提公共服务,管理农村和社会公共事务,还包括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农村基层的安定有序。
1.2 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增强农村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问计于民,让该公开的事务公开,该群众自治的事情群众自治。一是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努力实现社会治理与三农服务的科学结合。把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根本,明确责任,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农村各项工作。二是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形成农村综合治理合力。三是树立从源头防治的观念,全力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四是树立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的理念,从实际出发,公平合理照顾到各方面群众的利益。五是树立依法治理、综合施策的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公平,引导农民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
2.努力推动“多维度治理”的农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必须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和主要方面,即谁起主导作用,谁处于配合和服从的地位,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是什么,怎么和村民自我管理有机衔接。因此,在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中,要推动“多维度治理”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
2.1 以农村社会服务创新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推进社会服务创新,解决好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治本之策。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要更新观念,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县乡党委、政府要把管理创新从管理转变到服务上来,不能认为自已是官,老百姓是民,把自己和群众简单地对立起来。社会治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所有党委政府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所有农村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老百姓谋利谋事的工作,农村社治理的过程也就是全心全意做群众工作的过程。
2.2 以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村级党组织长期处于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如何发挥村党组织对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作用是关键。为此,一要改革完善村两委班子的选举方式。在严格选拔程序和标准的同时,更要注重优化班子的年龄文化经验等结构。二要通过完善立法,从法律层面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任期届数和决策事项做出一定的限制。三要在政策上加大培养乡村致富领头人、优秀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农村干部队伍。四要改革完善村社干部的管理。
3.不断丰富农村社会治理群众路线内涵
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认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抓住改革开放30多年形成的良好局面,在经济上以工促农、以城哺乡、加大支农力度、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政治上把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与坚持“民主集中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治理机制。
3.1 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骨干作用
基层干部直接同人民群众接触,是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中贯彻群众路线的主力军,在乡村党员干部中继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就要切实改变基层干部政治敏锐性不强、服务意识不高、群众观念淡漠、执政方式简单粗暴等问题;要切实加强镇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把基层党委政府的执政方向与群众意志相结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使农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对违反党纪政纪的要依规依纪严肃查处,绝不能庇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特别是要注意调动广大村干部的积极性。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现状出发,合理调整村社行政区划,形成村干部工资增长的合理机制。
3.2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村民的能动作用,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一要积极探索村“两委”选举的有效途径,要贯彻落实好基层民主建设,就要多种形式推选候选人,避免乡镇党委政府直接操纵指定,要建立公开竞选制度,让德才兼备的候选人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二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要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公开栏、意见箱、村民代表议事会等形式进行公开,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三是建立村民理事会,让为民做主变为由民做主。四是完善村民对村干部任期中的监督制度,由于法律规定村民有自治权,村“两委”不是一级行政单位,但现实中又行使一定行政管理权,上级党委政府在监督中因找不到合法依据往往难以入手,首先要依法制定届中罢免制度,其次在财务管理制度要加以规范。
3.3 充分重视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现代化的社会治理具有管理对象的广泛性、流动性、复杂性,尤其是农村居住的分散性特点,光靠单一的组织单打独斗来管理和服务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不断提高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变一家管为大家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化的强大优势,把公安、法院、银行、工商、民政、扶贫、建设、国土、信访、调处、司法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动态更新、建立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实行全网申报、一站审批,提高村民办事效率。同时还可拓宽网络问政平台,通过邮箱、微博、网上社区等了解民情、沟通民意、倾听民声、集中民智,为农村社会治理打上网络时代的烙印。(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