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松
摘 要:新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已证明人力资本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也是保持该国家(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中国知网,梳理了从1994年到2002年中国学者研究该命题的脉络。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影响
中国学者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起步比较晚,在人力资本理论被引进中国的时候,学者才开始关注这个方面。通过阅读会发现现阶段中国研究这个问题的经济学家,主要是在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基础上的数学模型,来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影响。
在分析中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周天勇(1994)年首先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作了鉴定,使得人力资本价值包含两个部分,即为接受教育需要付出的成本与机会成本。89年之前的城市工资受到政府的行政作用,通过采集农村的数据,应用人力资本收益率的方法,计算得到1989年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的贡献率是24%。考虑到这个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用9%的人力资本收益率得到52-90年间中国人力资本对经济产量的贡献维持在20%-25%。通过对Scotte方程式的变化,对1952-1990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经济增长率g,投资增长率p,投资率s,劳动生产率u之间的表达式是,g=104ps+004u,显示出因考虑到劳动力质量这个因素,方程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高玉喜(1996)在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关注的是中国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从1985年开始推进贫困地区建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从78-85这8年中贫困人口的数量减少比较明显,在这之后的过程则比较缓慢,到95年还有许多的人们不能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贫困地区的经济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是由于贫困地区的人们文化水平不高导致生产效率的低下,经济不能发展影响人们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最终影响人力资本的存量,如此循环最终导致贫困地区的经济与人力资本水平始终处于低水平。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提出,要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的面貌,需要贫困地区在吸收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教育与医疗建设,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以实现经济状态的根本改变。
张慧芳(1997)研究了中国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发现中国在人力资本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之处。第一,在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之前,中国认为人口数量多会凸显人口的数量优势,在无形中影响了人口质量的提高。第二,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灌输,忽视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生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初等、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第三,受到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市场中的就业者从一个劳动力市场到另外一个劳动里市场的转移难度较大,影响了人力资本的利用程度。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破解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市场障碍等措施,提高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冯光明(1999)在参考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将经济的增长归结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财务资本(finance capital)、货币资本(capital)、物资资本(material capital)四个部分的有机结合,经济增长的表达式值可以写成,De/Dt=(FC+MC+C)α(DH/Dt)β。其中DH/Dt表示人力资本的变化,β表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α表示除了人力资本以外的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而且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那么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的增长只跟人力资本的变化有关,也就凸显了人力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考察人力资本的过程中,还注意区别一般人力资本与精英人力资本,将人力资本的表达式归结为HC=μLδ,一般的人力资本δ为1,精英人力资本δ大于1。在人力资本中区别要求我们更加注意专业化的人才培养。
盛乐(2000)用实证的方法考察了中国1982-1996年间中国人力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物资资本年增长率与人力资本年增长率为自变量,以GDP增长率为因变量,应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是0504,表明在其他情况没有变化的前提下,人力资本增加1个百分点,会导致GDP的产出增长0504个百分点,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是0269,人力资本的边际效用大于物资资本的边际效用。在考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将全国学校划分为大学、中等学校、小学三个部分,各自的贡献系数分别是0018、0264、0418,对经济的贡献率则是1%、13%、17%。
王金营(2001)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索洛模型基础上,分别引入有效劳动模型与人力资本外部性增长模型,以中国1978-1998年的GDP产量、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量、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水平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三个数据模型,分别是Y=AK0.81L0.19、Y=AK0.79H0.21、Y=AK0.69H0.30h0.32。在有效劳动模型中,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为6654%,人力资本存量贡献了78%,剩下的2567%为综合要素贡献率;以1990年为界,1978-90年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是1123%,1990-98年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为353%;物质资本在第一、二阶段分别为6406%、6892%。在外部性模型中,资本、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率分别是5816%、1136%、514%。两个模型的数据都凸显了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闫淑敏、秦江萍(2002)在研究1990-95年间人力资本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中,选取了科教、卫生等指标。通过建立西部11省份平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收入的数据关系,得到系数为046,低于中部与东部的072与081,这与现实中的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低,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一致。对西部地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过程中,发现青海、新疆、陕西、贵州、四川等省份均高于全国均值,其中青海的数据最大为659%,但云南等三省份出现了负值,表明生产还是传统方法,科学研究的水平低。在用死亡率的减少来表示人力资本存量提高的过程中,因为西部地区劳动增长了09%导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为208%,相反东中部省份不仅减少了农业劳动力人数,也减少了对经济的贡献。(作者单位: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周天勇.论我国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J].青海社会科学,1994(6).
[2] 高玉喜.中国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1996(5).
[3] 张慧芳.试论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及其开发利用对策[J].理论与改革,1997(5).
[4] 冯光明.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人口科学,1999(1).
[5] 盛乐.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经济问题探索[J],2000(6).
[6] 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7] 闫淑敏,秦江萍.人力资本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