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喜祥++刘小明
内容提要 随着新闻传播的速度、深度、广度、参与度和关注度大大提高,面对缤纷繁杂的媒体、五光十色的新闻传播,主流媒体必须高度重视新闻的准确性。近年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尤其注重提高包括党报在内的集团各类媒体的新闻准确度,从硬化新闻管理等方面千方百计提升《贵州日报》公信力。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新闻报道 差错 规避 贵州日报
随着互联网兴盛和广泛应用,世界进入了万众传播的时代。对传媒业来说,这一划时代特征具体表现在:一是人人都是记者,人人手里都有摄像机、照相机。人人都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和地域随时随地发布现场新闻;二是发布新闻的媒介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移动终端成为大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看新闻;三是新闻受众可以和新闻发布者、发布媒体及公众互动,万众可参与其中;四是同一新闻事件同一新闻各种媒体相互转载且角度各异;五是人们更加关注每天的新闻;六是道听途说、虚假新闻、臆造、骇人新闻真假难辨;七是新闻写法格式不严谨,用词不规范,谐音、错别字、生造词等充斥其中。
随着新闻传播的速度、深度、广度、受众参与度和关注度大大提高,面对缤纷繁杂的媒体、五光十色的新闻传播,主流媒体必须高度重视新闻的准确性,正确把握导向,准确、及时、全面发声。党报的权威和指导性,也源自其公信力。因此,近年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矢志不渝、千方百计提升《贵州日报》的公信力,尤其注重包括党报在内集团各类媒体的新闻准确度。
一、将差错提高到决定性高度加以认识
准确性对于新闻工作者,是一个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对于舆论导向,是前提性、基础性的问题;对于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影响和决定的问题。英国《经济学人》创办于1843年,在不少老牌媒体逐渐失去光芒的今天,这本杂志的销量却直线上升,主要还是由于它的报道注重事实,有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并且极为严肃认真。
网络时代新闻报道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具体可分为:
(一)政治性差错。主要是指出现一些思想或观点自勺导向性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致,甚至相违背、相抵触,这是必须坚决杜绝的。还有如将港澳台与一些国家的名称并列,或者将中国与港澳台地区并列处理为各个国家,还有将韩国与朝鲜直接叫做“南朝鲜”与“北朝鲜”等等。
(二)事实性差错。主要是在新闻报道中,对于事件的真实情况没有弄清楚,或者有意混淆视听,在报道中出现事实性错误,违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这也是假新闻主要根源。2014年热闹一时的“中国大妈讹诈外国小伙”事件曾沸沸扬扬,明明是骑车的外国小伙撞倒了“中国大妈”,传到网上后竟然“有图有真相”地变成了“中国大妈”碰瓷讹诈1800元,随后在互联网和诸多媒体上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评论和指责。不少人迅速站上所谓道德制高点,把“丢人现眼”“素质低下”甚至“不要脸”等帽子,统统戴到“中国大妈”头上。这其中不乏本应“视真实为生命”的传统媒体的声音。幸好警察出现,视频作证,事态逆转,原来是“老外”撞倒了“中国大妈”,而且这名“老外”还是无证驾驶的非法上路者。另外,网络上燥热过的假照片拍摄者被网友命名为“周老虎”“张鸽子”“刘羚羊”“王云彩”“林一爆”“邱非典”“李手印”“黄断桥”,则是有意为之,欺世盗名。
(三)技术性差错。主要是指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专业技术的错误,这也容易引发新闻报道中的事实性差错以及政治性差错。具体差错又可细分为地理位置张冠李戴,标题内容表达有误,数字(单位)错误,人物错误,文字错误,图片错误等等。按照报刊出版的有关规定,报纸的文字差错率要控制在万分之三以内。
避免不应有的差错,是当今新闻媒体融合传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媒体的公信力进而失去生存的依据。
二、规避差错的制度举措
在网络时代,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一直秉承“权威资讯,贵州表达”,集团视报道准确为生命,从各个方面避免差错:
(一)硬化新闻报道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网络管理规定,不撞底线不踩雷,坚持传播网上正能量,加强内容建设和队伍建设,创新传播的多样化与丰富眭表达,实行全流程管控,不断提升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网络传播水平。为从整体上硬化报道管理,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着力进行制度创新,不仅对现有制度不断更新完善,更从2014年起实行内部新闻阅评制度,以评估监测方式解析集团媒体在新闻报道上的得失,所办内刊《阅评简报》两次获贵州省委分管宣传工作领导的批示肯定。
(二)把好采编政治关、导向关、技术关。针对互联网新闻报道中容易出现的政治性差错、技术性差错以及事实性差错,记者编辑在各自环节都要注意把握好政治关、导向关、技术关,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确保消息来源准确性,注重新闻事实本质真实性,这样才可以很好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避免事实性错误,规避技术性错误,整体上提高新闻稿件质量。对敏感问题、敏感词汇、敏感事件,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准确恰当有度处理,保证在思想观点上的正确性。
2015年lO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提出“为其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2015年10月18日《贵州日报》虽然只有4个版,围绕减贫道路、精准扶贫为主题,刊发消息、通讯4篇,营造出浓厚的向扶贫发起总攻的气势,坚定信心,鼓舞人心,起到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集团时政官徼“政前方”,及时准确传递省委、省政府的声音,把权威性、公信力和生动表达有机结合,从受众视角推送新闻,得到省内各级各界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三)规范发稿流程和严格制度约束。造成互联网新闻报道出现差错,其主要原因是发稿流程不规范和执行制度不严格。坚持重要稿件送审制度、不合格稿件退回制度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是前提和铁律。强化流程规范,建立严密制度,实施绩效奖惩,既是堵塞漏洞和避免差错的必要手段,在规章制度上也更加人性化。就《贵州日报》发稿流程来说,记者、编辑、编委、值班领导层层把控,每一篇稿件从发稿、编排到出版,都经历着层层筛选和审核,直至签发。一般稿件做到“三审三校”,重要稿件做到“送审”“复核”和“会签”,最终上版面或推送到网络。对于出现各类差错,在集团采编绩效考核中一律处罚,重大差错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和严肃处理。
(四)在编辑环节重点设防。一则好新闻离不开—直好编辑,对网络时代下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差错,新闻编辑在日常新闻报道的编辑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过滤核查,认真对稿件进行修改与提炼,防止出现政治性错误、事实性错误以及技术性错误。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对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责任心,提高娴熟运用采编系统处理图文视频方面等能力,减少新闻报道中的文字性错误以及画面不当等导致的政治性错误、技术性错误。要实行新闻产品全流程把关,建立健全编辑、校检、审签和印刷、出版及网媒、“两微一端”发布等责任质量体系,把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贵州日报》对编辑人员有着严格要求,不仅在制度上对差错有惩戒措施,更多是在各方面提升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如集团每两月定期开展政治和业务培训、出台《微传播优秀新闻作品评选奖励办法》、内刊开设“推敲吟捻”专栏等方式,不断提升编辑的专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完善“第一读者”监测。新闻报道在编辑完成上版上网前,需要将报道交给“第一读者”进行阅览,及时发现报道的各种差错,及时修改后再上版面和网络,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差错率。编辑部建立完善“第一读者”制度,可以对新闻报道内容进行准确性规范化检查,有利于提高新闻报道质量,也可以提高在读者心中的信誉度。贵州日报报业集团2014年成立媒体管理部,首先推出“第一读者”制度,第一时间对报纸进行阅读审查后再交付印。媒体管理部不仅在出版前将新闻报道差错扼杀于摇篮中,更在内部刊物《阅评简报》中将好评、差错、他山之石集纳,在集团上下传阅,不断提醒采编从业人员精益求精和努力至臻至善。
我们应在法规政策框架下,强化责任,规范管理,敢于担当,进一步推进多媒体复合传播的能力建设,防止和避免不能出现的差错,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