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吉
清华园荷塘边,孑然的身影随着一池荷香,幽幽地穿越了八十多个春秋,北京的天空中似乎还可嗅得到佩弦先生散发的乡愁,是眼前的荷叶,还是六朝时浪漫的菱歌?他背着手踱回的温暖的屋子里,有妻儿熟睡的鼾声。先生带着月光沾着荷香,是不是又在梦中回到了故乡?家乡啊,是旅人牵挂的眼神;家乡啊,是每天穿过的小径。你抬起头来,能看见红墙黄瓦的故宫,但是,那不是你的家乡,那里冬眠了数百年的帝王,尘封了数千个臣子,他们距离你太过遥远,遥远到无法走近的地步。宫墙阻隔了世界,墙外的护城河水隔绝了世俗,而你真正生活在世俗中。乡情,其实就是穿过胡同的微风。
林语堂彳亍在世俗红尘中,用自己平民的眼光审视槐树下来往的行人,听他们南腔北调的口音,感受古玩商人悠闲自得的心情。胡同里的老年车夫去了哪里?村庄麦田怎么也寻不见踪影,那几个在路边嬉戏的儿童更不知藏在哪儿。
夕阳下,天坛公园里踢毽子的老人,是不是曾经在路边嬉戏的儿童呢?岁月如水般匆匆流走,他们身上为岁月风霜雕刻的印痕,恐怕已经无法去掉。或许,他们还清晰地记着,几十年前路边天真玩耍的情形,或许,他们已经忘掉了过去的灰暗生活。无论如何,我都愿意相信,他们就是林语堂先生笔下的那几个孩子,看他们活泼可爱的儿童般的神态,看他们精神矍铄的样子,分明就是那没有改易的脾性。
神思穿越过往,连接今昔,一幕与另一幕,勾连成一片。不由地,我再次抬眼看着他们,矫健的身姿,仿佛春日里轻快飞舞的燕子,空中旋转飞舞的毽子,在夕阳下,在古柏旁,在帝王走过的甬道上空,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向着另一位的方向奔去。这位白发银须的玩伴左腿向外轻轻一挑,白色的布边鞋轻轻一触,毽子便向着另一位玩伴去了,你一来,我一往,他一接,你一勾,不知不觉中,已是几十个回合。只见老人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眼睛瞅着向他飞来的毽子,只见他轻抬左腿,直伸脚面,毽子轻轻地落在了他的鞋面上……正看得惊讶时,脑海中再次想到林语堂先生笔下的那些人物,还有那踢毽子的人,这枚毽子是不是那一只呢——
胡同中的风仍在吹,能不能吹醒你藏在心中的梦?
(编辑:关晓星)
评点:李锦超
穿过胡同的那一绺风,从历史的深处走来,从现代作家的笔尖走来,从作者神思邈远的思想中走来,这就是悠久的文化与浓厚的历史。虚处入手,走入名作的灵魂,想象曾经的北京,那里有寄居京城者思乡的浓情与雅致,也有皇城根下平民的喜乐年华;实处回应,踏进古老的天坛,融神圣、神秘于一体的京都标志里,一位老者,一个毽子,一个动作,连接起百年的记忆与怀恋。优美的语言与生动的细节、深邃的想象与逼真的生活成为文章最为动人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