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中学)
浅析在中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周萍
(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中学)
创新是21世纪信息时代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创新型人才也是如今社会紧缺的人才资源之一。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致力于为社会、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国家的栋梁。马克思曾说过:“数学教育具有创造之本型,数学是人类自由的创造物。”中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大都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研究,而后求得结果。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应只放在解决问题上,还要进行更深层的探究。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道应用题,在解决这道应用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对这道题进行改编、加工,或者通过创新将原本的题型一分为二地进行解答。例如,给出一道题“一辆快车长200m,速度为70 km/h,慢车长220m,速度为50 km/h。问: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对于这样一道较难的题,很少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道题进行改编,拆开来解决。教师将“慢车长220m,速度为50 km/h”这个条件去掉,改成“求快车从车头开始经过一个220m长的山洞到车尾离开需要多长时间?”这就将一个双向动态题型改成了单项动态的题型,学生也较容易解决。教师通过这样由简变难、由浅入深地变化题型来引导学生,不仅使问题更容易解决,还带动学生开动脑筋,创新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灵活。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学生也要落实自身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求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探究,对于教师给出的问题作出正确解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小组间成员的互相交流,既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方式,又能汲取他人思维方式的精华,从而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和创新。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反客为主。通过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对他们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中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并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发挥一己之长。
·编辑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