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生作文素材储存的管理学路径及其意蕴

2016-03-03 06:13张年芳
现代语文 2016年35期
关键词:鱼骨笔筒头脑

◎张年芳

激活学生作文素材储存的管理学路径及其意蕴

◎张年芳

搜集素材是写好作文第一步。学生作文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素材库”中进行“最大限度地提取最优素材”,是教学实践的一大难题。借鉴管理学中的头脑风暴法、鱼骨图绘制法、工作要素法,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作文素材“有货倒不出”的问题,从多个方面为激活学生素材储存提供有效方法论,而且能够纠正学生作文构思阶段动脑不动笔的不良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批判、逻辑思维能力具有普适可行的价值意蕴。

通常意义上,选材是写作的必备环节。选材的基础是积材,这固然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不少学生写作困难的关键问题不是“积材”,而是“提取材料”。作文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烦心事:学生拿到文题后,对文题之“意”心中亦有所动,但那时任凭怎样苦思冥想,总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口。写作教学专家们总是强调教师在作文教学指导过程中要善于“唤醒和激发”,但如何唤醒、激发又语焉不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管理学的头脑风暴、鱼骨图、工作要素等相关理论引入学生作文搜材环节,从思维层面教会学生搜材、提材的科学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作文过程中素材激发、提取问题。

一、使用相关管理理论激发学生素材储存的应用举隅

(一)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广泛倾听同伴提供的素材信息

头脑风暴法,是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1939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激发性思维方法。它是一种集体研讨行为,特点是在研讨过程中,参与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1]这种方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通常包括两大环节:

一是自由表达,全面记录。当教师出示文题之后,先组织学生自由表达。此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形成发言记录。学生的表达不一定要求完整,可以是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内容可以五花八门。总之强调一点,就是鼓励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言,让他们的思维充分激发。譬如笔者指导四年级学生观察一只笔筒并发言。下面是发言实录:这个笔筒很漂亮/笔筒上有两条龙/笔筒上有一行字/龙的嘴巴里在冒火/这个笔筒没有我爸爸的那个漂亮/笔筒怎么缺了一块/笔筒的花纹是蓝色的/那条龙的样子很凶猛,真怕人/笔筒有个小缺口/笔筒的表面很光滑/我爸爸用笔筒放毛笔/笔筒旁边设计一个搁笔的东西就更好了/毛笔是文房四宝/我爷爷是书法家,我要送一只笔筒给他做礼物/我上次还看到一只小猪形状的笔筒,更漂亮。

二是组织分类,化多为少。上面记载的学生发言似乎杂乱无章,涉及的内容也很多。但从作文角度说,已经涉及很多方面,这本身就是好事。教师记载这些发言之后,下一步任务就是要和学生一起对这些发言进行分类,把相关内容写到一块儿(此处略)。这样自然就可以分为形状、功能、感受、相关人和事等四组。然后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其中一到两组,再组织学生进行“更有目的”的发言,这样使某一组的素材信息更加丰富。譬如教学目标是说明文练习,那么可以就笔筒的性状进行进一步自由发言,这样学生们得到的关于笔筒的素材信息就会十分丰富。

(二)鱼骨图绘制法:层层生长,形成较为完整、直观的素材结构

鱼骨分析法,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2]它的特点是围绕一个问题不断分解、分层或分类,以达到刨根问底的作用。将之移植到作文教学素材探寻方面,能够使学生的作文素材很丰富、也很有条理,有时甚至能够使主题更深刻。笔者以朱自清先生名作《春》为例绘制的鱼骨图,形象地展示了我国江南春天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和煦、细雨连绵的美景。

上图是采用鱼骨图分析法中的整理型分析法,它的特点是各个要素诸如植物、动物、人、自然景观、社会景观等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学生如果在动笔之前围绕文题绘制这样的图样,就能够把与文题相关的基本内容甚至是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以直观形象展示出来,不仅为下一步的选材提供依据,而且能够对具体内容详略、取舍做出决断。如果作文过程中,作者有意对某一部分内容浓墨重彩地进行细化,还可以画出更细密的分支图(本文略)。如朱自清先生在描写桃树、杏树、梨树时,又分别从花的姿态、颜色、香味、结果等四个方面来描写。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文题所需的素材进行条理性梳理,形象地显示各素材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文章的构思,有的甚至就是文章结构的初步框架。

(三)工作要素法:形成定势,明确常规搜集素材的思维路径

工作要素法是美国普里默夫提出的基本原则,即“在我们没有对最简单的东西熟悉之前不可能了解复杂的现象。”[3]它为人们进行日常管理提供几种公认、简洁的要素,而这些要素往往是影响工作质量或效率的方面。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把“人机料法环”作为影响产品质量尤其是产品制造的五个主要因素。不同类型文章亦具有基本要素。如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了解这些要素,它的好处是学生在搜材时有明确的方向。类似的还有新闻学中的“5W1H”,即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因(Why)、如何(How),也不失为一种有效路径。[4]至于有没有适合所有文体的公共要素,笔者从叙述、说明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入手,在教学实践中提出描摹、想象、功能、评价等四要素。

“描摩”就是搜集、记录与文题有关的包括人、事、景、物、理等的性状。如大小、颜色、长短、质感甚至味道。“想象”,就是要求学生由此及彼,把见过、听过、经过甚至是从书本里阅读过的,凡是与文题有关的都把它记录下来,并比较异同,分析原因。“功能”就是罗列某项东西或原理的功能、作用。“评价”就是就文题中的事、理表达个人态度、他人倾向、社会影响。并比较自身立场与他人态度、社会思潮的异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素法貌似简单,但实践证明:经过反复训练,形成定势,学生就能够围绕这些要素在纸上写出很多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和头脑风暴法一样,乍看起来凌乱无序,但细细分析,其中存在的有意思、有价值的东西,必然为下面进一步挖掘素材、选择素材提供可能。

二、管理理论使用对于学生作文教学变革的价值意蕴

(一)为激活、挖掘学生的素材储存提供了方法论。不少人总是习惯把学生作文题材的老套归因于学生积累太少。其实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其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人生思考、生命体悟等,本来就与成人无法相比,这是成长规律不可苛求的。但谁都不能说学生的生活积累就是一张白纸。作文教学指导的职责之一,就是教导学生把“有限的积累”根据文题的需要“充分地激活”起来,最大、最优地获取写作素材。头脑风暴法使全体学生参与,体现了集思广益;鱼骨图绘制法,能够让学生独立地把与文题有关的内容逻辑地罗列起来,不断细化,使素材丰富而饱满;工作要素法,给予学生搜集素材的基本框架,防止学生在搜材过程中挂一漏万、顾此失彼。如此等等,都证明这些方法确为“激活”学生素材储存行之有效的办法,具有普适意义。

(二)纠正学生作文在酝酿构思阶段动脑不动手的习惯。鲁迅先生说画家画人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5]后来这句话也被引入到写作中。但不少人认为写作初始的所有行动似乎都应在头脑中进行。在课堂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布置作文题后,不少学生就支起下巴,在那儿苦思。其实,作文过程中,无论是初始阶段搜材,还是行进过程中提纲、拟写,都不能离开笔墨,稍有一点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一点。成人写作都概莫能外,何况是刚刚练习写作的学生呢?在作文训练过程中,笔者反复要求学生既开通脑筋、认真倾听,更要动手动笔,把自己思索、回忆的成果包括以前看到、听到、读过的,以及头脑风暴过程中同学发言涉及的,都要统统记录下来。这种记录的过程就是一个丰富素材、整理素材并使之条理化的过程。作文初始阶段,虽然写作者头脑中各种“闪念”不断、“灵感”频频,但不及时记录,一些好的“灵光”就真的一“闪”而过。因此学生在运思阶段动手动笔应该成为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写作条理化。不少教师总是抱怨学生作文从内容表述到谋篇布局都显得“散乱”。其实这种“散乱”实际上是学生作文过程中不够系统、缜密的表现。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往往能使文章前后连贯、气势畅通、浑然一体。通过管理理论来激活学生的素材储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头脑风暴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从别人发言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在掌握信息之后,用一定标准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绘制鱼骨图,更是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掌握事物与事物之间逻辑因果关系的能力,促进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工作要素法为学生的作文素材搜集提供明确的方向,久久训练会形成稳定的思维模势,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而且通过这种系统训练,学生后期的选材往往能披沙拣金、去粗存精,并把前期形成、整理的记录直接运用到提纲这个环节中,使文章构思过程更系统、更流畅。真正动笔时,能做到胸有成竹,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不再是什么难事。

几种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如何使用?笔者认为,作为教学指导,应该组织学生反复训练,直至熟练为止。具体作文时,学生可以把几种方法混合、综合使用,哪种顺手就用哪一种。当然,在初期使用这些技巧时,可能会显得笨手笨脚,但是一旦使用习惯,就会尝到甜头,就会渐渐地得心应手。[6]如果使用自如,那些切合文题的新颖、神奇、丰富的素材定会蜂拥而至。

注释:

[1]张慧琴,杨惠丽,郭平建.“头脑风暴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7).

[2]佚名.“鱼骨图”管理方式[J].中国商贸,1996,(12).

[3]工作要素法[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501208. htm?fr=aladdin.

[4]耿长安.公文的5W 1H:兼谈如何克服公文“模板”依赖症[J].应用写作,2014,(10).

[5]潘宝泉,尹成君.论绘画精神对鲁迅小说的影响和渗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4).

[6]祁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张年芳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大高学校 226500)

猜你喜欢
鱼骨笔筒头脑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自制笔筒
“鼠来宝”笔筒
多层螺旋CT在食管鱼骨异物中的应用价值
做一只怪魚笔筒
奶奶爱拼鱼骨画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