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华
(贵州省瓮安第四中学)
对语文课运用班班通的几点思考
刘兰华
(贵州省瓮安第四中学)
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上的一堂课,这堂课运用班班通在开始只有一次,就是开课时在屏幕上打出课文标题和作者,整堂课结束,都未运用班班通。
班班通集视频、音频、文字、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它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要恰当运用班班通,适度挖掘教材,整合音频、视频等素材,充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使课堂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需要,使课堂呈现鲜活状态,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结合教学内容,整合视频图片等资料运用到班班通中,刺激学生感官,使课堂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加深他们对课内外知识的理解,开阔他们的视野,引导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进行语文的学习。
在教学《威尼斯商人》一文时,用班班通先播放视频戏剧《威尼斯商人》的审判片段,把法官的睿智,审判现场的紧张“传染”给学生,再用一句“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威尼斯商人的庭审现场”一句话导入课题,我想,学生学习的激情已不言自明。
教学《过故人庄》这首古诗时,用班班通先播放绿树、青山等景色的风光图片和农人丰收的场景等,以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使学生沉浸在诗的意境中,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村庄深厚的美景人情中,有助于学生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美意境,了解孟浩然诗歌自然朴实的特点。
教学设计中在整合课程资源时,切忌为了发挥班班通的“作用”而做得花里胡哨,使课堂脱离了语文味。
在新课标理念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运用班班通整合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时会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用班班通展示。
有教师这样教学《端午的鸭蛋》一文:教师运用班班通先播放端午由来的相关视频,又让学生搜集有关端午的资源,包括吃粽子的图片、龙舟比赛的热闹场景,还插入屈原的故事,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课堂气氛热烈,视觉效果也不错。但一节课上完了,究竟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根本看不出来,整个课堂完全脱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
还有一位教师这样教学《春》一文:首先是学生听班班通课文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通过班班通欣赏有关春天的优美画面,再让学生根据班班通播放的乐曲唱有关春天的歌曲,最后是学生根据班班通的音乐节奏表演《春之舞》。整个课堂生动活泼,五彩缤纷。整节课所运用的班班通,没有切合课文本身,离开对课文优美语言的品味与欣赏,语文味就流失了,语文课就不是真正的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如上文说的有位教师上课时运用班班通只是出示课文标题和作者,这样的运用毫无意义;有位教师运用班班通是把课后的练习题搬上去,这忽视了班班通的功能;还有的教师把班班通屏幕当成黑板使用,就在上面板书教学内容。
特别是语文学科,课堂上强调要认真听,认真读,有时还需要背诵。学生必须反复读,反复体会,才能对课文有深刻的理解,所以语文课堂上该用班班通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就关掉,让学生注意用心去听、用心去读、用心去悟,不断思考和研究,这可能会比直观的班班通课件更有效。
有的教师担心不用班班通就上不好课,他们忽略了班班通只是我们教学的辅助手段。是的,班班通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让他们兴趣浓厚,可是如果用得不恰当或是用的度把握不好,反而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我们更不能忽略的是自己的一张嘴,就是语言的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还有肢体语言,这些东西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是班班通无法替代的。教师在课堂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直观、形象而精彩,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活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的教学风采和个人魅力也能得到充分体现。这些都是班班通所不能解决的。
总之,班班通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的使用要根据教学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不要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要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要做到有用、有度。班班通教学可以让我们山区享受到发达地区的教学资源,让教育均衡落到实处,缩小了我们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但是,班班通教学不是万能的,我们更要学会借鉴使用,学会结合我们的实际融合传统教学中好的方法,关注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
[1]张桂荣.浅谈“班班通”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课外阅读,2010(4).
[2]赵正平.巧用“班班通”,上好语文课[J].吉林画报(新视界),2012(1).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