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英
(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附属机关小学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改变学法,提高教学质量重
孙秀英
(黑龙江省大庆一中附属机关小学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正确地学习方法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重点放在深刻理解算理之上,这是形成良好学法的关键。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训练学生叙述算理,实质上就是促进思维的发展,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法的重要方面。
良好学法 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质量
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倾向:研究教师“教”的多,研究学生“学”的少,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理解和记忆的状态,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智力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差,只会理解,不会说理,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差等等。要改变上述状况,就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学习过程的研究。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教学经验和做法。
教给学生自读的方法,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是调动学生内在积极因素,使主体作用活跃起来的一个关键,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抓住了这个关键和基础,就可以把智力的诸多因素(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综合地带动起来。培养自读能力应从学会自己阅读课本开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课前自读。课前自读也就是预习。在布置自读时,我提出自读重点,要求把自读中模糊和疑问的地方记下来。教师应事先对学生自读中遇到的问题有所了解,在课堂教学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学生通过自读,有的理解了知识,甚至还可以做到有不同的见解,有的一知半解,有的可能一点也不理解。
课中自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读课本,这是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重要时机。这种情况下的自读,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思考提纲,引发学生思维的正确展开,使学生读有目的,看有重点。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一节,教师让学生填表中各组的商后,提出下列提纲:(1)第2、3、4、5组同第1组比较或第4、3、2、1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 商有什么变化?(2)被除数和除数都在变,商为什么都是“6”?(3)被除数和除数要怎样变,商才不变? 学生围绕着以上提纲内容边阅读,边思考,结果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
课后自读。课后自读一般是指复习,包括新课后的复习和单元结束的复习,这是巩固并深化所学知识的手段。课后自读不能放任自流,我也要布置一定的自读提纲,或安排完成思考题以巩固新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后,安排如下提纲和思考题:(1)分别举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2)举出一个实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之间的关系。(3)在()中填上适当的数。单元教学后的自读,可以安排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搞清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小结归纳要点,使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避免学生单纯地背诵结论和默写公式。要让学生逐步掌握复习方法和养成课后自觉复习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方法表现之一是勇于“知疑善问”。数学教学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设疑、激疑、质疑、释疑的过程。“思源于疑”,没有疑问的学习,思维得不到锻炼,学生智力发展将受到限制。质疑是教学反馈的一条渠道,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对学生情况的真切了解,争取教学效果的第一手材料。对学生而言,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的自我培养。在质疑的时间上,有课前质疑,学生把课前自读时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有课中质疑,要求解答感到模糊的问题,也有课后质疑,就作业的疑问提出询问。在质疑的内容上,学生由于智力和知识的差异会出现以下几种不同情况:(1)、学生所提的问题并不是本节课的内容,而是早该掌握的基本知识。(2)、本节的重点内容教师已作了重点讲解,但学生仍然作为问题提出来。(3)、所提的问题离开了正式教学的内容,表现出一定的学习超前。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刚概括出计算法则,有的学生就提出:“要是分母不同,又该怎样相加减呢?”
对于上述的几种不同内容的质疑,教师都要积极采取鼓励的态度,耐心和冷静对待,切不可在这时进行批评,而要肯定这些学生不懂就问的学习态度,否则学生会因害怕批评不懂装懂,这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法,是极为不利的。处理学生的质疑,教师尽可能采用点拨或对比的方法,激起提问学生本身的思考,自己发现答案。也可以在问题得出后,引导其他学生解答。对于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可组织小组讨论,使问题成为促进全班学生积极思维的启发点。对于确属个别的问题,不宜占用课堂时间,可以课外进行弥补。
正确地学习方法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重点放在深刻理解算理之上,这是形成良好学法的关键。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训练学生叙述算理,实质上就是促进思维的发展,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法的重要方面。判断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在于看计算的结果,而在于计算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的合理依据。特别是在应用题的解答中,更要看学生对解题思路的叙述。
教学实践证明:能答题的学生不一定都会讲解,而会讲解的学生必然会做题。对训练说理,依据本年级教材的特点和学生能力的差异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性质、概念的内容,不能让学生单纯地背诵课本的结论,而要结合具体实例来阐述这些概念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