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娟
(吉林省东丰县黄河镇中心小学 吉林东丰 136300)
如何有效发挥课间操的锻炼作用
赵淑娟
(吉林省东丰县黄河镇中心小学 吉林东丰 136300)
课堂上,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疲劳,从而降低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课间操,可以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消除疲劳,从而使学生精力充沛地上好下一节课,提高学习效率。教室里学生聚集,二氧化碳的含量显著增加,氧气减少,空气固然很不新鲜。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久了,会使人头昏脑胀。完成两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到操场做课间操,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感到格外清爽,可以改善大脑的氧气供给。另外,同学们出来做课间操还可以使教室内的空气得以净化,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此外,做课间操还能使腰背肌肉得到放松,可防止脊柱变型,矫正学生的坐姿,缓解疲劳,放松腰部和背部的肌肉紧张状态,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如何上好课间操,有效发挥课间操的锻炼作用呢?笔者略谈一孔之见。
原地 移动 固定 多样
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课间操了,但课间操真正起到了它的有效作用了吗?实际不尽然,有的学生做操就是为了应付,为完成动作而做操,动作缺乏规范性,没有力度,无精打采,节奏感不强。当然,每天做操都是固定的动作,不变的队形,对这样枯燥乏味的动作有反感,而导致动作懈怠是可以理解的。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好动,喜欢新颖多变,这是他们的特点。我们为什么不能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多变的队形,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兴趣呢?在多年来的小学课间操组织管理上,我们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做操的积极性,效果极好。
以往的课间操都是原地做的,学生们做的时间长了,就没有新鲜感了,也就不爱做了,那么,我们就想能不能让学生们做操时由原地的变为移动的呢?通过我们的潜心研究发现,有的操节可以变原地为移动,有的不可变,我们就对可变的操节在不改变原操动作的前提下进行了变移。如我们现在学生做的第三套广播操中的跳跃运动的一八拍中的5—8拍,由原地的改为左右移动的。这样学生们做起来就不在束缚在原地了,只是这一轻微的改变学生就喜欢了。做操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这一点也正是根据小学生们的特点而进行的,多少年来,课间操就要站成间操的队形,视乎成了师生心目中的定式,学生们前后左右的距离相等排列,前后左右的人也是固定不变,形式上看是比较规范的,殊不知,这种循规蹈矩的延续,往往束缚了学生的运动范围,时间长了,学生们乏味了,厌烦了,也就失去了课间操锻炼的有效性。为了让学生们达到锻炼的目的,提高他们的做操兴趣,在做操的同时,进行队列变换,是有效的措施。比如,在做预备节伸展运动的第1个1八拍的动作时,改原地的提踵变为向左上提踵走,由原来的一路纵队变成了两路纵队,这样既美观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做起操来就更起劲了。
学生们做操一般都是面朝一个方向做,为了让学生们兴趣更高,我们在有的操节里加上了两人面对面做操,背对背做操的形式,只是变了一个方向学生们的兴趣就都来了。做操的劲头十足。看来改变做操的方式对小学生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学生们都有爱表现自己的愿望,那么我们就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中高年级开始,每个月由一个班级负责领操,人人准备,各个登台,这样既煅练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又使他们为了更好的领操而努力把操做标准。对他们也是一次提升自己做操质量的机会。
每天课间操都评出一个好班级,每天都评出十个优秀的学生。然后给大家展示他们做操的风采(这里只展示个别操节。因为间操时间有限),既激发了学生把操做好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竞技意思和集体观念。他们在做操的过程中心系班级荣誉,就一定能把操做好。
课间操形式的改变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都更新,都推出新的版本,但每次改的原则是必须在保持原体操动作的前提下进行外在形式上的变换。让学生们的新鲜感一直存在。事实证明,学生们很喜欢这种形式上的变换。也有效地发挥了课间操的锻炼作用。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