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茹,李龙
(1.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成都610041;2.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四川西昌615000)
回顾与展望
——国内体育绘图的发展研究
曹茹1,李龙2
(1.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成都610041;2.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四川西昌615000)
体育绘图是一门交叉学科,传统的体育绘图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绘图依然局限在传授绘图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和定位分解教学模式。体育绘图的技法探索和信息技术结合紧密,但有待深入研究。体育绘图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习兴趣,贯穿美育功能。但是,体育绘图在社会中的应用鲜少被关注和提及,体育绘图除了坚守学校教育,还应该积极引入体育产业。建议利用项群理论科学设置体育绘图内容的比重,选择权威教材,有师资条件的院校运用计算机软件教授体育绘图,充分利用体育绘图的自身优势,并结合“互联网+”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和体育文化传播的发展。
体育绘图;体育产业;学校体育;“互联网+”
体育绘图在上世纪80年代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形成的体育与美术交叉的新学科,其主要作用是在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中帮助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目前,体育绘图在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面临窘境。但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和相关文件的出台,体育事业迎来了黄金时代,结合当前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体育绘图这门传统课程如要走出危机势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体育”将从局限于学校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1.1体育绘图在高校的研究现状
1.1.1教学层面研究
体育绘图发端于课堂,在学科建设初始就定义为高等体育类院校必修课程,所以体育绘图在高校教学层面研究是最先最多的研究领域。目前高校体育绘图教师在体育绘图课程的开发上积极探索,形式丰富多样。雷咏时[1]老师从教学模式出发提出了4种体育绘图的教学模式,即传授绘图基本技能教学模式、定位分解教学模式、发展教学模式、发展学生自我感觉教学模式。汪学莲[2]等针对教材和借助设备手段对体育绘图教法进行新的探索。李宁等[3]从美术训练中的“写生”获取灵感,研究制作出一种直观人体模型试验用于体育绘图教学,丰富了体育绘图的教学方法。杨建民[4]采用文献法利用心理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从而达到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邓津[5]研究认为体育绘图用于武术专项教学中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迁移、丰富武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还有利于进行美育教育。体育绘图作为工具课,多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得到广泛使用的极少,虽然雷咏时老师提出了体育绘图4种教学模式,但至今多数学校仍然停留在前2种教学模式中,即传授绘图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和定位分解教学模式。
1.1.2技法探讨层面的研究
黄寿山[6]在1984年发表的《运动技术单线图的画法》开启了体育学术界对体育绘图的关注与研究。文中强调美术基础知识,如透视关系、人体比例在学习体育绘图时的重要性,同时以“火柴人”命名单线技术图。谢惠蓉等[7]研究者强调:体育绘图不同于美术上的素描和速写,由于体育和舞蹈院系的学生大多缺乏美术功底,因此,体育绘图技法在人体动作的描绘上需要作一定的省略,比如省略面部五官、颈部、衣服等。雷咏时出版的“十一五”高等教材《体育绘图》中对于体育绘图的相关技法做了详尽的介绍和总结,给出上百种技术动作练习图供学生临摹参考。随着体育绘图课程在高校的开展,体育绘图工作者通过绘图技法的研究,使体育绘图更加科学,学生学习更加便捷容易掌握。
1.1.3信息技术层面的研究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体育绘图学科中也出现了计算机体育绘图的应用研究。如赵倩[8]利用Word绘图功能在体育绘图中的运用以及常用绘图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技巧,结合实例绘制了场地器材图、队列队形图、教学组织图、运动人体图等图形。马沛军等[9]提出在体育绘图课程中设置适当比重的“计算机辅助体育绘图”(简称CAI体育绘图)。课程考核内容中手工绘图考核应占技能考核的40%,电脑绘图占60%。张燕中等[10]在2009年发表的《关于田径人体动作计算机绘图软件开发的研究》中,尝试开发用于绘制田径教学的人体动作计算机绘图软件,以利用计算机绘制田径人体技术动作的轮廓图为突破口,为将来开发系统的体育绘图软件进行可行性试验。
教学方法的探索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教学的反馈。对于教学的连贯性、普适性和辅助性新的教学方法不一定最具效用。技法的探讨终究不是本质的探讨,体育绘图宗旨是简洁、方便、易学,现有的几种绘图技法基本已满足教学需要,透视、比例是必须掌握的绘画基础知识,每一种技法都不可缺少,计算机软件不同于手绘,需要电脑和软件设备的长期积累制作经验和提升熟练度,这无疑和体育绘图简洁、快速、方便的优势:背道而驰。经过30多年发展,体育绘图在高校教学中仍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普及和全面发展的程度比预期相差较远。
1.2体育绘图在中小学的教学研究
体育绘图不仅在高校作为体育专业工具课程,它也逐步地开始向中小学体育课程渗透,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辅助课堂教学的手段。比如运用于体育游戏的配图。分别使用符号配图法、形象配图法和综合配图,使中小学生能更加快速形象的理解规则,符合青少年的心智发育情况,也使得教学更加灵活,比如在小学排球教学中运用体育绘图,不但能够降低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能够将复杂的排球技术动作简单化,从而提高学生掌握排球技术动作的效率[11]。减少冗长的文字教案准备时间,图文并茂的展示课堂内容,能够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另外体育绘图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小学体育绘图不同于高等体育类专业院校的体育绘图课程,针对不同施教人群,内容和形式也应做出调整。比如中小学体育绘图多集中在配图的趣味性上,就要多采取简笔画配图,而不是简洁的“火柴人”,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接受能力,进而锻炼形象思维。再者,中小学体育绘图也是进行美育的很好的途径。将体育绘图的基本知识运用到中小学体育课堂中,收到如下课堂效果如下:第一,提高动作效率。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易于纠正错误。第四,学科交叉,贯穿美育教育。
有学者认为,目前体育绘图是只针对体育学院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但是随着社会体育的发展,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下,应该开拓新的健身形式,利用体育绘图服务于群众脑活动的锻炼。为此,马逢伯对广东省各年龄的人群进行调查,旨在研究体育绘图在群众中推广、普及的可行性,为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增加一个新的锻炼项目,提供一个理论上的探讨。体育绘图在群众健身中是一种新的锻炼手段,通过体育绘图方法对脑进行锻炼,还是一项新的事物,值得在此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推广。马逢伯认为应该拓展体育绘图的教学途径并逐步推向社会,把体育绘图课程作为体育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且不限于体育学院的学生,以加强体育绘图推广的力量。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利用网络进行体育绘图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把体育绘图作为社区体育指导员上岗培训的重要内容等。
体育绘图在社会中的应用鲜少被关注和提及,由于体育绘图发端于课堂,所以更多的研究围绕在教学、技法、新设备方面进行。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将会有研究者开始挖掘体育绘图在校园之外服务于全民健身和体育事业的多种可能。
通过相关文献的收集分析,我们认为:体育绘图发端于课堂,但是不能止步于此。不论是传统的手绘教学还是计算机的引入,体育绘图在高等体育院校和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但是体育绘图不能仅仅止步于学校教育,止步于学校教育就会故步自封,在不久的将来仍会产生对学科发展的迷茫。体育绘图除了坚守学校教育,还应该加入体育文化事业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3.1在高等体育类院校教学方面
3.1.1利用项群理论设置体育绘图课时
比如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中,如艺术体操、武术套路,体育绘图有助于学生对于整套技术动作连贯性的记忆,可以在课程中多加入体育绘图的示范;在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如跆拳道,柔道中,绘图需要更加精确,腿抬到比腰的状态,头与脚尖的斜度等,都可以通过纸上的比例生动地表达出来。对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如羽毛球、网球、排球;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如足球、篮球,体育绘图在绘制队形变化、进攻路线上有助于学生的快速理解[13]。
3.1.2教材应具有公信力及适应教学
教材不拘泥于对技法的重视和研究,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练习和记忆专项动作,体现体育绘图辅助学生学习专项的价值,不盲目的抬高学科位置。
3.1.3建议开展计算机体育绘图课程
学生在学校学得多、学得精可以为就业增添砝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体育事业发展前景看好,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技术,可服务于体育用品业、体育新媒体、体育综艺等体育产业,为自身发展谋得新机遇。
3.2在中小学教学方面
中小学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体育绘图在中小学的教学中需要的不是专业性而是趣味性,体育绘图的形象需要更加饱满。可以考虑以体育绘本的形式丰富中小学体育教材与课程。
3.3在社会应用方面
3.3.1应用于全民健身事业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有所增长,由民众自发组织的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如广场舞、太极扇(剑)、马拉松、球类比赛、趣味运动会等[14]。可开发大众健身类体育绘图图示,将健身的相关内容进行形象化表达。另外,可将体育绘图作为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培训项目,指导全民健身。
3.3.2运用于体育文化传播
计算机体育绘图用于体育相关资讯的传播,快速制作专业二维、三维图片、短片进行即时传播;还可以普及体育知识,如一张图或一个短篇看懂比赛规则、了解体育政策等,体育绘图使体育信息的接收更加便捷、有趣。
通过研究发现,面临发展瓶颈的体育绘图不仅在学校教育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时在体育事业黄金时代又有新的发展机遇,科学合理专业化的发展会使体育绘图的发展空间得以优势化和延展。新时期体育模式能够在促进体育产业不断进步的同时,增加体育活动以外的其他服务,使原本传统的体育绘图搭上快速发展列车。
[1]雷咏时.体育绘图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模式分析[J].武汉体育学报,2002,36(4):109-110.
[2]汪学莲,胡军.高校体育绘图课教法新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5(6):333.
[3]李宁,万仲平,越宝椿,等.线偶模型的研制及应用于体育绘图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5(2): 233-234.
[4]杨建民.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体育绘图课程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3(30):146-147.
[5]邓津.体育绘图在武术学习中的辅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204-205.
[6]黄寿山.运动技术单线图的画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4(2):56-61.
[7]谢惠蓉,赵峰,于昊.体育绘图技法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3):94-96.
[8]赵倩.Microsoft Word在体育绘图中的应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4(3):161-172.
[9]马沛军,彭金城,徐增荣,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体育绘图》课程模式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6(3):125-128.
[10]张燕中,柴业宏,许高建.关于田径人体动作计算机绘图软件开发的研究[J].安徽农大学学报,2009,36(1):155-159.
[11]于国涛.试析体育绘图在小学排球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5):68.
[12]马逢伯,张宗程.全民健身活动中体育绘图推广与普及的可行性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5):24-26.
[1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9-60.
[14]中国军网.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告发布[EB/OL].(2015-11-27)[2016-05-30].http://www.81.cn/jfjbmap/content/ 2015-11/27/content_130519.htm.
The Review and Prospecti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Drawing in China
CAO Ru1,LI Long2
(1.Graduate Faculty,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2.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Xichang College,Xichang,Sichuan 615000,China)
Sports drawing is an interdisciplinary,and certain limitations are to be found in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raditional sports drawing.Sports draw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re confined to only teaching and explanation of basic skills.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sports drawing techniqu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eds further research.Sports drawing teaching,which is a form of aesthetic education,can help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develop the students'study interest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However,previously sports drawing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Sports drawing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sports industry as well as into school education.The author purposes to give a full play to sports drawing by resetting its proportion in PE education with event-group theory.Authoritative textbook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ould be used in sports drawing teaching. Thus we can help to promote the"National Fitness Cause"and the spread of physical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sports drawing;sport industry;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Internet+”
G807.04
A
1673-1891(2016)03-0116-03
10.16104/j.issn.1673-1891.2016.03.030
2016-05-30
曹茹(1988—),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