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诗词语言 理解诗词句意

2016-03-03 13:54胡兴国
学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句意诗词语言

□胡兴国



分析诗词语言理解诗词句意

□胡兴国

摘要:当下,许多高考复习资料介绍解答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有:看标题、析尾句、抓字词、明意象、巧分类、知人论世等等。这些方法虽正确,然效果甚微,因为其只是一种解题技巧。理解句意才是鉴赏评价诗词的关键。

关键词:诗词;语言;句意

古典诗词的教与学一直是教师与学生困惑和头疼的问题。教学时,“为了突出作品的文学性,教师往往以‘鉴赏评价’作为教学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语言理解的准确性。”[1]每年高考这部分的得分率都偏低。究其根源,学生未能真正理解诗词的句意,仅根据教师传授的答题模式,生搬硬套,分数低自然是情理之中了。

本文从诗词语言主要是语法的角度出发,结合前人的诗歌语法研究成果,梳理出其中常见的句法类型,分析原因并概括判断方法,希望能为理解古典诗词语意提供一点帮助。

诗词的语法特征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活用、省略、错位这三个特征是诗词共有的,而紧缩与领字又分别是诗和词特有的。

一、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举火把)(《秋夜纪怀》15年福建卷)

(2)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做公侯)(《清明》11年江西卷)

(二)形容词作动词

(3)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变绿)(《骤雨》11年天津卷)

(4)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使……朦胧)(《望江南》07年全国卷Ⅰ)

(5)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使……明亮)(《商山早行》)

(三)动词作形容词

(6)雨香飞(飞翔的)燕促,风暖落·(飘落的)花轻。(《柳堤》12年北京卷)

(7)数里黄沙行·(出行的)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春日秦国怀古》11年新课标卷)

活用类只需依据汉语的语法或诗歌中的对仗即可判断出来。

二、省略

(一)省略“如”“似”等比喻词

(1)电掣(似)金蛇千丈。(时时闪过的电光如同千丈的龙蛇。)(《隐静山中大雨》15年上海卷)

(2)牛尾乌云(如)泼浓墨。(牛尾身后的乌云密布,一片阴沉,就像·泼上了大片浓墨一般。)(《骤雨》11年天津卷)

(二)省略“于”“而”“则”

(3)明河浮(于)太清。(《秋夜纪怀》15年福建卷)

(4)欢酣(而)促密坐,醉暖(而)脱重裘。(《秦中吟》13年浙江卷)

(5)暑天(则)倦卧星穿过,冬昼(则)闲吟雪压摧。(《竹轩诗兴》13年辽宁卷)

以上连、介词是在句意的理解上添加上去的,因近体诗每句的字数是奇数,故诗句尽量避免这些词的。

(三)省略动词谓语

又称不完全句,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子,只剩一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需要我们结合句子去补出相应的动词。有时还要发挥想象,从整体上去理解揣摩。

(6)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余杭四月》12年广东卷)

此联我们通过想象理解为:樱桃熟了,红艳欲滴,挂满了枝头。青豆就·着·美酒,爽口宜人。村头田外,草长得旺盛,绿油油的一片,白鹅在草地上嬉戏。

(7)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春日忆李白》11年江苏卷)

这两联我们发挥想象理解为:即李白的诗像庾信(开府)那样清新,像·鲍照(参军)那样俊逸。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三、错位

指的是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的位置与通常的词序不同。出现错位的原因与平仄、对仗以及押韵有关。

(一)主语倒置

(1)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操》15年北京卷)

按通常的词序,例(1)后半句应说成“曰此贤有心也哉”,原因是“贤”是韵脚,必须与上句的尾字“前”押韵。

(二)宾语前置

(2)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秋斋独宿》13年安徽卷)

(3)故乡惟有梦相随。(《鹧鸪天》13年广东卷)

(4)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鹧鸪天》09年全国课标卷)

按通常的词序,例(2)应是“夜半惊栖鸟”,“鸟”的前置是要与“人”对仗。例(3)应是“惟有故乡梦相随”,词牌对这一句的平仄要求是:中平中仄仄平平,而“惟有”二字是平仄声。例(4)应是“陌上柔桑嫩芽破·”,词牌对这一句的平仄要求是:中仄平平中仄平,这句的最后两字须是仄平声字,而“破”是仄声字,故将“破”前置。

(三)定语后置

(5)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万叠。(《隐静山中大雨》15年上海卷)

(6)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关河令》11年大纲卷)

(7)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初见嵩山》12年辽宁卷)

按通常的词序,例(5)该为“电掣千丈金蛇,霆震万叠灵鼍”,因其平仄要求是: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丈”是仄声,不合词牌平仄要求。后句“万叠”则是与前句“千丈”对仗而后置。例(6)该为“如何消永(长)夜”,这句的平仄是符合词牌平仄要求的,“永”后置是因为与前句中的“醒”“映”押韵。“永”古音读ying(于憬切)。例(7)该为“数清瘦峰出云来”,这句的平仄是:中平中仄·仄平平,“清瘦”之“瘦”的位置必须是仄声字,而“峰”是平声字。

(四)状语后置

(8)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13年新课标卷Ⅱ)

此联前一句的正常语序为“折寄遥怜似玉人(折一枝梅寄送给似玉的远人)”。一方面上联的平仄是:中仄中平中仄仄,“似玉”须是仄声字。另一方面与下句的“劫成灰”形成对仗。

四、紧缩

这是诗歌特有的语法。指诗句可看作是由一个复句紧缩而成的。用来表示分句间关系的连词在句中都没有出现,但在理解时可以加上去。常见的关系有以下几种:

(一)因果紧缩句

一分句表原因(或结果),另一分句表结果(或原因)。如:

(1)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柳堤》12年北京卷)

——(因)雨香(故)飞燕促,(因)风暖(故)落花轻。

(2)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吴松道中二首(其二)》12年山东卷)

——(故)鸟避(因)征帆却,(故)鱼惊(因)荡桨跳。

(二)转折紧缩句

一分句表前提,另一分句表与此前提相反的结果。如:

(3)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送邹明府游灵武》12年湖北卷)

——(虽)债多(却)凭剑与,官满(却)载书归。

(三)承接紧缩句

分句间按时间顺序事理逻辑先后相承,不能颠倒。如:

(4)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示秬秸》11年北京卷)

——捧盘出户(而)歌一声。

(四)并列紧缩句

分句之间意义相关,结构相似。如:

(5)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早发》14年湖北卷)

——愁看飞雪(而)闻鸡唱。

五、领字

词中有领字,一般为单字,领起一句或数句,多用于词意转折处,阅读时领字后稍作停顿,为“逗”。

词中作领字的单字常见的有:任、看、正、待、怕、方、未、已、莫、念、甚、问、爱、恨、但、便、料、想、更、算、应、尽、恰、凭、叹、又、记、忆、对、渐、望、当、若、有、纵、且、把等虚字。

领字从声调看,大多数是去声字;从词性看一般是虚词(副词、连词)和动词。

(一)领字是虚词

(1)更深人去寂静。但(但有)照壁孤灯相映。(《关河令》11年大纲卷)

副词“但”字作为领字,理解为后面省略动词。

(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八声甘州》)

副词“渐”提到了主语前面,理解时需按照现代语法还原,放于主语后谓语前。

(3)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扬州慢》)

连词“纵”必须结合下文,才使句意完整。

(二)领字是动词

(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水龙吟》)

(5)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沁园春·长沙》)

(6)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满江红》09年江苏卷)

(7)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木兰花慢》15年浙江卷)

(8)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

领字是动词,后面常连带着一串词或词组,理解时需要结合下文。有时领字领几句,且形成对仗,如例(4)、例(5)。理解时需要将领字“把”、“看”分别放入后面的句子中。如例(4):把吴钩看了,把栏杆拍遍。

综上所述,古典诗词的创作是受格律(语法)制约的。基于诗词句的数字规定,古代文人往往省略无关意境的词语,以及为了追求形式美、音韵美,需要打乱正常词语的语序,这是学生理解诗词困难的原因。通过了解古人创作诗词遵循的语法,我们就能“闪转腾挪”,助读懂诗词的句意以及鉴赏评价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陈正喜:《语言理解——古典诗词教学不该绕过的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年第11期。

[2]王力:《汉语诗律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

[责编达送]

猜你喜欢
句意诗词语言
语言是刀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Step Ⅲ
我有我语言
诗词之页
有趣的语言
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 4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