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新课改的几点认识

2016-03-03 21:42
关键词:新课标概念新课改

冼 抒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大隆中学 广西梧州 543205)

对初中数学新课改的几点认识

冼 抒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大隆中学 广西梧州 54320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笔者在充分学习并思考新课程改革精神之后,认真理解、总结、反思新课标的意义,认为要正确认识就要做对比,近年来,教育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新课程改革活动,普及到了祖国的东南西北,本人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既熟悉旧教材,又接触了新课改后的教材,通过多年来对新旧教材的认真比较,反复实践,深刻体验,对初中数学学科新课改的精神有了些自己的认识,笔者注意到以往数学课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新课程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试图作一些结构性地调动和改变,这是可喜的变化,新课改后的初中数学课堂将更加体现初中数学教学的人性化和人文化特点,更贴近初中学生的心理期待。现将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发表,以求教于方家。

一、“数学概念”教学的人性化设计

个性化,顾名思义,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几乎大多数初中学生会说,数学太难学了,每堂课讲的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或者有些学生感觉听得很懂,下课之后大脑一片空白,当然就更谈不上会做题、数学成绩提高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没有弄清楚。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即一种数学的思维形式。在数学中,作为一般的思维形式的判断与推理,以定理、法则、公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数学概念则是构成它们的基础: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发展逻辑论证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数学概念是从科学现象和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是数学定理,公式和学说的基础,而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无法把抽象和形象有机联系起来,导致数学学习步履维艰,所以数学概念的讲述就非常重要了。尤其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我们处于知识更新极为迅速的新时代,而以往的教材只是在干巴巴的公式和概念的框架上陪衬几道例题,整齐划一的格式要求挫伤了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感情和兴趣。由于数学知识较为严谨,而且有一个数学大纲在要求数学教师,数学教师就只好由此来评价学生的得失了,所以,一般的初中学生就会觉得数学令人头疼,认为数学了没有什么用,觉得数学越来越没有意思,这时候数学教师又通过各种各样的数学题型来巩固数学知识,这就更加让学生感觉枯燥甚至厌倦,这样怎么会给数学学习带来快乐呢。我们考虑“学生的感受”太少了。新课标注重“从生活走向数学飞从数学走向社会,提倡学生学习的多样化,关心科技的发展”来开展数学教学。比如,教材首先从版面上做了几乎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改动。丰富的科学技术实践的例子点缀相应的数学知识,对知识深度和难度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是对知识广度的要求提高了,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知识,不再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身心的发展水平,也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使教材在内容上富有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行为上更具有弹性和充满活力。

二、知识框架以人为本

以往的教材,数学课程设计是以知识为本,在自然科学转型的初级阶段,由于经济水平,知识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简单的课程设计确实培养了一批一批的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在课外掌握的知识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更容易对书本知识产生疑问,但以往的课程安排,使教师很难既能轻而易举地解答学生的疑问又能传授完整的课程知识,这种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设计限制了学生对课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又局限了数学课程的教育功能。因为原来的课程设计侧重于教师的功能是传授知识,学生接受式的获取知识,即被动地学习,在教育过程中急于获取知识,而不那么关心知识是从何而来,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也就无法体现其教育功能了。而新课程体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特点。

既培养了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也就是让教师从单纯的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到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着眼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是通过数学这个素材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并且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而不是单纯的向学生介绍数学知识。要能做到这些,教师在教学中首先不能把学生看得很“单纯”,其实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独特的习惯,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心理因素,掌握和利用其中积极的因素,抑制其中消极的因素。要求每位教师必修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正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学生学习、成长的心理过程,从而为教学工作服务。新课标不仅仅是从教材内容上更新,还是对教师要求的革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深人到学生的情感中去,通过自己良好的品德言行去影响学生,搞好教学,都有足够的关注。

教师能够准确观察了解学生的习性是必须要让学生主动展示自己,学生能够主动的前提是对教师的信任。这是初中数学教学成功的基础。这正好应证了古人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对教学的热情,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能否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乃至激情,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教师刻板教学,乏味讲述,那么学生也很容易有敌对情绪或者恐惧心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外杰出的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无不源于其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的酷爱。学生只有把数学学习当作好朋友,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广泛的好奇心,才能产生对数学学习持之以恒的巨大内驱力,新课改就是在各方面努力要求达到这个目标的。

三、探究式实验综合能力和联系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础知识的掌握、应用仍然只是局限于学科知识,以往的教材涉及的例题虽然多是经典,但和现代日新月异的科学前沿的奇妙现象相比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陈旧,更何况本来这些知识的产生就已经年代久远。而初中数学新课标所体现的探究式学习,是以体验和感受为基础的,以发展人对新知识的获取所需要的能力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增加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渠道,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柳暗花明的喜悦,更增加了数学学习兴趣,所以需要探究式学习。比如,在讲授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的时候,采用度量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分组按照猜想—设计度量—完成度量—理论证明—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并讨论的过程,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个知识点,然而这样一堂数学课并不是很容易准备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将圆转化为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要多理解新课标的新概念,侧重于学生自己的探究,基于教师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采取实际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学生探究动力的引导,激发学生正确的探究力。这样,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但要组织好传统的接受式教育,还要积极去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把两种学习方法有机结合,才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初中学生数学探究动力的激发,新课标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发展模板,有足够的开发空间去施展,比如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一些经典探究史例,常规的源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争辩,对新事物、新科技最前沿的好奇与敏感都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价值,从而激发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教师有时会遇到学生问的问题是自己没有考虑过的,在试着为学生解释的同时发现了自己也明白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教师的意外收获。另外,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边缘科学知识也可以

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去联系数学和其他知识进行探究。

总之,初中数学新课改是一场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解放思想的运动,每个参与的初中数学教师都会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但每个教师的教学经历、知识构成不同,认识也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目的都是一样的,为了进步、为了发展。相信随着初中数学新课改的不断深人,数学教学的成果将会不断丰富,数学教学的春天将会百花齐谢。

冼抒,男,汉族,中学一级教师,出生于1972年3月,职务:教师,籍贯:广西梧州市岑溪市大隆镇,学历:大学本科毕业

猜你喜欢
新课标概念新课改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