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班化教育的历史演进及发展启示

2016-03-03 22:21:21王少男武汉市人民中学
新课程(中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班化试点发展

王少男(武汉市人民中学)

我国小班化教育的历史演进及发展启示

王少男
(武汉市人民中学)

当前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改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小班化教育就是顺应这一时代趋势,在继承批判传统大班教育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逐步推行小班教学”。小班化教育以其强大的师生互动、开放性、创新性等优势,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与追捧。拟对我国小班化教育的历史演进进行研究,并得出关于小班化教育的发展启示。

小班化教育;历史演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班化教育的含义

小班化教育不同于小班教育,它是一个动态演变的概念。它是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通过缩减班级授课人数,提高师生比,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对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规模有不同的界定:西方国家一般认为每班人数约在20人左右,而在亚洲,则认为一般在30人左右。

二、我国小班化教育的历史演进

吴力希教授对世界教育思潮做了以下划分:初期“神为中心”;中期“理性中心”;最后“人为中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兴起和大班教育弊端的不断凸显,小班化教育顺应而生。最早对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规模等进行研究的是1902年发表在《论坛》杂志的莱斯的报告。小班化教育最初是在英、法等国家出现,并不断扩展在其他国家。我国小班化教育经历了“萌芽—试点—推广”三个阶段。

1.萌芽期

在20世纪90年代小班化教育在我国试点以前,我国对其就产生了关注。此时国外对小班化教育的推广非常积极,吸引了我国一些学者,促进了我国小班化教育的萌芽。九十年代中期,冯建华等学者对莱斯和罗宾逊的研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将美国小班化教育划分为五个阶段:实验期(1895-1920)、初级实验期(1920-1940)、大班教学研究期(1950-1970)、个别化教学研究期(1970-1978)、综合分析期(1978年以后)。以上研究成果虽然不尽完善,但是将小班化的思想不断引入中国,促进了小班化教育中国化的萌芽。

2.试点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小班化教育在北京上海进入到试点阶段。1997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成立《步入高峰后,优化教育资源及进行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研究》的课题组,并自发地引入美国“缩减班级规模”的实验,在北京、上海等部分学校试点,对小班化教育进行研究。

1999年,我国第一本小班化教育专著——《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由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编著出版,成为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标志与动力,推动着小班化教育的横向与纵向的发展。通过试点,总结得出小班化教育的概念边界,探索了关于小班化教育的时空资源的安排与利用策略。但是实施的范围仅限于北京、上海,这一阶段并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3.推广期

2001年,《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新课程改革进行,而我国小班化教育也伴随着新课改进入了推广期,在南京、杭州、天津、成都等城市的小学、初中、高中进行了推广。这一阶段,是我国小班化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政策、制度、管理、组织机构等方面都进行了深一层次的改革。

2002年,“全国首届小班化教育研讨会”在四川成都银都小学召开,2010年,“全国首届小班化教学研讨会暨环渤海地区小班化论坛”召开,并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小班化教育联合体”,标志着我国小班化教育新的组织形态——“自组织联盟”研究共同体产生。

三、小班化教育的实践启示

小班化教育在我国经过试点推广不断的发展壮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顺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培养符合二十一世纪实践要求的人才。

1.机遇与挑战并存

教育现代化包括了物质层、制度层、观念层等层面的现代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精神领域的追求越来越高,因此,“人的现代化”是最重要的方面已经成为了共识。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育关注每个人的成长,其推行成为了一种趋势。另一方面,小班化教育模式的迅速推广与学校硬件设施、教师资源的配置不足存在着矛盾,其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专业化教师资源的供给是关键

就小班化教育而言,虽然政府、学校的支持是其发展壮大的前提,但是其实施主体是教师。只有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每位学生的素质指导,才能由内而外,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拉上去,才能将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发扬出来。因此,必须重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进行教师培训,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对小班化教育提供意见。同时,对小班化教育带来的教师资源的缺乏困境,必须整合教师资源,优劣互补,两两联合,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应放弃粗放型办学方式,与资源占优势的学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1]陈月茹.美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02 (7).

[2]常江.试论现代教学条件下的班级规模[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编辑 范昕欣

猜你喜欢
小班化试点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6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中国卫生(2015年12期)2015-11-10 05:13:26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2:52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