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芳
(江苏大学 江苏镇江 212001 )
浅析自媒体对交往异化的影响及其应对
刘芳芳
(江苏大学 江苏镇江 212001 )
自媒体传播技术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全球化时代交往关系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自媒体在信息交流领域的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同时也滋生了与高级社会形态并存的一些隐性问题,本文以马克思早期关于“交往”的思想理论体系为切入点,从理论上破析当今发达的自媒体传播问题的本质及其管理。
自媒体 交往 管理
马克思认为,自媒介技术的发展是交往的物的依赖形态的发展,它相对于人的依赖形态是一种进步,体现在事物的不断更新发展的基础之上。自媒体技术对人类交往的影响表现为三点,赋予了个人在自身自由空间中的更强大的权利;拓展了个人与其他一切个人与群体的交往范围;加剧了个人与其他异己力量交往矛盾的随机性和复杂性,尤其是第三种影响是当今自媒体发展问题中的主要矛盾,是自媒体技术发展造成交往异化现象升级的必然结果。在当今的媒介社会中,各种新的事物和现象层出不穷,每个人都可以在个人相对独立的空间中表达出自身对物质世界的态度和看法,这是个人在实现精神交往中的自由,马克思曾这样描述交往异化:“现在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筑起一道藩篱,把自己束缚在里面。我不知道这样分割之后的集体的活动面是否会扩大,但是我却清楚地知道,这样以来,人是缩小了”。然而,在现实的藩篱内,自媒体技术的出现缩小了个人空间,赋予了个人空间内的无限自由的权利,个人过多的在狭窄的空间内用自身的标准衡量其他一切道德、价值而忽略了宏观的事物发展的过程,让现实的社会交往走向虚拟,个人在精神交往中有一种绝对的发言权,却又时常因为资本财富的差距,被另一种更强大的异己的力量所控制,两种力量在虚拟的空间里形成对抗,进而演变成盲目的、绝对自由的矛盾,随着这种个人同个人或集体相对立的矛盾的不断扩大、加剧,演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进而形成了社会性的交往问题,降低了人类交往的文明性和先进性。[1]
自媒体技术把人类带进了了交往的前所未有的交往境界,却又造成了很多的隐形负面的问题。当今的互联网用户每天都在虚拟的世界内接受着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虚拟时代的文化产品所追求的效益还是人的发展,但虚拟时代的异化状态表现为人们过于沉浸在虚拟时空而丧失了对现实时空的关照,且科技发展越来越为虚拟世界服务而丢生了其民生功能,虚拟世界的商品意识充斥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这种交往的虚拟世界的负面影响实质是异化中的人性的丧失,人必须服从于因利益需要的分工,服从于资本的力量,人们不断追求着信息,同时被这种无限的信息追求所制约,造成的理性与价值、现实与虚拟的隔绝。理性指的在交往关系中的利益需求,价值指的是交往中普遍的社会价值。特别须注意的是,在自媒体技术创造的虚拟的商品经济内,当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交往中更为关注的是理性尺度即虚拟商品中的市场价值,而不考虑文化产品所表现出的价值观是否合乎整个社会的利益和发展标准,其最终受到历时的谴责和淘汰。相反,只关注价值或者商品的人文精神而忽视其市场价值,也会让个人和社会对其失去兴趣进而让商品失去生命力。
媒介技术的空前发达是社会物质生产力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自媒体时代,劳动时间的缩短和自由时间的增多让更多的群体来通过媒介享受精神交往,在此过程中交往矛盾表现为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个人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交往大多处于一种对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的追求,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加上媒介技术的增强,信息的透明化放大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以及社会关系的矛盾,然而社会并不能在短时间内不能让所有人都能驾驭个人的物质财富和满足所有个人的利益诉求,因此,须有一定的特殊阶级来从事管理这种生产关系中的矛盾。
1.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的媒介发展的问题可以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进程中规律找到矛盾的根源和解决方式。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起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句话表明了,在特殊阶级对社会矛盾的宏观管理过程中,应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让物质生产力成为推动一切的基础力量,只有物质极大丰富了,不多的劳动才能让更多的人们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准和交往形态。但具体到自媒体时代的媒介交往问题,媒体形态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的素质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只有全社会的人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的素质提高了,才有更高的水平去实现更高层次的媒介交往的能力。因而社会管理阶级应倾向于更多的关注伴随着人的素质发展的精神交往体系,让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解放在物质世界的发展历史中不断改进、提高,让全社会的人真正成为媒介交往中的主体,摆脱受物的依赖和制约,而不是在媒介的产业内发动一场社会革命,让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就能解决媒介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只有真正让自媒体成为全球普遍交往的桥梁,才能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2]
2.强调媒介对个人和群体的精神引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交往和交往革命的早期语言,已经被现代的信息时代的特点所见证。自媒体构造的普遍交往的背景已经不像原始交往媒介那样的狭窄,而是将物质世界的冲突转化为思想斗争的杠杆,使物质斗争上升到精神斗争。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中国,政府或一定的阶级在处理媒介业内这种思想斗争问题时,一方面是执行了社会职能,更重要是加强媒介对个人和群体的精神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不是一般问题上的践踏人民的意志,而是将个人意见转化为社会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和价值理念,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层次需要的标准,如社会公平、正义、环境、教育等问题,实现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普遍价值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精神的自由与解放。媒介、新闻构造出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异正是社会管理阶级需要介入的部分,自媒体所拷贝的扰乱公共秩序的新闻正是其执行社会职能的空缺,国家如何建立起自媒体时代的“观念世界”和人们感知的现实世界的桥梁是信息时代的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9)卷[M].第377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
[2]栾文莲:交往与市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刘芳芳(1990年—)女,江苏常州人,江苏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