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 杰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一中地理组 辽宁丹东 118100)
注重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品质健全人才
赫 杰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一中地理组 辽宁丹东 118100)
结合“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
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正是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素质教育中的地理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加强学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及新时期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而如何在地理新课改教学中加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则需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结合“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1.现代媒体教学法
现代媒体教学法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的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时,可将气旋和反气旋的课件利用计算机播放,从平面到立体,模拟演示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和天气现象,这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2.设疑推进法
设疑推进法就是将某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
例如:在讲授《大气环流》这节课时,一开始以提问形式,要求学生回答三个问题:①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② 大气水平运动有什么基本规律?③ 气旋和反气旋内的气压分布状况、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如何?通过对三个问题深入浅出的设问、讲解、归纳、总结,分别为学习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形成过程,掌握地球上风带、气压带的分布状况以及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打下坚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达到承上启下的目的,也能使学生进入求知、探索的学习角色状态。
3.动手操作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
例如:在讲授地球仪知识时,有些学生总弄不清楚地轴、两极、经纬度、经纬网等有关知识点,于是改用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后运用乒乓球做一个小地球仪,然后评比,看谁做得好。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还提出了不少在制作地球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野外观察法
素质教育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和地质构造时,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和地质构造的类型和特征,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论文交流法
给学生一些有探索性的题目,如“全球气温变暖将给地球带来怎样的影响” ,让他们自己去查资料,自己进行研究,然后再写成文章,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探索、自己发现的乐趣,从中锻炼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培养用图能力,提高区域认知
图像教学分为三个层次:① 通过目视感受,判断地图的图像符号反映了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从而使学生获得直接的图像信息;② 目视分析解释图像符号提供的地理信息;③ 画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再到知识的迁移过程。
例如:在讲授《大气环流》这一节课时,我先边讲述边在黑板上画出北半球的大气环流模式图,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南半球的大气环流模式图,这样使学生清楚地掌握三圈环流的成因及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并为学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打下基础。
2.培养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思维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有以下二种方式:① 收敛思维能力,指思考问题只沿单一线路发展,求得一个正确结论;② 发散思维能力,即尽可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位去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多种方案,选择最优方案。
例如:在讲授《世界气候类型》时,指导学生读“澳大利亚气候图”,看东西岸气候类型的差异,然后再结合地形、气压带、风带、洋流等分布图,分析其差异的成因。这些内容的获得,是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通过学生积极思维才能完成,从而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知识迁移能力,解决实践问题
迁移是指先前经验对后来学习的效应而言,即将已知用于不同情境中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迁移,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是一种创新能力的体现。
例如:在学习季风形成时,通过提问“盛夏的中午、傍晚游泳时,在水中和岸上各有什么感觉?”来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经验,理解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推导出季风的形成。
教学尝试证明,结合“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国家输送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所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