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中桥
(江苏省沭阳县万匹中心小学 江苏沐阳 223600)
浅析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石作用
冯中桥
(江苏省沭阳县万匹中心小学 江苏沐阳 223600)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在对学生语言、认知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同时它也担负了道德与审美的教育作用,因此,做好小学语文的基础教育工作,可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 教育 基石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必须终身学习。小学阶段教育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它是一项奠基工程,具有导向作用,是多元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之一。而小学语文则是重中之重,基础之基础。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本前提,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对小学语文教育有更全面、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以便在教育教学中形成更准确的判断,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语言文字最佳学习的时期是孩童时期。在当今的世界上,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一种交际工具。一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反映了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附着于语言文字得以继承和发展,因而,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其深刻的民族精神的积淀。要培养继承、传播并发扬本民族精神文化的人,无疑要从教他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开始,而语言的发展又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因而,小学语文教育的地位就特别的重要,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特别是过好语言文字关,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石。[1]
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上有着优越条件。人的一切有思维的活动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是由语言来叙述、表达的;后期学习的语言材料都是创造者的智力成果,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智力开发的过程。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工具,更重要的是为了发展“人”本身。为掌握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技能创造了条件。
认知作用,即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人生。初步地认识社会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可以用对社会、人生的反映和认识,为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提供范本和模式。高尔基在童年时代就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对他日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有着重大意义。他在《我怎样学习》中深有体会地说:“每一本书就像阶梯的一小级,每攀登一级,我就愈脱离动物走向人――走向更美好的生活的理想,到达对于这种生活的渴望。”“我愈读得多,书就使我和世界愈接近,生活对我变得更加光辉,更加美丽。”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借助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帮助他们认识广阔的世界。如郭风的散文诗里的蒲公英、油菜花……都散发着春草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郭风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会激起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科学的热爱。
美,是人类在生活中向往和追求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神秘的宇宙世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被创造和产生着。我国教育方针曾一度规定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美育教育作为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提到了与德、智、体并列的地位。小学语文课程不仅应依循美的规律,使作品充满各种形态的美,而且由于是为孩子而创作的,所以更应该强调人文艺术的美。用小学语文课程来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安徒生的童话《野天鹅》中的艾丽莎,不仅长得美,而且还有一颗纯美的心。在解救哥哥的过程中,她忍辱负重,经受了种种考验,从始至终地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这种感人的行为极其充分地展示了艾丽莎的坚定勇敢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感染、教育了无数不同肤色的小读者。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从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来看,教育部确定的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是从宏观上对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规定,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加以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而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虽然不属于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范畴,但可以对小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完善小学德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知道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练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可推进语文教学工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语文学科有着极强的人文性,而这些人文性因素则能纠正物质世界的偏差,使人文性与科学性相互补充,使人类社会得到均衡发展、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的教育作铺石垫路的准备教育,因此,我们更应把基础教育搞好,然而,小学语文教育正是这基础中的基础。当前正是一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全新世纪,在这个新时代的教学空间里,小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全新的理念推动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对此,新的教育语文教育除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认知等基本能力之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任务,也是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好体现。
[1]罗宗佑.试论小学教育改革[J].大众商务,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