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淑芳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灵峰镇中心学校 广西贺州 542813)
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有效语文教学的探讨
柳淑芳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灵峰镇中心学校 广西贺州 542813)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语文教学要充分调动资源,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乡土资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必要性,并着重探讨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有效语文教学的策略。
乡土资源 语文教学 有效策略
乡土是指一个人生长的地域范围,我们亲切的称之为故乡、家乡,既是肉体的存在空间,又是精神的寄托。乡土具有地方性,在教学目标中,我们将其命名为“地方”,这将更有利于乡土资源的开发,具有切实的可操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资源。
1.能顺应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语文教学
我国已经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改革,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重视语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即是生活学习,课本内容具有局限性,无法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容量。乡土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生存发展的环境,是学生生活的地域性扩大,而这些资源正是语文课本中所欠缺的且必须的资源内容。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能弥补目前语文教学上的缺陷,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语文教学。[1]
2.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语文学习“还原生活”
现在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种理论教学,语文教师通过对课本内知识的反复讲述与硬性灌输,迫使学生产生一种惯性的记忆。面对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去学习,也完全感受不到语文的博大精深与魅力,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与自身关联甚少,也难以实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负面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追求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与社会相适应能力,这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将学生熟悉内容引入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可以从切身体会和自身感受出发,将语文学习“还原生活”,并在生活中发展,在进一步反馈到教学层面上,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愿。[2]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需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设是语文教学需要实现的隐性目标。语文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让学生了解家乡和家乡文化,产生归属感,进而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俗语云一方水土一方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习惯喜好、语音语调都是家乡所孕育和培养的。而近年来,人们的思想愈发被西化,部分人甚至将乡土文化当成“糟粕”丢弃了,新生代的学生对家乡缺乏情感,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窘况。因而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学生去了解、掌握乡土文化,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对家乡的浓厚情感,提高其文化素养。[3]
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可以实现语文的有效教学,笔者所在的贺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风景优美、民风古朴浓郁的城市,拥有许多可利用的民族、民俗乡土资源。
1.利用乡土资源,赋予语文课堂生命
语文教学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教学,学习的资源遍布于生活中,处处都是资源、处处都是老师,因此我们要利用乡土资源,活化语文课堂,赋予语文课堂以生命和价值。乡土资源可以作为新的课堂知识的引入与过往知识技能复习的材料。我们可以合理的利用乡土资源,实施读写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写作中一个重要的类型就是说明文的写作,教师可以在讲授前向学生提问“又到了脐橙丰收的季节了,同学们都品尝过美味的脐橙了吗,老师想让大家来写一篇介绍咱们贺州的特产水果脐橙的文章,同学们觉得有写作困难吗”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要学习的季羡林先生所写的《夹竹桃》引入课堂中,告诉学生们了解季羡林先生的写作手法,你们一定可以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的。并将新鲜的脐橙带入课堂中,同时可以聘请脐橙的种植专家到课堂上跟同学分享脐橙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学生语文情感
语文教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诗意情怀,营造出特殊的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使人获得情感体验。蔡元培先生曾说过人是情感的动物。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情感的宣泄、升华,强化学生的情感意识,赋予文字以血肉,赋予知识以情感。在苏教版六年级上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一直未曾离乡的学生怎么才能体会到在如何才能体会到这篇文章作者所寄托出来的浓浓的乡土情谊呢,教师让学生组成小组,布置课堂预习任务,让学生就记忆中深刻的人事物产开讨论,比如“奶奶总是讲我听不懂的客家话”“忘不掉的美食春糍粑”等,带学生走近情感的溯回。另外可以组织学生,或者在周末休息时由学生与家人共同前往贺州学院的民族博物馆,通过对民俗文化展厅、木雕、石雕展厅、粑文化展厅等,促使学生留下“乡愁”和“记忆”,丰富学生的语文情感体验。
3.利用乡土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教学还原于生活,因此我们不能将教学课堂固定在教室里,要进行适当的教学场景转换,使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教学的内容当中去。比如在讲述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课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进行采风,贺州市与桂林市最近,在桂贺两市中间就有十里画廊的核心风景区荷塘。学生可以真实的看到本文中描述的“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文字与风景交替的出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形成了深刻的意义。在比如《我爱你啊,祖国》的教学,教师可以进一步细化到家乡山川颂,让学生在采风回来后撰写一篇歌颂家乡山川的文章,提升学生对于家乡文化的自豪感。这样的空间教学拓展方式,可以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到语文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中,让学生从真实的情感体会中学会学习。
综上所述,将乡土资源引入语文教学,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回归,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和语文情感。并可以通过教学场景的转换,实现学生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的结合,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与探索能力,具有应用价值。
[1]韦星梦. 红水河乡土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以广西天峨县为例[J]. 广西教育:中等教育, 2016(4):60-61.
[2]侯婵. 乡土资源在语文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J]. 教育观察月刊, 2016, 5(4).
[3]潘家春. 探析乡土文化资源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J]. 教育:文摘版, 2016(1):00197-0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