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213000)王 燕 徐彩芬
关注对话体文本,提升读写能力——以《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为例
江苏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213000)王燕徐彩芬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对话体文本的学习要重点关注。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对对话体文本进行学习,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对话体文本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重视对话,在概括中关照;品读对话,在感悟中提升;续写对话,在读写中运用。
[关键词]关注对话体文本读写能力
对话,就是文章中人物的讲话,是写人、叙事类文章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对话体文本在苏教版教材的每一册中都占有一定的数量,如《北风和小鱼》《小河与青草》《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放飞蜻蜓》《石头书》《公仪休拒收礼物》等课文,都通过对话这种表达方式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表现人物的特点,或揭示主题思想,为学生的习作、表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一篇典型的对话体文本,情节简单,文字鲜活,在语言表达上又具有如下特点:细节中显真情,对话中明道理,题目中含深意,这三个特点均可作为阅读教学中“指向写作”的训练元素。本文以这篇课文为例,来探讨小学对话体文本的教学。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文章,光从文字上来看,学生的阅读障碍不大,在具体分析学生学情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对故事内容的概括仍然是对话体文本阅读的一大难点。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概括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忽略对话内容,二是对对话内容进行直接的阐述,让概括变得非常冗长,而且内容条理不清晰。学生在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提取对话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对话的内容,因此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师:刚刚同学们圈画出了这个故事主要的人和物,他们是——(板书出示)现在,你们能用几句简短的话说说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1.指名一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另一生评价。
2.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对话。
预设:同学们在概括课文内容时,似乎都忽略了文中妈妈和萨沙的对话,这段对话是不是可有可无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3-8小节)自由朗读这段对话,同桌互相说一说这段对话主要讲了什么。
师:他们的对话讲了什么?
生1: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生2:只有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自己才有可能不是最弱小的。
师:正是他们聊了关于弱小的话题,萨沙才自觉地把雨衣盖在了比他更弱小的蔷薇花上。他的行为受到了爸爸、妈妈的影响。
师:看来,3-8小节的这段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概括时必不可少。(板书:对话)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在概括时,要紧紧围绕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了解对话的内容、对话的主题——弱小。在朗读和引导中,明晰对话其实就是妈妈对萨沙的引导和影响,是概括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师: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吗?让我们从萨沙和他妈妈的对话中读懂他们的心声。
1.出示阅读要求:同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3-8小节,然后圈画出关键词,在文中做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指名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请另一名同学读旁白,其他同学评价。
3.预设:提示语的使用效果。
“笑着回答”:“笑”能体现妈妈对萨沙的呵护和爱。在爸爸、妈妈、姐姐的心目中,萨沙是最弱小的,需要保护。
从“萨沙问道”中可感受到萨沙心中的疑惑。
反问:提示语在后,一般是突出说的话,你们从反问句中读出了什么?
4.比较阅读:体会情感的强弱、表达的效果。
(1)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2)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5.“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为什么会这么说?
出示蔷薇花前后变化的句段,男女生对比读。(评:雨前的野蔷薇是那么芬芳扑鼻,雨中的蔷薇却柔弱可怜。)
引读:“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了粉红的蔷薇花上……”
现在你读懂萨沙说的这句话的意思了吗?(萨沙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就不是最弱小的了。)
6.课文的第7小节并不是对话,而是景物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在对话中插入?(用环境描写来连接故事,也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对话的信息,然后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联系生活读懂人物的心声。
(1)了解提示语的“真”。本文中的对话是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而且提示语能表现人物的神态、说话的语气,提示语所在的位置不同,用不同的形式,特别是加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表达会更生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笑着回答”。“笑”能体现妈妈对萨沙的呵护和爱。在爸爸、妈妈、姐姐的心目中,萨沙是最弱小的,需要保护。从“萨沙问道”中可感受萨沙心中的疑惑。从“萨沙反问道”可体会萨沙的不服气。
(2)品读反问句的“情”。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感受到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语句的思想、语气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的语气更有力,感情色彩也更为鲜明。
(3)感受景物描写的“妙”。景物描写,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是展示人物性格;四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五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学生通过前后对照阅读,了解到在对话中插入景物描写,除了是和前文互相照应,更是故事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也让文章生动了起来。
这篇对话体文本的独特之处除了在对话中运用提示语、反问句,还在于加入了景物描写,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衬托出萨沙对美丽而弱小的事物的关爱与保护的稚嫩童心。
师:看来,一段有内容、有意思的对话是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提示语可以表现人物的神态、语气,提示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一样,而且对话中有时还可以加入恰当的环境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让你来续写这个故事,你能不能用上刚才学到的一些本领?
学生的续写: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
‘你做得很好,就应该保护弱小。’妈妈抚摸着萨沙的头说。
爸爸过来说:‘好样的,真是我的好儿子。’
这时雨停了,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蔷薇花挺了挺身子,她那粉红粉红的脸庞似乎更娇艳了。”
利用文本留白,让学生续编对话,以教材文本为支架,从读到写,将新的习作知识经验提升为类结构,便于学生迁移运用。
(责编莫彩凤)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