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欢(大连市长海县第三中学)
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反思
李欢
(大连市长海县第三中学)
我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工作已经有七年了。在几年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和很多老师一样,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同一类型的题目我在课堂上讲过多次,有时甚至是一模一样的问题,学生在考试中遇到还是做不出来。这一问题的出现充分说明了学生表面上是看明白了问题,但是并没有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没有理解真正的解题方法,也就谈不上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遇到这样的问题总是让人很苦恼。我思考了良久,也跟老教师一起探讨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把学生看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授课时只是一味地讲“题”,而忽略了讲方法,导致学生只会一道题,而不会一类题。学生对题目理解的只是毛皮,没有弄清教师的本意,即使在本子上记得满满,也不会将其消化变为自己的东西。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不是我们所教的。所以,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思想,转化教学观念,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学反思就是这个过程中最为有效的途径,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可以存在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新授课的反思,习题课的反思,考试后的反思,出试卷题后的反思,以及考试后的试卷分析等。对于新授课的反思,我们要反思这节课的设计是否恰当,环节是否合理。而对于习题课的反思,就要回顾题型讲解过程中的问题强调,变式训练是否有针对性。考试后以及试卷分析后的反思,就要针对学生的试卷情况,分析学生上课时的状态以及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新知的掌握是否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这些反思足以说明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每次的反思都认真总结,然后记录,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教学的经验,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现在的教师不但要适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还要应对来自社会上的压力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就不能依照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因为这样的观念和习惯,很难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作为教师就要适当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不仅仅是反思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思想,更要反思怎样设计课程才能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等。从这些方式中,可以发现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不恰当的地方,从而完善自我,建立新的教学理念。这种教育观念也是师德的一种体现,是一个教师是否敬业、富有责任心的直观表现。因此,作为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一个教育观念先进的老师,反思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要深入而又全面地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在教学方式上认真思考,根据课程的要求,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启发诱导,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数学学习中。尽量避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记笔记,做练习,硬性记忆,而很少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做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教师应全面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喜悦和快乐,这样才能进一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在一起教研,就可以对课上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这种方式、方法,不断地学习别的优秀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也可以在教研中,针对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有疑问的教学手段和困惑的教学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对在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沟通。毕竟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而且每一个数学老师的身上都有自己的可取之处。古人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大约就是这个道理吧。教研中,教师根据彼此交流的经验,将问题进行整合与提炼,通过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这是对数学教学过程中更深层次的反思,也是最有效率的反思途径。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在于他有高学历,或是高深的学问,而在于他教育教学的能力——他是否能不断反思与创新,是否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是否能够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工作中努力学习,在学习中坚持思考,在思考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探索中力争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理论上提升、在经验中升华、在研究中突破、在追求中完善,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适应现代教学形势下的合格教师。
·编辑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