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智障学生生存能力

2016-03-03 16: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智障分层生活化

蒙 芳

(江西省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 江西上犹 341200)

浅谈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智障学生生存能力

蒙 芳

(江西省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 江西上犹 341200)

我校虽是听障、智障为一体的综合类学校,但智障学生所占的比例达85%。因此,对智障儿童进行生存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在生存教育研究实践中发现,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已经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但是,学生一旦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后,他们无法运用自己在课堂中已经掌握的各项生存技能。总结原因如下。(1)基本生活能力较低,劳动技能掌握不牢:在调查中发现智力残疾儿童由于先天、后天的影响,体质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简单的自理劳动被家长包办、代替了,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他们劳动技能的形成。 (2)教学方面: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知识轻情感、能力;重结论轻体验过程;重书本轻实践活动;重技能的学习,轻技能的综合运用。不能主动联系生活理解、体悟,也不能自觉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支持系统方面:学生从课堂一下子进入社会,支持性系统的缺失让学生无法很快进入角色,使得学生会出现一进入社会就显得无所适从的现象。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智障学生生存能力:

一、整合课内外资源,学校开设生活(社会)适应为主课程是提高智障儿童生存能力的基础

1.世纪斯宾塞就提出“教育是为了孩子更好地生存”。1996年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一个著名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大支柱中的核心就是学会生存,它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残疾儿童要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就必须掌握和具有适应社会的技能和能力。因此,在教育部颁布的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方案中,无论哪一类都把特殊儿童生活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作为特殊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可见,智障教育应当着眼于将个体放在所处的环境之中,将注意力从主体的缺陷转向对环境的适应。将生存教育的学习目标定位于“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要把促进智障学生适应正常化的环境,把实用生存教育作为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社会适应就是将学生实际生活内容作为教学内容,适应就是将学生学到的生活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标,生存能力的提高,成为智障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整合课程资源,教师生活化主题教学是培养智障儿童生存能力的关键因素

生活化是指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为弱智儿童最终成为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基础。主题教学指课程内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即课程的进程和顺序以一个个的主题单元为单位,每个主题中包含了不同的科目内容,即主题单元将不同的科目串起来,而不同的科目承担同一主题单元的不同部分的教学。

三、整合评估资源,进行分层教学,是提高智障生生存能力的有效方法

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智力损伤和身体缺陷,为了促进这些孩子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以取得最好的效果。

1.对教育对象分层。对教育对象分层可以帮助每个智障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对学习目标分层。促使不同的教育对象明确各自的学习目标,主动调整学习行为,收到较好的效果。

对学习评价分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意识,找准今后发展的方向。

四、整合生活资源,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是提高学生生存能力的推动力。

教学要为生活服务,把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培养生存能力。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创造“生活化、社会化”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读书看报,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等。这样,在“生活化”的学习中,体验到了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生活自理是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和社会生存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所以,根据生活教育目标,要求我们生活自理的教育,不是教师教,学生听、记,而且要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生活实际当中。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主,教师的讲解为辅,做到少讲多练。

五、整合家庭资源,家庭教育作用是提高学生生存能力的强助力

智障儿童的父母往往因为子女的先天不足而事事包办代替,使这些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上的依赖性,使先天的缺陷逐渐转化为后天的“弱智”。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放弃这个特定的环境,就谈不上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的父母在训练孩子失败后,很容易失去信心,或是不知如何引导激发孩子去实践。这时,学校的指导配合是关键。老师应指导家长利用日常生活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加以指导与训练。根据学校教育训练计划,把学校学到的生活技能在家中加以实践、运用,同时,请家长做好记录,学校再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做到对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合力效应。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能使学校的教育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学校教了,学生回家后还是不动手,依赖父母,那样教育效果就很差了。

总之。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反复,不断强化。在训练过程中学生有反复性,需要教师有特别的爱心和耐心,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去引领学生,监督学生。大家要共同努力,及早地对智障儿童进行社生存能力的教育培养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

猜你喜欢
智障分层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有趣的分层现象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雨林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