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惠
(简阳市三合镇塘坝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四川简阳 641400)
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基于“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建构
赵 惠
(简阳市三合镇塘坝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四川简阳 641400)
生本教育是着重于新课程模式提出的教学教育理念,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把每位学生当做重要的教育资源来不断提升,而不是一味地依靠老师的讲解,把老师放在主体地位。考虑必须尊重学生自我的认知规律,而不是只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的设计,是更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中领悟学习的设计。
生本教育 学习过程 小学语文课堂建构
在21世纪的教育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教育模式逐渐被摒弃,当下的教学更为关注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由此便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与模式,这在教育教学事业的改革中的重要意义是具有里程碑一般的重要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人们愈来愈关注生本教育理念,开展生本教育,以小学语文的课堂为实验点,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来展开生本教育,可以给未来做好牢固的基础,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养成喜爱学习并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生本教育教学的学习模式下,注重对学生意识的提升和发展,这个是在语文的新课程中值得重点注意的,在这种小学语文课堂上建立生本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和以前不一样的,可以实现质的提升。[1]
1.学习的阶段情况
学生在教学学习中通过老师和学生以及其他教学知识的提升作用,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经过就是学习过程。班杜拉认为,学习经历四个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生过程、动机过程,即人们要对身边的事物时刻注意,才能通过观察进以学习,并且观察者要把所获得的信息保存起来才有意义,然后再把脑海中的记忆转换为适当的行为,接着再做出正确的反应,最后能够再现示范行为之后,学习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要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2]
2.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存在知识点零散,基础知识不稳固,平常考试成绩起伏不定、以及作业题都会做,但考试总是考不了高分的现象,不断持续下去,就会形成恶劣循环,这是必然的,造成的结果就是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的心理,时间久了学生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在考试,或者其他测试时就会没信心,做题的时候也犹豫不决迟迟不敢下笔,就会导致成绩下滑,不理想,最终陷入死循环中。
3.学习过程的分析
对人而言,学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的复杂性人们曾从许许多多个方面去解释剖析过,也给出了一些看法和结论,从《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给出过关于学习的复杂性的许多看法,其中孔子认为学习过程是划分为七个阶段,分别为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这些观点虽然只是一些古典语言的表述,但内容和意义都基本符合学习的具体过程。
1.教学形式上的改变
在过去的传统教育中,教室授课往往都是用强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最后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最后真正将知识学透的学生实在寥寥无几,其关键就在于老师的教育形式过于死板,无法调动课堂上的气氛,当气氛压抑,枯燥无味时,学生就会产生厌倦疲惫等负面情绪,这和古代的“教师为上”的思想也有一定关系,而现在生本教育的出现,主张“以生为本”,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上,尽量满足课堂上学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一改以往的黑板粉笔讲解式授课,改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模式,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之类,以及互动电影课件教学等。
2.教学内容上的改变
学生需要在学校里和课堂上培养出能够主动探索问题并实践的能力和善于合作交流的共赢精神,因此学生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其内容的呈现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小学课程教学能够焕发课堂活力的能量来源是具有开放性与可选择性的教学材料,合理的对教材进行处理,才能使学习成为一个是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过程。教师是生命的牧者,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内容化简为繁,来迎接学生的学习。生本教育提倡对统一考试对进行改革,比如减少或取消,使其不那么频繁。[3]
3.教学方式上的改变
在过去的课堂上,往往都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没有十分照顾到学生是否有完全理解,这样就造成了事倍功半,而现在生本教育推出以后,从老师讲授学生听的方式,改变成了师生共同探讨问题,一起找出关键问题所在之处;其次是制定学习计划,老师因材施教为学生制定好一个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第三是对学生谆谆教诲,思想上督促学生要树立上进努力的思想。
4.教育观念改变前后差异的对比
生本的课堂不是只图短期得到分数提高的课堂,更是使人全面发展的课堂。生本教育的特点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退出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过去的教育模式是老师一厢情愿地谋划教学内容和形式,结果就造成学生被动的学习,学习过程又累又没有特别大的长进而,“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为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生本教育是为了能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更好的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它希望能够营造自由无束缚的课堂氛围,希望激起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的学习兴趣,希望由此塑造一个又一个的国家栋梁之才,在人类教育史上,生本教育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李玲娓.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柴军应.生本教育思想内涵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10):6-8.
[3]魏静.论智慧型课堂的建构[D].渤海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