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相互交流融合

2016-03-03 15:42:50张筱青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交流

张筱青

(阿坝师范学院 四川汶川 623002)

浅谈思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相互交流融合

张筱青

(阿坝师范学院 四川汶川 623002)

在我国高校现有的体制机制下,思想政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两者分工不同,各有侧重,若能加强交流,促进融合,发挥合力,必能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辅导员 思政教师 交流融合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4]16号文)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育人的共同目标,这两支队伍要相互沟通,协调一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在工作中相互交融,形成合力,才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产生最佳效果。但在现实中,两支队伍工作的内容都比较片面。思想政治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其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理论基础薄弱;思想政治课教师则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相对而言比较脱离实际,学生接受程度也有限。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使两支队伍真正成为合力,进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培养更多的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思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政策指导演变

高校思政辅导员制度是1953 年由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率先提出的。1978 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在一、二年级设立辅导员;辅导员由从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青年教师中挑选出的政治觉悟高、作风正派、联系群众、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定期轮换;辅导员一般半脱产,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担任业务工作。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校恢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明确了日常教育与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

199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两课”教师对学生马列学习小组、党章学习小组和一些哲学社会科学社团活动的指导;提倡专职党务和政工干部兼做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部分业务教师兼做一些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

2000年,中共教育部党组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建设一支精干、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明确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该承担“两课”或其他课程的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专职学生政治辅导员任期一般为4年-5年,兼职学生政治辅导员任期一般为2年-4年。

2006年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示,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新聘任的青年专业教师,原则上要从事一定时间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专职辅导员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高等学校应结合实际,按各校统一的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

2008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总体上按不低于1:350-400的比例配备。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中严格规定,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工作期间应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

二、思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融合现状及其分析

思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加强交流融合,可以使思政课教师通过思政辅导员更多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用大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实际情况,开展课堂教学,避免空乏单纯的教条式的纯理论教学,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政辅导员的理论素养比起思政课教师而言相对较低,在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途径方面,比较欠缺。思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加强交流融合,有助于思政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教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水平。

思政课教师承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共课,除了在课堂上和学生接触外,平时和学生接触很少,更谈不上了解和理解学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实践机会,也没有自己“真正的”学生,没有成就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思政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处理学生的日常琐碎事务,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沦为学生的“保姆”和“管理员”,自身的发展前景也不明朗。思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加强交流融合,也有利于打破双方的职业发展壁垒,拓宽发展道路,使得自身价值的实现更上一个层次。

当前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变化深刻,社会阶层和社会利益格局也在日渐多元化,因此社会思想文化也在日渐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也飘进了象牙塔,这些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只有加强交流融合,共同应对,才能在新形势下增加解决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能力,有效的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合格人才。

目前在思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交流融合方面,比较普遍的做法之一是,思政辅导员兼职担任思政课教师。因为在思政辅导员中,有部分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自身的专业基础并不薄弱,也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且思政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密切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做好现实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用理论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进一步的引领和指导。与此相反,思政课教师兼职担任思政辅导员,也是交流融合的做法之一。思政课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无论在课堂内外,都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担任兼职辅导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将课堂上的纯粹理论投入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

思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融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思政课教师通常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管理,属于教学单位,思政辅导员则通常由学生工作部管理,属于党群部门,两者属于不同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因各自工作的性质和现实因素的制约,一直不是很通畅。而且,两者的管理目标也不统一,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思政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学生日常管理,进而两者的运行机制和评价标准也不一样,这导致双方的交流融合存在障碍。同时,思政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之间的相互理解对待也存在障碍,部分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辅导员岗位存在歧视,认为思政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保姆”,其职业发展也是吃“青春饭”,其专业理论素养较差,不屑于和思政辅导员交流合作,认为是浪费时间,搞好自己的教学就可以了。反之,也有部分思政辅导员对思政课教师的认识存在偏颇,思政辅导员长期在一线从事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经验丰富,认为思政课教师只会空谈理论做研究,教学方式教条,教学内容枯燥,脱离实际,未能起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以上的种种问题,都导致了思政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交流融合面临困难。

三、思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交流融合的改进与展望

思政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交流融合在不断拓宽,虽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但可以探索从机制创新方面去思考和完善思政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交流融合。

首先,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应牵头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相互配合,对思政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交流融合进行规划和指导,并对各项相关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要建立思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联席会议制度,并按期举行,一些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工作的共性问题和具体问题,都可以在会议上探讨,议定的事项由思政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和落实。

其次,第二课堂也是思政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交流融合,实现合力育人的重要平台。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决定了学生活动的成效,没有好的活动形式,再好的活动内容也很难被学生接受,同样没有好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也无法有效展开。思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可以从擅长的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共同对第二课堂进行指导。

再次,促进思政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交流融合,还应有专门的培训和培养机制。通过培训和培养,提高其理论素养,丰富其实践经验,帮助其开阔视野,使其在交流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此外,思政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交流融合,也可以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帮助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锻炼品质,提高其认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思政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可以共同参加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大学生解决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大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坚定其理想信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要健全思政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交流融合工作的考察评价体系,完善其考察评价制度,将考察评价结果与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奖金发放等结合。对他们的考察评价要尽量减少随机性和随意性的指标,制定客观、公正、详细且操作性强的考察评价体系和指标。要特别注重对工作热情、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的考察评价,为他们的交流融合进而合力育人创造制度保障和公平环境。

结语

发挥专长,优势互补,是促进思政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交流融合的关键所在。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学术特长和理论研究的优点,为思政辅导员提供学习提高的机遇,同时也必须充分总结思政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为思政课教师更好地走近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提供借鉴。思政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只有不断的交流融合,才能不断的提升其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才能共同取得最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进而实现其人生价值的体现。

[1]《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融合建设探讨》,谭群英、何会宁,《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年12期。

[2]《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交流机制的探索》,耿立军、白艳秋、孙丽颖、谷炜江,《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年9期。

[3]《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队伍融合建设研究》,宁晓菊,《大学教育》,2013年18期。

张筱青,男(1983-),江苏淮安人,阿坝师范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中国火炬(2009年10期)2009-10-17 03: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