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明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第二小学)
科学课堂
——快乐课堂
鲁智明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第二小学)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教师应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科学课堂。总之,教师应该使科学课堂成为彰显学生个性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在多元智慧的砥砺和碰撞中,获得精神享受。
快乐课堂;科学课堂;自由;有效探索
提起课堂学生总是很头疼,因为学习是件苦差事,不是有那么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科学课堂的学习我总是探索着让它成为一种享受,成为一节节快乐的课堂。的确,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而课堂又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阵地。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科学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在《杠杆的科学》一课中,我带去一个铁盒的茶叶罐,盖子是倒扣的很难打开。同时摆放着螺丝刀、开瓶器、老虎钳、指甲刀、美工刀、剪刀、羊角锤等工具。为引入杠杆原理,我请几位学生上台选用不同的工具来打开盖子,学生有选开瓶器的、有选美工刀的、有选剪刀的、有选羊角锤的。只要能轻松地打开盖,我都给予了肯定,然后共同分析这些工具在使用时的共同点,从而引出了杠杆的机械原理。
生成性教学可以让师生的思想活动从预设教学中摆脱出来,让个性的思想在活动中自由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实验操作中尽情展示,在探索中不断享受。生成性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生命,让每一个个性生命在科学课堂上展现出活力。
和谐的氛围是教学的环境基础。如,在《用纸造一座“桥”》一课中,我没有照搬课本中的内容,而是让孩子们几人为一组自由组合,并且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搭纸桥,并且最后评选最美观奖、最实用奖、最省料奖、最结实奖。孩子们一开始就吵吵闹闹,科学课堂处于有序和无序的中间地带。一个教师,五十几个学生,心好像融在一起,忘记了旁边的一切,大家共同探索,老师和学生一起研究。
科学课堂追求的就是这种“形散而神聚”的氛围,教师对学生没有太多限制,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时间,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以及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大胆地实验操作,别开生面地提问,妙语连珠地讲解,开合自如地迁移,科学课堂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一方快乐天堂。
如,在《抵抗弯曲》一课中,上课开始,分小组展示学生准备的两组实验材料:一组是厚度、长度相同,宽度之间存在倍数关系的3张纸条;另一组是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之间存在倍数关系的3张纸条。我只是问:“如果你是一位桥梁工程师,让你从这些材料中选择,你觉得用哪个材料来做桥面会承受更多的重物,能够抵抗弯曲?”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或经验分别进行了“用不同宽度或不同厚度的纸条来做桥面,纸桥的承受力会有怎样的结果?”的实验,并将纸桥所承载的重物能力用回形针的数量记录在活动手册上。通过自己的实验,再看看其他小组的实验数据,学生不难发现虽然将纸条加宽、增厚都能加大桥面的承受力,但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显著增强。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如果教师善于关注学生的思维,善于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矛盾,让学生的思维在争辩、质疑、困惑中撞击和触动,往往能使学生在一个个鲜活的探究活动中养成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如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条件有关时,我请学生认真思考组成电磁铁都有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每组都相同吗?如铁芯的长短、粗细,导线的长短、粗细,电池的电量大小等都会影响到电磁铁磁力的大小,所以,学生在设计对比试验时,就会考虑到控制好不变的量,尽量让每次试验只有一个变量,其余的都不变。学生在自己思维的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对比试验方法,了解了它的基本特征,明确了试验的目的与注意细节。
如,在《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一课中,当各小组反馈课前调查“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及各小组交流、讨论“怎样重新使用家中将要被当作垃圾的物品?”时,各小组的答案五花八门,其中不乏实用性、巧妙性很强的重新利用的方法,我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成为学生讨论中的平等参与者,在大家共同参与中不失时机地“火上浇油”,从而让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火花比那僵化的科学结论值千万倍。
科学课堂中的交流讨论,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统一,最大限度地多一些个性,学生发表见解的过程其实就是个性得到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使科学课堂成为彰显学生个性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在多元智慧的砥砺和碰撞中,获得精神享受。
[1]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柳斌.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