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雪梅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4)
小楷的临习与创作
左雪梅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4)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也在不断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汉字的书体经过多次演变,从变幻莫测的甲骨文逐渐演变出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书体,每种书体都有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小楷属于楷书,本文主要介绍历代经典小楷的风格特点,以我在学习小楷中的经验浅谈小楷的临习与创作。
小楷 用笔 临习 创作
现在所见最早的小楷远在三国时期,流传至今的有钟繇的小楷作品《贺捷表》、《宣示表》和《荐季直表》等。两晋时期,由于王羲之等书家的努力,小楷进一步得到完善。隋唐时期,抄写佛经盛行,在小楷书法技法上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很多精美绝妙的小楷作品应运而生。唐代以后,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文征明、王宠等都是小楷高手。小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众多古人小楷书法经典中,小楷的形态美和意境美都深深的吸引我在学习小楷的过程中不断临习,不断创作,从中更深刻的体会到小楷的美和韵味。清代书家钱泳说:“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作为一名书家必须要有扎实的楷书基本功,王羲之善行草,《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小楷作品也是今人学习的典范;王铎也是明代草书大家,其小楷也不失“钟王”之风范,作为一名有志于研习书法艺术的人,更应该学习小楷,继承这份宝贵遗产。[1]
学习书法必不可少之的是临摹,也是创作的第一块基石。如何临帖?很多人认为书法是写出来的,动手临写就是了,这太单一,还要看,认真的看,这叫“读帖”。书谱中“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说的就是在临习中一定要善于观察,了解点画的形态特点,字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观察到位,才可能临得像。观帖愈看愈加、细心品味的习惯。读帖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五条:一看字的整体外形;二看笔画的粗细、长短、俯仰等各种形态;三看笔画穿插和结构比例位置;四看字的整体松紧、主次等特征;五看字的章法、神韵、风格。这样才能有步骤地掌握字的形质与神采。临习首先要抓住形似,尽量靠近原帖字的大小以及章法,然后要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2]
学书法最重要的就是师古,《易经》,“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钟繇的作品要临,“二王”的小楷要临,因为这是“源”,临“钟王”的作品要取其精髓,可以融入自己的笔意。经过临习有了一定的水平,也在临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风格,喜欢古拙质朴的风格,可以把钟繇、颜真卿、二王作品多加临习,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喜欢带有行书笔意的风格,可以多研习米芾、黄庭坚等带有行意的小楷。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帖,临习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对某种碑帖的点画,结字、笔法、风格基本掌握,就可练习“创作”书法作品。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巩固临帖成果,为以后书法创作打下基础。[3]
习作也可以分成几个步骤来进行,一是构思,想一想想习作的内容,形式,章法,小楷创作可以以古代经典诗文、经文创作,在脑海中构思所想要书写的内容应该以什么形式能更好的表现出小楷的效果;二是练字,根据所学书体风格来确定你所创作的风格,临习习作内容中与所临写碑帖中相像或者相近的字,以求在风格上得到统一;三是整体练习作品内容,根据所构思的小楷的章法和形式来书写;四是修改,写好起草式的作品之后,将其挂在墙上观察,把不满意的字改过来,还包括字据、行气、落款等,再整体看一下作品的形式和章法,力求凸显字的完美效果。五是正式书写作品,随着行气的需要字距与字的大小随时进行调整,书写作品要选好时机,心平气和,心手合一。写字的时候心无杂念,不要过分追求什么效果,使自己的书写特色自然地流露出来。习作是处于临书的高级阶段,也是由临帖走向创作的关键一步,习作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巩固小楷激发,提高书写水平,为向书法艺术发展打下基础。应在临帖与习作结合上下功夫,为以后正式创作积累经验。
书法艺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艺术高度发展,是一代一代继承发展而来,从历代书家来看,每位书家都不能割断历史、否定古人,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前进。学习书法必须继承传统,学习传统,学习主流,从艺术价值极高的书作中汲取营养,学习小楷也是这样。而我作为一位追求书法艺术的人,更应该学习古人传统,认真临习古人经典碑帖,力求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1] 李放鸣编.孙过庭书谱[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6.
[2] 弘化社.易经[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3] 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选编校点.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左雪梅(1991.1—),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沈阳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美术学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