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润柳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论五个“一点”重要性
□ 张润柳
一年级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在教学实践与日常生活行为教育中,教师注意做到五个“一点”,就能够在一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一年级;教学实践;行为习惯养成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更深刻、更形象:“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同时也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那么,在教学实践与日常生活行为教育中,应该如何去培育养成一年级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认为,只要做好下述五个“一点”,一年级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养成。
刚入学的孩子只有六、七岁,年龄小,动手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也弱,老师给学生制定的目标一定要低,让孩子伸伸手、跳一跳就可以达到。这时,教育切不可太心急。俗话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正是这个道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树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
笔者制定的班级目标是:一步两步三步,步步前进;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向上。比如孩子刚入学时,还不懂得怎么做作业,训练孩子养成如何良好的写作业的习惯时,给学生提出几点要求:①先把其它的事情做好,一旦坐下来写作业,就一定要全部完成,才能起身离开凳子;②作业要一样一样完成,每完成一项,就在作业登记本上相应位置打一个勾;③作业要干净整洁,如果写错了,要用橡皮轻轻地擦干净;④完成所有作业后,将书与本子分科目装到相应的袋子里,并把书包收拾整齐。只要做到了这些,就是作业认真的好孩子。这个要求不高,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养成这个学习习惯后,再为他们其它的学习设置台阶,使孩子们不断进步。
一年级学生要接受的行为习惯训练很多,但不可能要求他们在短期内全部做到。教师需要有计划、分阶段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和训练。比如刚开学的第一个月,下午放学时,笔者会专门训练归程队,所有的学生都统一放学,让每个学生都懂得放学的要求。第二个月,再分组培养学生放学后值日做卫生。同步根据学校每周一主题的行为训练,培养学生摆好桌椅、地面不能有垃圾、随时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等。
每次训练的内容要少,反复训练、巩固,不急于求成。从小事做起,从低起点做起,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树立更强的自信。
刚进一年级的孩子对学校生活充满好奇,但对于各种纪律要求却并不明白,也把握不好尺度。如果对他们说“同学们要养成好习惯”“同学们排队一定要快静齐”“同学们要遵守纪律”等空洞、笼统的要求,难以起到作用,一定要教给孩子们具体的内容,要细、要实,并且操作性要强,让他们知道怎么去做才是符合要求的。
比如说“排队要快静齐”,应告诉孩子要有序地行走,在行走中不能左顾右盼、停停走走或者拉拉扯扯,为了使队伍排得更整齐,看着前面同学的后脑勺走,纵队就直了;横队要用余光看旁边的同学,如果不在一条线上就要调整脚步,这样横队也齐了。还特别训练带队的学生,要掌握节奏,并进行示范,告诉领队的孩子什么情况需要加快步伐,什么情况要等待同学。孩子们上下楼梯时队伍容易乱,就要告诉他们,每一横排的同学,走同一层阶梯,队伍就整齐了。
针对学校每周专题检查的“课桌椅要摆放整齐”,要教孩子们观察地板,看清楚桌子整齐时自己的桌子是对着地板砖的哪条线、哪个角的,每次离开位置时,就按这个位置摆好自己的桌子,再养成习惯,把凳子塞进桌底就行了。对一年级学生提出这些要求,教师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会受益一生。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师需要把对他们的行为要求变成可以操作的形式,让他们知道怎么去做,而且应该这么去做,只有这样严格要求,才可能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像上课坐端正是为了身体良好发育,做眼保健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眼睛,不随地扔垃圾是为了校园环境的整洁、美观,下课不追逐打闹是为了安全,等等,从点滴小事开始,严格要求,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刚入学,不太清楚上课时的要求,经常会随心所欲地离开座位,或者请假去上厕所。刚开始,教师会要求他们下课马上去厕所,但还是会给孩子一周的时间适应,允许他们课中请假去上厕所。第二周,就不准学生随便课中请假上厕所了,如果有学生举手,可先让他们忍着,并告诉他们,实在忍不住了再去。一个月后,就不准再在上课中途去上厕所了,除非是拉肚子、生病了。
对学生的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笔者班有一个俄罗斯孩子,下课就爱在走廊里乱跑,还带着班上其他男同学一起跑,严重影响课间安全。教师可让他们站在指定的地板砖区域里,不准离开,作为小惩罚,让他们认识到,如果不遵守纪律,就失去了自由玩耍的机会。这样严格要求学生,对他们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避免下一次再犯。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而是需要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而一年级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这就需要老师要有爱心,其中更包含着耐心与细心。
刚入学,孩子们就面临着学拼音这个难题,我们班有两个男同学,总是学不好,记不住,每次听写都错很多,其中有个孩子,听写不出时就会大哭。针对这两个孩子的特殊情况,上语文课时对他们特别关注,让他们起来读、背,如果没有掌握,再请同学们帮他们。课后还单独辅导,先让他们记5个字母,若能写出3个,就会盖小红花,让孩子一步一步掌握。还经常与他们谈心,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关心他们,表扬时会摸摸头、拍拍屁股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对于小学生来说,表扬就是一种最大的奖赏,这对培养和巩固行为习惯尤为重要,甚至会收到“无言之教”的奇效。笔者根据孩子的这个特点,及时给予赞赏的目光,甚至是亲昵的抚摸(肢体语言)和由衷的赞美。
如学生使用了文明用语、摆好了抹布、扫干净了地、上学不迟到……都应及时鼓励。鼓励的方式很多,可以是一个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扬,也可以是一个表扬章、一颗小红星、一张小照片,可以是当众表扬,也可以是单独表扬。每周一学校发上周评比奖状时,可让不同的学生上台去领奖、留影,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因班级荣誉而骄傲,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只要老师做到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扬、多一些鼓励,学生就能更好地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习惯开始。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校门,老师充分做好这五个“一点”,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开出灿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1]高斐.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个案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2]王学静.浅议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J].中国农村教育,2012,(10):52-53.
[3]朱德全.城乡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1996,(5):19-23.
[4]张勇.实施新课标,培养好习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S1):150-152.
[5]张均福,李旺玉.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26.
[6]王金玲.细微深处见成效——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之我见[J].学周刊,2013,(16):85.
[7]黄河清,李慧慧,徐海燕.多元评价促进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2011,(5):105-110.
(编辑:胡 璐)
G622.41
A
1671-0568(2016)27-0087-02
张润柳,现就职于广州市天河区华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