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亚 轩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旅游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44)
梅杰和布莱尔时期的英国与欧盟
刘 亚 轩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旅游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44)
摘要:梅杰和布莱尔执掌英国时期,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愈来愈大。英国由于对欧盟的超国家性质始终耿耿于怀,念念不忘保持其大国地位,以及过于看重英美特殊关系,在欧盟内部经常扮演反对派的角色,在许多问题上与其它欧盟成员国意见相左。实际上,英美特殊关系日益疏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英国只有致力于欧盟建设,才能通过欧盟发挥自己在世界上的作用。
关键词:梅杰;布莱尔;欧盟
梅杰(Major)和布莱尔(Blair)执掌英国之时,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欧盟在经济上成为美国强大的竞争对手。英国由于对欧盟的超国家性质始终耿耿于怀,念念不忘保持其大国地位,以及过于看重英美特殊关系,在欧盟内经常扮演反对派的角色,以至于被人称为“牡蛎中的沙粒”。实际上,英美特殊关系日益疏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英国只有致力于欧盟建设,才能通过欧盟发挥自己在世界上的重要作用。
一、梅杰时期的英国与欧盟
梅杰(Major)主政英国时正值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的结束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德国成为新旧格局转换的受益者,美国逐渐疏远了英美特殊关系,把对欧政策的重点转向德国。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欧共体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愈来愈大,大有在多极化世界中独占一极之势。面对国际新形势,梅杰保持了英国外交中务实的传统,对欧共体采取了既要维护英国利益又要加强与其合作的比较温和、实用主义的态度。他表示,英国要积极参与欧共体的建设。
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举行,讨论欧洲的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问题。“梅杰在会议上表现出在不完全损害英国基本利益的基础上,支持欧洲联盟这一进程的灵活态度。面对在统一货币问题上的孤立处境,梅杰主要坚持英国拥有加入选择权,并有条件地承认条约可以包括联盟实施时间表,这就为各方达成协议创造了条件”。[1]梅杰虽然在欧洲政策上采取了灵活的做法,但他仍然反对出让国家主权,仍然要影响欧共体的发展方向,使欧共体的发展符合英国的利益。
欧共体首脑会议产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深深地打上了英国的烙印。“英国坚决反对由卢森堡提出的把致力于建设‘具有联邦目标的欧洲联盟’写入协议草案的序文之中并获得成功,最后改写为‘日益紧密的联盟’,与罗马条约序文中用语相同……英国政府成功地将条约中的社会宪章单独列出作为条约的附属文件,而且不包括英国,其结果是大大方便了在社会政策上与欧洲大陆各国所持不同意见的英国政府”。[2]167除此之外,英国还在外交、防务、内务、司法、欧元等问题上取得了例外权。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使梅杰声誉鹊起,成为英国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法国的《问题》周刊认为,“这次会议‘认可了欧洲联盟的诞生,是一次真正的、很大的成功。’但同时又指出:‘从长远看,马斯特里赫特会议可能成为英国的滑铁卢战役,英国将丧失阻止欧洲走向联邦体制的能力’”。[3]153
1993年11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下简称《马约》)即《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洲联盟宣告诞生。《马约》的生效意味着欧盟各成员国将拥有共同的外交、防务、社会等政策,欧盟在政治上将用同一个声音说话,在军事上将更加具有独立性。这表明欧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共同体,其最终航向是欧洲的政治联盟,它大大加强了欧盟的联邦主义倾向。《马约》是欧盟历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它掀开了欧洲的新篇章,标志着欧洲一体化发生了质的飞跃。
梅杰执政初期在欧洲政策上采取了灵活的做法,但随着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梅杰开始害怕会失去英国的独立和特性。梅杰来自保守党,保守党内的疑欧情绪此时也非常强烈,“保守党政府执行的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基础的国内政策和欧盟中不断加强的国家干预政策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同时,欧盟在货币等领域对各成员国主权所构成的挑战与以保护国家主权为核心的保守党的政治理念越来越难以调和”。[4]这就使梅杰放弃了最初的温和合作态度,转而对欧盟采取了一种执拗顽固、拒不妥协的态度,以至英国对欧盟加速一体化的每一步都极力抵制。英国于1992年退出欧洲汇率机制,此后再也没有加入。英国在疯牛病危机的处理、工作小时指令等问题上都与欧盟立场大相径庭。英国的所作所为使其在欧盟中日益变得孤立和边缘化。
正当英国在欧盟中自我选择孤立、等待观望时,奥地利、瑞典和芬兰为欧盟的繁荣昌盛所吸引,于1995年加入欧盟,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三次扩大。扩大后的欧盟愈发强大,在多极化的世界中已经稳占了一极,在经济上与美国和日本鼎足而立。面对着红红火火的欧盟,英国如果再幻想自己“天朝上国”的美梦,就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
二、布莱尔时期的英国与欧盟
布莱尔(Blair)执政英国后,一改梅杰时期英国外交僵硬死板的形象,他在国际上四面出击,力图使英国成为21世纪的“灯塔”和世界的楷模。他对欧盟采取了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又在欧美之间走钢丝绳,竭力要成为连接欧美的桥梁。他意识到,“今天,保持全球作用的唯一途径是通过欧洲。丧失我们在欧洲的中心作用,就丧失了我们在国际上发挥重大作用的机会”。[5]325因此,布莱尔上任之后利用一切条件、抓住一切机会来开创英欧关系的新局面。
法语是欧盟开会时的通用语,布莱尔不但自己努力学习法语,而且还要求英国政府官员学习法语,以适应欧盟开会的需要。这对热爱本民族语言,信奉“英语是我们女王的语言”而不愿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的英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富有意义的转变。
布莱尔过去曾认为《欧洲社会宪章》会削弱欧盟与美国和日本的竞争力,过多的社会保障会增加产品的成本。但他执政后对欧洲采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签署社会宪章,布莱尔此举不同寻常。《欧洲社会宪章》的签署,意味着英国与欧盟关系的一个全新的开始。
1997年6月,欧盟15国首脑聚会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布莱尔在会上同意把英国政府过去极力抵制的《申根协定》纳入《阿姆斯特丹条约》,条件是英国保留对自己边界的控制权。同时,布莱尔还同意欧盟多数表决制的应用范围。布莱尔的合作态度使这次会议顺利地通过了被称为“马约第二”的《阿姆斯特丹条约》。
对于原来英国所反对的欧盟防务建设,布莱尔也表示支持。南斯拉夫战争凸显了欧盟在军事上的软弱无力,沉重的打击使欧盟认识到只有共同货币是不行的,欧盟必须拥有共同的防务。而英国在欧盟防务建设上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英国的军事力量在欧盟诸国中最强,其军队已经实现了职业化,还拥有航空母舰等先进的军事武器。
一直以来,欧盟的主导权掌握在法国和德国手中。法国的政治地位在欧盟中较高,而德国的经济实力在欧盟中较强,相互的需要使二者走在了一起,形成了法德轴心。英国参加欧盟防务建设,可以在军事上形成英法轴心,对欧盟的走向施加自己的影响,尽可能地维护英国自身利益。这样,欧盟的领导格局“发生微妙变化,出现了某种三角领导关系,在货币联盟上更多体现着法德联姻,而在外交和联合国的作用方面更多反映出法英的历史渊源和特殊关系”。[6]英国支持欧盟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以便应付冷战结束后欧洲由于民族矛盾和宗教争端所引起的地区动荡,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此外,对西欧联盟并入欧盟,英国也没有异议。
对于棘手的经济货币联盟问题,布莱尔表示承认经济货币联盟的原则,并积极帮助欧盟确定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为1999年1月1日欧元的正式启动奠定了基础。然而,因为不愿意放弃主权,布莱尔强调只有条件成熟英国才能加入欧元区。尽管如此,布莱尔仍然遭到撒切尔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的痛斥,指责“放弃英镑向欧元屈膝是背叛为捍卫英镑而生而战的历代祖先”。[7]242002年,欧元取代了欧元区国家的货币,成为欧盟境内除英镑之外唯一的流通货币。欧元使欧盟在经济上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欧盟的整体实力,增强了欧盟成员国继续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信心,打破了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独霸天下的局面。
布莱尔政府迟迟不加入欧元区,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害怕加入欧元区会丧失英国的民族特性和国家主权。但是,欧元运行的事实证明,欧元区国并没有因为加入欧元区就失去了自己的国家民族特性。意大利人没有因为放弃里拉就变成了法国人,而法国人也没有因为和德国人在一起就浑融难识。欧元区国家从未搞过经济测试,把放弃部分经济主权加入欧元区看作是为了达到政治一体化的终极目的而必须做出的牺牲。布莱尔让英国长期游离于欧元区之外,已经对英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极端不利的影响。英国不但失去了对欧盟中央银行的影响力,而且在欧盟商业政策上的发言权也受到大大的限制,被排挤出欧盟经济的核心,在金融政策、市场占有等方面不得不接受欧元区国家的既定规则。英国对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急剧下降,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然受到威胁。
自从欧元在欧元区国家正式流通以来,欧盟绝大多数欧元国的贸易都出现了急剧的增长,可是英国的贸易却没有出现相应的增长,而是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在欧元启动之前的1998年,英国吸引到了欧盟新投资项目的28%,但到2001年却下降到21%。而同样处于欧元区的法国,在新兴生产制造业领域中,在吸引外资方面,已经远远把英国甩在了身后,在欧盟中稳坐头把交椅。2006年2月20日欧盟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Trichet)认为,欧元区的投资、消费形势大好,欧元区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2004年法国财政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英国加入欧元区可使其国民生产总值增加9%,按现价估算,约为1000亿英镑,相当于英国的男女老少每人增加年收入1700英镑;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5%,约为每年50亿英镑;贸易增长5%到50%。英国不加入欧元区,时间久了还会使其主导欧盟建设的雄心壮志落空。
2000年5月12日,德国外长、绿党领导人菲舍尔(Fischer)在柏林洪堡大学发表题为《从国家联盟到联邦——关于欧洲一体化前途的思考》的演讲。他说:“欧盟面临的种种问题,其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欧洲各国缔结宪法条约,形成欧盟政府与欧洲议会为核心的联邦。”[7]20欧盟走向联邦制的呼声是越来越大。随着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必然要求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转让国家权力,这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布莱尔正是意识到“欧盟为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为欧洲经济体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5]308的重大作用,才极力改善与欧盟的关系,但他同时并没有放弃传统的帝国情结。一味眷恋过去的荣耀已经让英国吃尽了苦头,不加入欧盟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所受的损失就是例证。对此,布热津斯基(Brzezinski)评论指出:因为英国在欧洲一体化一事上模棱两可,并且还竭力追求不断淡化的英美特殊关系,这就使它在欧洲前途的决定权方面成为一个局外人。[8]42
2004年5月1日,欧盟实现了历史上第五次扩大,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国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欧盟的东扩使其成员国数量增加到25个,总体面积扩大近74万平方公里,人口从3.8亿增至4.5亿,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约5%,相当于1万多亿美元,经济总量和美国不相上下。
欧盟的每一次扩大,都意味着欧洲人千年欧洲统一梦想的迈进。欧盟促进了欧洲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美国的世界霸权野心,这是不争的事实。欧盟作为区域一体化的先锋和典型,促进了世界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它彻底改变了欧洲地缘政治的面貌,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格局,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局势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与欧盟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密切。据统计,1998年在英国的贸易中,50%以上是在欧元区,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2005年英国对欧盟的贸易额是其对美国贸易的3倍,英国与欧盟彼此之间的投资已经赶上英美之间的投资规模。欧盟作为一个整体,随着一体化的进行,其国际地位大大提升,经济竞争力也日益增强。
三、结语
英国在欧盟内首鼠两端、动摇不定的原因,就在于其浓郁的帝国情结和强烈的主权意识,这导致英国加入欧盟后很少和欧盟和睦相处。欧盟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其秘诀就在于成员国向欧盟转让部分主权。这样,自愿转让而又共同分享,各成员国的国家主权一点一点地流淌到欧盟集体主权的大河之中。欧盟一步步地成长壮大,成员国也随之从中得到不少实惠,欧元即是明显的一例。
英国作为一个欧洲国家,与欧洲大陆一衣带水。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持消极的态度,其经济利益已然受到了损失。英国过去之所以辉煌,是因为它最早叩开了现代化的大门,获取了诸多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再加上当时没有与其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占尽了天时地利。一旦现代化的手段被那些潜在的力量雄厚的国家所掌握,英国的优势就将失去。曾经使英国辉煌的条件已不复存在,如果不做出相应的调整,英国的大国梦就只能是痴心妄想。毕竟,英国只是一个岛国,一个在欧洲没有影响力的英国是不会吸引华盛顿的,更不要说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了。
欧洲联合的目的就是要在多极化的世界中寻求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成为强大的一极。随着多极化力量的发展及美国单边主义之心不死,欧盟与美国之间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上的矛盾会越来越大。英国不摆正心态,则将在欧盟一体化的潮流中被边缘化,将远离欧洲核心,失去欧盟一体化带来的种种好处,而其想让英国的价值观念领导欧洲的如意算盘必然落空。
从全球的视野来看,孤零零的英国没有什么价值,与欧洲大陆相联系的英国才有意义,才能在世界上发挥重要影响。英国的前途在欧洲,其民族利益和政策的焦点在欧洲。欧洲是英国的安身立命之地,是英国的利益和市场的首选之地,英国只有全身心地融入欧盟,把欧盟建设好,才能通过欧盟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王滨芳.梅杰执政初期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11):33-36.
[2] 王振华,刘绯.变革中的英国[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3] 唐承运.当今世界政治巨头:梅杰[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4.
[4] 王展鹏.政治文化趋同与英国工党的亲欧转变——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英国工党与欧洲一体化[J].国际论坛,2000(4):28-32.
[5] [英]托尼·布莱尔.新英国:我对一个年轻国家的展望[M].覃薇薇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6] 李守身.欧洲联盟扩大问题[J].学术界,1995(2):58-63.
[7] 胡荣花.走向新世纪的欧洲联盟[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8] Zbigniew Brzezinski. 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 [M].Hamspair:Basic Books, 1997.
责任编辑:熊伟
中图分类号:K5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24(2016)01-0097-03
作者简介:刘亚轩(1976-),男,河南南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文化。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国三环外交研究”(2015BLS002)。
收稿日期: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