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许
浅议南宋咏史组诗的三种变化
○孔令许
南宋咏史组诗在继承前代咏史组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文章通过对南宋小型咏史组诗进行文本解读,阅读大量文献,梳理南宋小型咏史组诗的三种变化。
南宋咏史组诗变化
南宋咏史组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以隐士和女子为歌咏对象的组诗在南宋以前也出现过,但数量不是很多。汉魏六朝歌咏隐士的组诗主要有陶渊明的《咏贫士七首》,歌咏女子的组诗主要有无名氏《昭君怨二首》。唐朝歌咏隐士的几乎没有,歌咏女子的主要有东方虬《相和歌辞•王昭君三首》、郭元振《相和歌辞•王昭君三首》、李白《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白居易《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高蟾《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郑谷《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刘氏媛《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王维《相和歌辞•班婕妤三首》、张祜《琴曲歌辞•昭君怨二首》、董思恭《昭君怨二首》。北宋歌咏隐士的主要有王禹偁《四鹄庙二首》、邵雍《题四鹄庙四首》、韩惟《夏日览物思古人三首》、杨傑《三高祠咏古三首》、孙觌《钓台二首》、苏轼《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王安石《四鹄二首》,歌咏女性的主要有赵抃《次韵前人题曹娥庙二首》、文同《王昭君四首》、曾巩《明妃曲二首》、陈师道《拟汉宫词三首》、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南宋歌咏隐士的有冯时行《忆渊明二首》、张浚《过严子陵钓台二首》、腾岑《题钓台对严氏楼三首》、陈著《题严子陵钓台二首》、何梦桂《续咏史二首》、罗大经《题钓台二首》、叶茵《吴江三高祠三首》,歌咏女性的主要有曹勋《楚宫词三首》《汉宫词》三首、《昭君怨四首》、刘克庄《唐二妃像》《广列女四首》《广游女三首》《又六言二首》《处士妻十首》、周密《咏史八首》、何梦桂《望夫石二首》、董师谦《曹娥江泊舟二首》、程时登《题唐显孝饶娥墓》、陆文圭《题昭君画卷五绝》、林采和李壁《黄陵题咏二首》、钱选《太真入宫图二首》。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南宋歌咏隐士和女性的咏史组诗在数量上比前代有所增加。歌咏隐士的组诗北宋以前较少,北宋稍多主要歌咏商山四鹄,南宋主要歌咏严光。南宋以前歌咏女性的组诗主要以宫女为对象,歌咏昭君的较多,南宋后期主要歌咏孝女等合乎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女子,这与南宋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南宋后期,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朱熹的理学对南宋社会伦理纲常的发展完善贡献较大,他把反映封建伦理关系的“三纲五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强调为臣要忠,为子要孝,为妇要始终从一,他的观点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他的著作《论语集注》《孟子集注》被规定为官方教科书,朱熹本人在宝庆三年(1227年)被理宗皇帝追封为信国公。南宋后期歌咏女性的组诗大多带有强烈的政治教化目的,这从作者所歌咏的女性可以看出。
南宋咏史组诗主要写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它是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要有直接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以拟古览古感古为题、以读经史子和咏史为题、以题庙和题画为题,其中以题庙和题画为题的咏史组诗数量超过了前代。前代的咏史组诗题材表现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以读经史子咏史为题。汉魏六朝主要以历史人物为题,如颜延之《五君咏》、陶渊明《咏贫士七首》、常景《四君咏》、萧统《咏山涛王戎》等,以咏史读史为题的只有左思《咏史八首》和陶渊明《读史述》两组。唐代的咏史组诗也是以历史人物为题的居多,如东方虬、郭元振、储光羲、王维、李白、白居易等歌咏昭君和班婕妤的组诗皆是以她们的名字为题,此外这类组诗还有张说《五君咏》、王维《济上四贤咏》、韦应物《汉武帝杂歌三首》、高适《三君咏》等,此外以读经史子为题的组诗也很多。北宋的咏史组诗除了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读经史子、感古拟古览古为题外,还出现了以题庙和题画为题的咏史组诗,以题庙为题有王禹偁《四鹄庙二首》、赵抃《题马伏波庙二首》《次韵前人题曹娥庙二首》《题陶朱公庙二首》、邵雍《题淮阴侯庙十首》《题四鹄庙四首》、刘季孙《三高祠咏古三首》、黄庭坚《题樊侯庙二首》、许彦国《咏项籍庙二首》、华镇《题项羽庙三首》等。题画组诗主要有苏轼《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周紫芝《题刘生画王子猷严子陵二图》等。南宋的咏史组诗在继承北宋题材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以题画为题的咏史组诗大量出现,数量远远超过北宋,主要有刘克庄《唐二妃像》《题放翁像二首》《题诚斋像二首》、龚开《宋江三十六赞》、方凤《怀古题雪十首》等。
南宋咏史组诗和前代咏史组诗一样虽然都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但在表现形式上趋于多元化,每种类型组诗的数量都很多,形成了多元并举、并行发展的格局,这种格局极大推动了南宋咏史组诗的繁荣发展。
前代的咏史组诗虽然流露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但建功立业的愿望尚未泯灭,如左思《咏史八首》即表达了对“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不公平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流露出“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建功立业的愿望。南宋文人建功立业的愿望大大减弱,南宋国力衰弱、疆土狭小,有志之士不被重用,再加上南宋对外奉行求和国策,让很多有志之士对统治者深深的失望,他们歌咏隐士,羡慕他们的隐居生活,一方面想回避现实,另一方面全身避祸;他们歌咏贤君能臣是因为对现实彻底失望。南宋是一个贤君能臣短缺的时代,他们希望贤君能臣的出现,使国家振兴。他们羡慕古代的贤臣良将,但自己并没有成为贤臣的强烈愿望,他们对南宋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了解,建功立业的愿望已经大大弱化,如陆游晚年虽然有“男子胸中正要奇,立谈能立太平基”[1]的壮志,但也有“王侯到底是虚名,何物能为我重轻”[2]轻视功名的思想,从他晚年所写的咏史组诗中可以看出,他建功立业的热情锐减,更多的是对隐居生活的赞美。
注释:
[1]傅璇琮等:《全宋诗》(卷二二三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603页。
[2]傅璇琮等:《全宋诗》(卷二二三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603页。
[1]傅璇琮.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马积高.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4]李似珍.中国学术编年.宋元卷[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朱易安.全宋笔记[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
[6]余冠英.古诗精选[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
(孔令许 河南平顶山 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4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