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2016-03-03 04:41:20吴方猛广东省中山市板芙镇第一中学
新课程(中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锥形瓶口诀能量

吴方猛(广东省中山市板芙镇第一中学)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吴方猛
(广东省中山市板芙镇第一中学)

目前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各国开始重视生物教育。生物学作为21世纪的热门学科,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的生物教学重视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和教学实验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课件,但是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高效率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己的特长。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一、口诀法

在生物课本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难懂的知识点,学生对这些知识点难以掌握。我们老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将这些知识点变成通俗易懂的知识点。

例如可以总结一些口诀法来化繁为简。

案例1:关于心脏结构的记忆很繁琐,我们都知道心脏的上面是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是左心室和右心室,学生有时记不清楚,我们可以用“上房下室”这个口诀来记忆,这样学生会轻松很多。

案例2:心脏的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学生记忆很难,我们可以用“房静室动”这个口诀来记忆,这样会好很多。

案例3:关于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节知识点很抽象很难懂。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习题:爸爸和妈妈都是正常的,突然生下来一个白化病的孩子,请问父母的基因型是怎么样的。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会一头雾水。我们可以用“无中生有”(即形状从无到有)这个口诀法来记忆,则这个“有”为隐性性状,基因为aa,则可推测出父母的基因为Aa和Aa,学以致用,例如当你父母都是双眼皮时,生下来一个单眼皮的孩子时,利用无中生有这个口诀可以得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父母双方的基因为Aa和Aa。下次再遇到相关的习题就容易多了。

二、对照法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生物学概念,而七、八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概念教学面临挑战。

例如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节的学习中,什么是能量?提供多少能量?“能量”一词对大部分初中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如果简单地照着课本进行讲解,学生既不感兴趣又不理解,很容易就会忘记。我们可以对照生活中的知识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知识,自然界的能量有很多的形式,如光能、电能、热能、风能等,太阳能热水器等能将冷水变成热水,说明太阳光具有能量,光能使水的热能升高。将烘干的柴燃烧,给水加热,可以使水的温度升高,说明水中增加的热能来自于食物的燃烧,说明柴中含有能量,燃烧等量的牛肉干(主要含蛋白质)、花生种子(主要含脂肪)、宽面条(主要含淀粉),加热等量的水,从温度的上升值可以感知蛋白质、脂肪、糖类所含能量的多少,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燃烧,说明这些食物不含有能量。

三、利用幽默的语言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的情感就是互通的,这样良好的教学环境才会形成。但是很多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维持严谨的课堂教学秩序,在教学过程中表情是严肃的。而学生由于在课堂上缺乏话语权,同时受到师道尊严的影响,只能表现出俯首听命的形象。“也许学生在刚开始时确有一种朝圣般的心理,但是长期面对这种模式化形象,学生便会感到单调和枯燥,由对教师本人的失望导致对课堂失去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能高吗?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可以利用幽默的语言来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对植物进行“饥饿”处理的方法和意义,我对此进行了幽默处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学生,当时萨克斯选取了生长良好的绿色植物来研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他首先找了一个密不透光的黑屋子将这些植物“关了禁闭”。植物们都很委屈:我们何罪之有呢?为什么要将我们关在黑屋子呢?幽默的话强烈地激发去思考和探究的兴趣。通过后续教学,学生理解了“饥饿”处理的目的是消耗掉植物中储藏的有机物,以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四、巧用实验

在讲解植物的蒸腾作用这节时,学生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概念很难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突破这个难点。做法如下:选取两枝粗细相同的枝条,一枝将叶片全部去掉,一枝保留叶片,分别插入两个锥形瓶内,露在瓶外的枝条用塑料袋罩住,袋口扎紧,两个瓶内的液面高度一样,液面上用食用油液封,并在瓶壁上做上标记,然后将锥形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观察现象。其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对照实验明确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经过叶片散发出去的,从而使学生对植物的蒸腾作用有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塑料袋内壁上有无水珠,锥形瓶内液面有无下降。这样的教学,从感性到理性,从实验现象到结论,很符合初中生的学习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才会提高。

[1]李学斌.巧设对照,突破概念教学“瓶颈”[J].中学生物教学,2015(10):22-23.

[2]刘耀明.课堂文化的诠释与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56-59.

[3]王跃斌.教学幽默:美化课堂文化之花[J].中学生物教学,2016(1-2):34-35.

·编辑丁可楣

猜你喜欢
锥形瓶口诀能量
利用“手持技术”和“注射器-锥形瓶”装置探究酶的作用特点
生物学通报(2021年4期)2021-03-16 05:41:44
口诀与加法
能量之源
口诀中的规律
隔空灭火
怎样熟记口诀
检验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新方法*—锥形瓶法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中华诗词(2017年4期)2017-11-10 02:18:29
巧用口诀求积商
读写算(上)(2016年3期)2016-11-07 07:19:31
开年就要正能量
都市丽人(2015年2期)2015-03-20 13: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