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滦南县宋道口镇中心小学 吴彩霞
浅谈丰富学生习作内容的途径
河北省滦南县宋道口镇中心小学吴彩霞
想要学生“有话可写”,写作内容从哪里来?可以尝试以下做法:巧设话题,真情对话,导开言路;亲历实践,增加体验,丰盈“泉”源;读中学写,模仿练笔,读写结合;小处着眼,降低难度,增加信心。
学生习作内容实践
作文难,似乎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课程改革的春风,也很少吹绿作文教学改革这方沃土,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缺乏生活感悟,作文无话可写,或虽有实践,写出来的内容却只是记流水账,以上这些现象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想要学生“有话可写”,这“话”从哪里来?《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笔者针对自己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践,总结了几点切身体会,还望各位同行斧正。
在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摆脱“为作文而作文”,如果我们不管学生有没有话说、想不想写,硬要拟一个题目要学生来写,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写完,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自然就去编造作文、拼凑作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新理念的启迪下,我们教师要努力在写作目的上实现观念的转变,由为考试而写走向为生活需要而写,要让文字成为儿童记录生活、表达内心、抒发情感的一种需要,一种生命本真的自然流淌。我们追求的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当是“润物细无声”,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写作素材,情不自禁地表达内心真实的话语。
作文指导课上,选择一个学生喜欢且有话可说的话题十分重要,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习作要求,精心设计出一个或几个富有张力的,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直抵学生心灵的话题,以课堂教学本身为观察对象,启情导趣,用心灵和心灵真诚对话,指导学生在其中观察体验,让学生产生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同步完成写作。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所以,抓住机会给学生创设一些观察、实践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切身体验,才能丰盈学生写作之“泉”的源头,学生在作文中自然有话倾注于笔端。
只要我们稍加用心,这样的机会其实很多很多:下雪了,不管是让学生走出教室,感受身处雪中的快乐,还是师生齐心协力铲雪的劳动体验,都是学生抒发真情实感的好素材;校运会上,不管是奋勇争先的运动员,还是加油助兴的拉拉队,都会拥有参与活动的真切感受;春天来了,带学生去田野里踏青、放风筝,该会给学生留下多么难忘的记忆!即使就在校园里寻找春天,孩子们也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发现我们成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生活积累,要善于把普通平常的生活“据为己有”,使之成为写作的材料,写作的源头,写作的动力,写作的灵感。引导儿童关注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才会激起儿童对生活的热情,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产生一种用笔来抒写生活的欲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篇篇都文质兼美,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好典范。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精彩句段,除了带领学生反复吟咏、品味感悟之外,还要巧妙抓住语言学习的“训练点”,进行仿写,充分利用课堂小练笔的形式,从模仿句子和片段着手,提高习作水平。例如,在教学《鸟是树的花朵》一文时,笔者就让学生根据课文用喻的新颖以及连用三个问句构成排比句式增加表达效果的写法,来进行仿写。有学生写道:“小草是大地的头发,垃圾是大地的头屑。我们是大地的洗发露,彻底把这些头屑清理掉。”还有学生写:“小草,是大地的地毯。这地毯比真实的地毯还要美丽。你见过会生长的地毯吗?你见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地毯吗?你见过会在风中舞蹈的地毯吗?正是小草再造了大地的生机。”学生在这些美文的启发下,依葫芦画瓢,通过练笔积累自己的“精彩句段”,水到渠成地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之中,大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善于从课文中挖掘、捕捉训练点,并长时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就会潜移默化地为学生独立创作积累大量精彩的素材。
学生常常因为觉得作文难写而无从下笔,未写之前先打怵。所以要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要先把作文的难度降下来,让学生轻轻松松、随随便便写习作。笔者尝试让学生进行一些“小”练笔:一分钟日记、“说说”日记、百字作文等,都是常用的方式。这样的练笔,题目自拟,素材自选,表达自主,体裁自定,长短自由,指向学生自身,指向生活的需要,去掉了形式上的束缚,学生反而爱写,写下来的内容留作日后的纪念或是与别人分享,都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和信心。小写作能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自由写作的空间,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写作素材,形成写作经验,并在此过程中掌握文字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总之,作文课堂应该没有“边界”,自然而为之。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调整、“经营”习作的内容,让作文“因需而生”,诱发孩子的阅读写作愿望,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思索、去表达、去倾诉。让他们自由倾吐心中的积蓄,放胆抒发自己的真情,文字就会挥洒得酣畅淋漓。
[1]朱秀玲(2011).追求活的语文教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王宗海(2005).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