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安
(浙江省瑞安市湖岭镇鹿木学校)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谢 安
(浙江省瑞安市湖岭镇鹿木学校)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时学生并不清楚应当要写些什么,应当怎样将写作的内容展开。这样的实际条件下,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实现写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课堂
写作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基于写作教学的关键作用,语文教师要注重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手段切实提高写作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1.教材中写作素材的积累
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设置了词语盘点部分的内容,这部分包含着文章中出现的优美词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本部分中出现的词语。除了词语的积累外,教师还要带领学生积累文章中出现的优美语句。如,《松鼠》一课中出现的“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句话详细地介绍了松鼠搭窝时的情景,是典型的细节描写,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语句,并和学生共同分析作者是怎样逐步展开对松鼠搭窝动作的描写的,提高学生对细节描写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课堂外的写作积累
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在黑板上写下最新积累的名言警句和优美词句,增加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将适合学生观看且具有趣味性的图书放到图书角中,供学生自由查阅。教师还可以定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读书会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自己喜欢或最新阅读的书籍,通过定期开展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师注重带领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写。
1.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观察能力对于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时要结合课程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地开展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难忘的泼水节》的学习为例,为了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向,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要求:“同学们,请观察图片中人物的神态是什么样的?图片展现出了怎样的场景呢?”教师利用问题指导学生观察的方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教师长时间地利用插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2.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展开写作练习
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巧用文章中出现的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语文教材中的某些文章并没有明确的结尾,而是在文章结尾处附上了一幅插图,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文章结尾处的插图引导学生展开续写训练。以《穷人》的学习为例,文章中没有描述桑娜拉开帐子之后的情景,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渔夫和桑娜的外貌、衣着、动作、神态及表情。学生对渔夫和桑娜的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当渔夫掀开帐子看见熟睡的孩子后会说些什么呢?会发生什么事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中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交流,当学生热情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续写文章中的情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写作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样的写作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片段写作
教学时,教师除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进行片段写作外,教师还要注重在课堂教学时转换文体开展写作训练。以《赠汪伦》的学习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古诗的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将古诗中的内容转改成一篇记叙文。利用转换文体的写作方式,使学生理解了古诗中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2.整篇写作练习
学生对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写作主题是很感兴趣的,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提炼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写作主题。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可以提炼出我和我的父母、我和父母之间发生的记忆最深的一件事的写作主题,学习《少年闰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人物进行写作。写作教学时,教师基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展开多样的写作练习,切实提高写作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进行课内外写作素材的积累,巧借教材中的插图,并通过开展多样的写作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课堂教学的效率。
[1]郭士荣.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策略[J].才智,2013.
[2]郭娟玲.浅谈小学作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5(6).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