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流高校毕业典礼现状梳理及改进研究

2016-03-03 02:19郑倩倩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毕业典礼一流仪式

郑倩倩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江苏 南京 210097)



中国一流高校毕业典礼现状梳理及改进研究

郑倩倩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江苏 南京 210097)

作为一种人生仪式,毕业典礼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生成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一流高校的毕业典礼具有形式多样、学生的主体性日益受到重视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典礼举办时间过短、社会参与性不强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对学生的主体性不够重视。提高我国一流高校毕业典礼的实效,需要高校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整合教育资源,利用多种渠道筹办典礼,以形成学校的特色,实现其教育价值。

毕业典礼一流高校仪式教育学生的主体性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6.007

毕业典礼作为学校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人生仪式,对学校自身文化建设和学生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1]。中国一流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承担着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等重任,因此对其毕业典礼进行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充分挖掘国内一流高校毕业典礼的仪式教育价值,发挥仪式的沟通凝聚作用,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合理做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毕业典礼的概念界定及价值功能解读

(一)毕业典礼的概念界定

典礼(ceremony)意为“隆重仪式”,特点在于其自身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和所具有的宏伟形式[2]。关于“仪式”的概念,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诠释。有学者认为“仪式”是个人生命周期的过渡环节,有学者认为“仪式”是在特定场合举办的一种正式的规范行为,还有学者认为“仪式”是文化独特的外观形式。在人类学中,“仪式”通常被界定为“由传统习俗发展而来,被人们普遍接受并按某种既定程序所进行的活动与行为”[3]。当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将有意义的事情通过具体的仪式让学生感受体验时,就产生了仪式教育。典礼作为一种仪式,是高校常见的活动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德育形式。在教育领域内,典礼是“在学校主导下,针对学生群体在某个时间或某一特定情境下定期或重复举行的,含有教育目的、象征意义与情感功能的程序化行为”[4]。高校典礼是其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毕业典礼(commencement)一词源于拉丁文,意为“开始、发端”。从词源角度进行分析,毕业典礼含有“始业”之意,预示着学生结束了某阶段的学习,即将开始人生新的征程[5]。毕业典礼作为一种仪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味[6]。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仪式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指社会团体中的表征性礼仪行为。在教育视域中,毕业典礼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临界状态和重要转折期,标志着身份的转换和成长的过渡节点的到来。从表面上看,毕业典礼是人生某一阶段的转折,而实则是生命时间、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蕴的延续。因此,笔者认为毕业典礼具有双重含义——既为“结束”,也为“开始”。是结束,就应该暂停脚步,认真总结在此阶段自身收获了什么,有哪些进步,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是开始,就应该告诉自己生活即将改变,不管路在何方,路上是否充满荆棘,都要坦然面对、勇往直前。总之,毕业典礼作为学生学业生涯的节点,既标志着某一阶段学习的结束,也意味着人生新阶段的开始。

(二)毕业典礼的价值功能

毕业典礼作为一种仪式,具有育人、符号象征、凝聚沟通等功能。

1.育人功能。毕业典礼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加油站,更是学生接受思想洗礼的重要教育契机。精心设计的毕业典礼,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会场隆重热烈的氛围感染着学生,反复播放的校歌、毕业歌鼓舞着学生,校长的忠告以及老师的祝福激励着学生,……。学生置身于这种凝聚巨大精神能量的场域中,一定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有这一切都会给学生的人生留下美丽的一页[7],成为促进其成长的一笔巨大财富,使其终生受益。

2.符号象征功能。仪式象征着人生阶段的转折,毕业典礼则象征着学生大学阶段学习的结束,即将开启人生的新旅程[8]。毕业典礼能促使学生对生命的自我认知产生一次升华,而阶段性转折的质量则直接影响着下一阶段人生的整体面貌。

3.凝聚沟通功能。仪式是一种聚众行为,仪式象征符号是情感的催化剂[9],作为仪式的毕业典礼必然也具备强大的凝聚功能。毕业典礼并非只有学生和校长、教师在场的仪式,近几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友与毕业生家长的参与。校友与毕业生家长的参与增进了校方与学生家庭间的交流,增进了学生和其亲朋间的情谊,也增进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从而使学校与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教育合力,提升了毕业典礼的凝聚功能。正是有了学校的精心设计、社会人士和毕业生家长、亲朋的积极参与,毕业典礼才令毕业生终生难忘。

二、一流高校毕业典礼的成功经验与现存问题

一流高校是中国高校中的领头羊,位于学术研究的前沿,既对国内区域性高校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示范作用,又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为正确审视我国一流高校的毕业典礼,笔者收集了我国一流高校近三年毕业典礼的相关资料,并对我国区域性高校和国外知名高校举行过的毕业典礼进行了归纳分类,以期总结出我国一流高校毕业典礼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一)中国一流高校毕业典礼的成功经验

鉴于毕业典礼的巨大教育功能,近几年毕业典礼在一流高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越来越多的一流高校为了凸显本校特色,举办毕业典礼时力求增加一些创新元素。相对于区域性高校,我国一流高校的毕业典礼特点鲜明。

1.自制视频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近几年,在高校毕业典礼上播放学生自制视频可谓是一大亮点,这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调动了现场视听元素的积极功效,提升了所有参与人员的情感与心理体验。2014年,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一段学生自制视频带领毕业生们回顾了过去四年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毕业生的思绪沉浸在对燕园的留念中;南京大学拍摄的毕业微电影《我们这四年》,也受到了一致好评;武汉大学时长19分钟的专题片“珞珈·蜕变”在毕业典礼上循环播放,加深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情谊。另外,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一流高校的毕业典礼也是以播放学生自制毕业视频开始,增添了现代化元素,使毕业典礼突破了传统严肃呆板的形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这些做法值得区域性高校借鉴。

2.学生家长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我国一流高校的毕业典礼中愈来愈多地出现了学生成长的主要见证人——家长的身影。虽只是一些家长代表,不像国外高校那样所有学生家长都参与其中,但这无疑是一种好的苗头,表明学校正注重与家庭教育的联合,是理念上的一大突破。2014年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毕业典礼安排了毕业生家长发言,毕业生家长的喜悦与感激之情得到抒发,使在座的毕业生热泪盈眶;山东大学2014年毕业典礼期间播放了家长、后勤服务人员等代表的寄语视频,宿舍管理员的一句“常回家看看,阿姨一直都在”,温暖了每一位毕业生的心;清华、武大等高校的毕业典礼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毕业生家长的身影。由此可见,家长元素在国内一流高校毕业典礼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3.为每一名毕业生授予学位。在毕业典礼上为每一名学生授予学位,表面上看是一种形式,实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是需要神圣感的,学生一一上台从校长手中接过学位证书,并让其把流苏从右边拨到左边,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对每一位毕业生来说都弥足珍贵,体现了学校对每一位学生个体的尊重[10]。不少高校因认为此举浪费时间而只为毕业生代表授学位,这是学校在观念上的重大失误——校长一一念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与以“等等”字样代替学生的名字,二者间有本质区别。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被校长念起就象征着被尊重、认同。当前在我国一流高校中确实存在着校长亲自为每一名毕业生授学位的现象,这是只有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校长才会做得到的,兰州大学、浙江大学的校长做到了[11]。校长亲授学位,重复无数次简单而又不平凡的动作,是对每一位毕业生的高度认可,激励着毕业生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使出浑身解数以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件事。

4.毕业生与校长、教师的互动更为频繁、和谐。不同于我国多数区域性高校开会一般的“领导讲,学生听”的形式主义毕业典礼,我国一流高校毕业典礼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越来越走向活泼、和谐了,绝大多数毕业生能够在现场上沉浸于神圣的气氛之中。武汉大学的毕业典礼包含了“毕业游园活动”,校长带领毕业生重走武大路,合影留念,毕业生对母校的留恋之情、对未来的的憧憬之情溢满武大的每一个角落[12];一些一流高校的毕业典礼中多次出现了拍照留影时“抢校长”、“抢老师”等“必修课”,师生互动日益和谐。

(二)中国一流高校毕业典礼中存在的问题

1.举办时间短,不能充分发挥毕业典礼的教育作用。有人评价中国的毕业典礼“无前奏,无后续;开始突然,戛然而止”。而要想使毕业典礼这一仪式的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些时间是值得“浪费”的。哈佛、牛津等世界知名大学的毕业典礼一般都会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并且每一天都举办相应的庆祝活动,典礼成为一个延续的时间流,而不是一个唐突的时间点。典礼上,每一个毕业生都有和校长握手、拥抱的机会,并得到校长的祝福。若没有充足的时间作保障,是做不到这一点的[13]。剑桥各学院的毕业典礼每年集中4次举行,毕业生可自选时间,而我国一流高校的本科或硕士毕业生典礼在时间安排上普遍为一天,只有个别学校,如吉林大学能持续两天。适当延长毕业典礼的时间跨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实现角色转变,才能充分发挥典礼的教育作用。

2.学生不能自己策划毕业典礼,其主体性没得到充分尊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曾说过,毕业典礼这个仪式的主角是学生,平日校园里大多都是学生听老师的,此时老师就应该听学生的。老师应该当绿叶,或者是“配合演出”。哈佛大学每年有两场演讲,一场为毕业纪念日演讲,由毕业生委员会敲定演讲嘉宾;一场为毕业典礼演讲,演讲人员由哈佛校友会决定。这两场演讲嘉宾的选择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行政人员说了不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国一流高校中还不曾有学生自己策划毕业典礼的现象。

3.毕业生亲朋好友的参与机会少,学校、学生与家庭的沟通不充分。尽管在我国一流高校的毕业典礼中已经有了毕业生家长的参与,但只是少数毕业生家长代表,更别说全体毕业生的亲朋好友了。美国的高校毕业典礼非常重视毕业生家长和亲朋的参与。在典礼举办前的一至两个月,毕业生就开始准备了,如网上向校方提交申请,提供邀请的家人名单,然后学校寄出由校长亲笔签名的邀请函等。毕业典礼当天,学校会给家长亲朋安排车位,随后被领到公共休息室,并且提供点心和饮品。有不少中国留学生的家长被邀请到毕业典礼现场,都一致称赞美国高校的人性化服务。美国高校毕业典礼的高潮是校长为每一名毕业生授予学位。当毕业生的名字被校长喊出时,总是伴随着家长、亲朋好友的欢呼与呐喊,毕业生瞬间成为万众举目的焦点。在中国一流高校的毕业典礼上,学生还体会不到这种众星捧月般的感觉,表明学校在与家庭的沟通中做得还不到位,没能使毕业典礼的沟通与整合效能充分显现出来。

4.未能广泛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与社会的沟通不充分。我国一流高校毕业典礼上高校社会人士的发言人主要由校友担任,很少邀请非校友的社会知名人士。高校可以尝试扩大范围,根据学生需要与兴趣来邀请一些为大家所熟知的社会名流,相信他们的励志故事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共鸣。国外高校十分重视社会知名人士的演讲,毕业生因拥有选择演讲嘉宾的权力而产生“躁动”,充分表明了社会人士在毕业生心目中的影响力。众所周知的比尔盖茨、乔布斯、布隆伯格、奥普拉等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人物,都曾被邀请到毕业典礼现场为学生做演讲。

三、一流高校毕业典礼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高校对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够

毕业生是毕业典礼仪式中的绝对主体。在我国,如果要求所有一流高校都像美国高校那样举办一场隆重的毕业典礼,邀请每位毕业生的家长以及亲朋好友参加,并且校长为每一位学生授予证书,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不是我们无视毕业典礼效果的托词,时间、精力、财力等问题都只是借口而已,说到底是对学生主体性的漠视。

(二)学校价值取向方面的影响

一般而言,学校在学期结束时往往会忙于学生毕业成绩的计算、招生等事务,无暇去充分准备毕业典礼;“宁缺毋滥”的心态也在影响着高校——办得不好不如不办,免得遭人非议、降低学校知名度。为保证不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毕业典礼往往被“低调、简化处理”。这些现象都暴露出学校领导形式主义观念的存在,折射出学校在自身文化建设、价值取向等方面的问题。试想,哪位毕业生不想让自己的毕业典礼成为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没能亲自登台领取自己的学位证书、没能听到校长的个人祝福、没得到亲朋好友的见证,毕业典礼就草草了事,实在是人生的一大遗憾。这种缺憾,远远大于高校的时间问题、财力问题。

(三)家庭价值观方面的影响

除了学校在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偏差与缺失外,毕业生家长也负有一定的责任。现今的大多数家长持有分数主义观念,认为对孩子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毕业典礼只是校长讲几句话、师生欢聚一下的过程罢了,毕业典礼对学生的成长毫无作用或起不到太大作用;在孩子即将开启人生新的征程时,只要孩子能有一份好工作,所谓的“人生仪式”可以忽略不计。

(四)社会价值观方面的影响

当今社会普遍流行的观念是:评价一所学校看教学质量,毕业典礼的有无或好坏无足轻重;评价一个学生看学习,在毕业典礼上所接受到的教育同样也不应纳入评价指标;学生上小学是为了考取重点中学,上中学又为了考取名牌大学,人生在匆匆中度过。毕业典礼的桥梁作用就是让我们静下心来总结过去、放眼未来。但是现实中,学生在毕业时普遍谈到的问题是毕业后的去向,很少有人去思考在此阶段真正收获了什么。

四、一流高校毕业典礼的改进建议

(一)高度重视毕业典礼

一所思想上漠视毕业典礼的高校,是不可能举办一场隆重的毕业典礼的。毕业典礼实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的价值观、学校的主流文化观。在英国大学中,毕业典礼前的1-2个月,毕业生就开始筹备典礼了,并且在典礼正式开始前校方还要安排彩排活动。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安排在评议堂,据说这里平日并不开放,充满神秘感。只有举办毕业典礼仪式时才允许学生进入,并且无论是对毕业生还是其他参与者都有严格的着装要求,这足以体现学校对毕业典礼的重视程度。我国一流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毕业典礼对学校文化的展演与塑造功能、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作用,高度重视毕业典礼。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1.让学生策划属于自己的毕业典礼。毕业典礼仪式的主角是学生,别人安排的毕业典礼活动可能不是学生内心所需要的,他们只能被动接受。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在毕业典礼策划时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真正想要什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精神。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成立毕业生委员会,采用民主方式决定邀请何人为演讲嘉宾,决定举办毕业典礼的时间与地点,选择毕业典礼仪式的活动内容等。学校应把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迁移到毕业典礼上,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主,而教师只做学生的指导者。

2.校长为每一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授学位证书。毕业典礼的高潮——授予学位是最能体现学校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的关键一环。每位毕业生都渴望在大学毕业时为人生绘出精彩一笔、留下难忘的记忆。只让毕业生代表在台上亮相、拥有与校长握手的机会,让台下无缘上台的毕业生情何以堪!在这一点上,欧美高校确实做得比我们好,他们能保证每位毕业生有与校长拥抱、拍照的机会,让毕业生感受属于自己的毕业典礼。让校长亲自为每一位毕业生授学位在中国实施起来确实有困难,但这不能作为拒绝改进毕业典礼形式,提高其教育效果的借口,我国高校完全可以做到让每一名毕业生都上台领取证书[14]。早在2006年山大的BBS上就有过这样的评论:“还是山大校长展涛有魄力,亲授学位!共近3万人,花费整整一天时间,累得满头大汗,佩服!”此后,浙大、兰大校长都有过类似的举动,希望中国多出几位这样的大学校长。

3.延长毕业典礼时间,给予学生充分体验的机会。美国高校一般用一周时间来举办毕业典礼,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只要有了充分的时间作保证,每名毕业生就能拥有上台的机会,一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演节目就有了充分展示的机会。

4.为学生保留终身ID。毕业,意味着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毕业生走出学校,学校就不管不问了吗?国外高校会为毕业生保留终身ID,即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学校仍欢迎学生归来,并留有学生信息,学校图书馆等一切资源都可被利用。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四川大学毕业生在领取“双证”时,还得到了来自母校的珍贵礼物——校友卡(与美国高校保留终身的ID类似)。这不仅仅是身份的证明,更承载了学校对毕业生的牵挂和“常回家看看”的期许。

(三)充分整合教育资源

1.加强学校与毕业生家庭间的沟通。虽然在我国一流高校的毕业典礼上出现过家长的身影,但如今还没有成为共识,家长的地位凸显不够,毕业典礼发言人中很少有家长代表,毕业生亲朋好友的参与度也不够高。校方应充分重视与毕业生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在增进学生与其亲朋间情谊的同时增进其对学校的眷恋与认同之情。

2.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教育是三位一体的,能畅通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学校应强化这种“大教育”理念,邀请一些社会知名人士参与到毕业典礼中,而非局限为校友。学校邀请的人员可以是校友,可以是专家学者,也可以是企业知名人士。受邀者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经验分享给学生,即使不是忠告与建议,单单是说出他们的故事就足以让毕业生回味一生、受益一生。

(四)综合运用多种渠道

毕业典礼活动中,除了播放一些自制微电影、MV以外,还可以融入更多的教育元素,如歌曲、舞蹈、访谈、话剧等,以突出活动现场的“剧场性”;采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媒体手段(电影、舞美、灯光、音乐等),增强台上台下的互动效果,从而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产生情感共鸣、接受教育。

(五)校长发言体现大学精神

大学校长演讲是毕业生在大学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人生馈赠。近几年,一些一流大学校长的毕业典礼演讲正逐步打破传统风格,充满了感性色彩,开始运用网路语言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是对传统“宣教”表演的驳斥,是对形式主义灌输的纠偏。然而运用这种策略也应讲究度,过度或滥用会重蹈一种新的形式主义的覆辙。校长演讲应体现大学精神,一次有内涵、有质量的演讲,会让学生怀念、受益一生[15]。

[1]焦润丽,杜学元.对我国学校毕业典礼的思考[J].教育学研究,2008(11):198.

[2]张彦,吕晨飞,杨俊峰.高校典礼活动的教育内涵与文化意蕴分析——以北京大学三大传统典礼改革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09(2):55.

[3]吴晓群.古代希腊仪式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

[4]李中亮.中小学毕业典礼教育价值、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39.

[5]刘丽.毕业典礼的教育文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6]Grimes Ronald L. Beginning in Ritual Studies. Washington.D.C. [M].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82: 55.

[7]刘艳华.浅析毕业典礼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5.

[8]毛清新.高校毕业典礼的文化人类学解析[J].济南大学学报,2010(6):48.

[9]邱叶.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仪式教育研究[J].教育探索,2014(1):18.

[10]吕程,唐魁玉.拨正流苏——对哈工大200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的文化人类学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2):129.

[11]刘金升.高校毕业典礼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以兰州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4(6):110.

[12]杨欣欣.武汉大学2014年毕业典礼隆重举行[EB/OL]. http://news.whu.edu.cn/info/1002/41243.

[13]王艳.西式毕业典礼背后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9):90.

[14]朱馨.上好“最后一课”[J].今日浙江,2012(13):58.

[15]王静波,陈钢.大学毕业典礼校长演讲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J].办公室业务,2013(2):37-38.

(责任编辑:刘新才)

The Status Quo and Improvement Research of Graduation Ceremon in the Top Universities of China

ZHENG Qianqian

(SchoolofEducationScience,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7,China))

As a kind of life ceremony, graduation ceremon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school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tudents’ grow up. Graduation ceremony in the top universities of China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a variety of forms,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is becoming more attention and so on, but in fact, 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short time, weak participation etc. The basic reason is that schools ignore students’ subjectivity. To ameliorate the graduation ceremony of top universities in China, we should take it seriously, consolidate students’ subjectivity, integrat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use diverse channels to form the personality of schools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education.

graduation ceremony; top universities; ceremonial education; students’ subjectivity

2016-01-26

郑倩倩(1991-),女,山东泰安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G473.8

A

1005-5843(2016)06-0032-05

猜你喜欢
毕业典礼一流仪式
学校举行2021年毕业典礼
学校举行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
关注一流学科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十岁成长仪式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仪式感重要吗?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伴随成长 毕业典礼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