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丽涛,边春霖
(西昌学院a.学报编辑部;b.农业科学学院,四川西昌615013)
促进凉山州风电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孟丽涛a,边春霖b
(西昌学院a.学报编辑部;b.农业科学学院,四川西昌615013)
为保证凉山州风光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发展风光电产业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生态,更好地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造福当地住民,并争取到地方财政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地方和老百姓三赢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分析了目前凉山州风电光伏产业存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性的意见,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土地指标、年度开发配额和送出通道地方利益难于保证,民生改善不明显区域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等问题,从科学编制有关规划、加快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程试点,建立生态修复补偿和助民脱困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清洁能源;光伏扶贫;风电产业;光伏产业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主流议题的大背景下,以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为主要内容的能源转型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1],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这是我国能源改革的共识。当前,凉山州把加快新能源发展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深入贯彻全省能源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具有凉山特色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通过对昭觉、布拖县等全州风电光伏产业及其他清洁能源主要生产基地的调研,我们发现:凉山州新能源开发利用发展迅速,但看似火热的光伏行业背后也隐藏着一定的隐患,特别是风电、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和诸多掣肘。为保证我州风光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发展风光电产业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生态,更好地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造福当地住民,并争取到地方财政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地方和老百姓三赢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2004年6月,国家提出了新能源在2020年达到能源总量16%的目标。早在2006年10月,四川省凉山州成立新能源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风能、太阳能开发建设组及生物质能源开发建设组,风能、太阳能开发建设从此提上议事日程。2010年3月,凉山州“金太阳示范工程”启动。2010年3月,四川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印发通知,计划2015年和2020年我省太阳能发电能力分别达到30 MW和100 MW,而且明确在成都、攀枝花、凉山、甘孜和阿坝建成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及光伏产品应用示范区。据此,凉山提出“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的目标。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凉山州正抓住用好国家和四川省支持风电、光伏产业发展机遇,以建设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的定位,积极推动传统能源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
凉山州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全州风电技术可开发量约1 500万kW,其中已列入国家能源局《凉山州风电基地规划》121个场址,总装机1 048.6万kW[2],而且凉山州又是除西藏和云南元谋之外日照时数最多的,是全国可开发利用太阳能最好的地区之一,光电经济技术可开发量约500万kW,相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凉山州风电光伏产业及其他清洁能源发展情况如下:
1)风能资源开发方面,凉山州全年有风时间基本在5个月以上,17县市均有具备开发价值的资源点。风能时间分布与水电资源的丰枯期正好互补,有利于实现“风水互补”一体化发展。2015年,《四川省凉山州风电基地规划报告》明确了凉山州的风电超过90%为山地地形,州内大多数地区风能等级为2级,部分区域达到了3~6级,风能资源最为丰富,应重点开发。该规划列明项目合计容量1 048.6万kW,规划了截止“十三五”末凉山州投产项目77个,共计装机566.25万kW。根据华能集团《凉山州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简况》报道,截至2016年4月,全州已建成17座风电场总装机79.1万kW,在建30座风电场总装机220.8万kW(以项目核准计算),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或测风储备的风电项目规模超过700 kW。
2)光伏资源开发方面,凉山州常年日照数2 431.4 h,在我国北纬30度以南地区,除西藏和云南元谋之外,凉山的日照时数是最多的,是全国可开发利用太阳能最好的地区之一。据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凉山采集的数据,凉山州年总辐射值达5 000 MJ/m2以上的有盐源、西昌、会理等12个县市,其中盐源的年总辐射量最大,近6 000 MJ/m2。凉山州的光照条件适合大规模地建设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但目前并网、土地、税收、扶持政策等问题是其发展的拦路虎。根据华能集团《凉山州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简况》报道,截至2016年4月,全州已建成18座光伏电站总装机51万kW,在建6座光伏电站总装机15万kW,已备案待建的14个光伏项目总装机39.33万kW。
3)具体到昭觉、布拖2县,目前正抓住用好国家和四川省、凉山州支持凉山风电、光伏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全州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县,根据实地调研:(1)昭觉县共建成3个风电场(90余座),总投资14.7亿,总装机14.7万kW;在建和拟建风光光伏产业项目8个,总装机45万kW,总投资45亿。(2)布拖县已建成50 MW的华能火烈风电场1个(30余座),在建风电项目2个,光伏项目2个,规划到2020年全县风电装机达到60万kW、光伏装机达到110 kW。
1)就全国情况而言,目前国内的光伏电站行业经过2015年的疯狂发展,已经出现拐点。由于光伏发电成本高于传统能源,光伏是一个靠补贴发展起来的行业,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激励下,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很多投资商或者为了上市、或者跑马圈地,甚至有的为了赚一把走人,而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一再降低门槛,甚至超过国家下达指标违规核准风电装机容量和违规备案光伏发电规模容量,如此火热的背后是光伏电站疯狂的开发。而相对于光伏电站开发与建设,是无情的限电。近年来,风能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弃风限电愈演愈烈,根据国家能源局《2016年第一季度光伏发电建设和运行信息简报》,全国弃光限电19亿kW/ h,主要发生在甘肃、新疆和宁夏,随之各大投资商转战内地。五大发电集团加速跑马圈地,抢占开发区域,而就全州而言,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性的意见。
2)根据调研我们了解到,各县正抓住用好国家和四川省、凉山州支持凉山风电、光伏产业发展机遇[3],加快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县,纷纷上马风电和光伏项目,但文献〔4〕相关研究表明:凉山州风能资源地形效应显著,季节性强,冬春季具有开发价值,同时按风能资源的多寡把凉山划分为3个区[4]:一区以德昌为代表的安宁河沿线风资源较为丰富,为凉山州风能资源可利用区;二区是布拖、盐源、普格、喜德县境内一些风速较大的平坝、山口、河谷,为风能资源季节性可利用区;三区含昭觉、雷波、金阳、木里等县的大部分地区,为风能资源贫乏区。根据上述研究,显然,只有以德昌为代表的安宁河沿线风资源较为丰富,是风资源可利用区,而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县、普格县、布拖县、昭觉县、喜德县6县仅为风能资源季节性可利用区,甚至风能资源贫乏区,相较安宁河沿线,风资源优势并不明显,虽然随着发电技术的进步,一些低风速区域也开始受到投资商的青睐。然而6县共同为凉山州高海拔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处高原,属于太阳辐射的高能区,光热条件充沛,是全国日照资源丰富地区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已列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发改能源〔2016〕621号)中的光伏扶贫工程重点实施范围。凉山州应做好风光互补规划,积极探索风光水电互补新模式,并把6县发展重点放在实施光伏扶贫工程上。
3)具体到昭觉、布拖2县,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指标、年度开发配额和送出通道三方面:(1)昭觉县县委、县政府关于风电光伏产业发展汇报材料提出,拟将5个光伏发电站纳入光伏扶贫工程的试点项目,并按照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在涉及贫困村当中筛选符合的贫困户纳入光纤扶贫,力争部分贫困户依托光伏产业实现脱贫摘帽。但目前昭觉县由于土地指标有限,拟开展的光伏项目推进困难;布拖县已建成的光伏项目受制于年度开发配额较少,影响光伏资源的开发利用;(2)2县共同受限于送出通道,昭觉县由于变电站容量限制等因素,迟迟无法接入电网系统,布拖县在建新能源项目送出通道全为业主方华能集团通过普格、昭觉两县变电站自行解决送出问题,该县无法提供相应的送出通道。(3)交通运输受阻。受S307改造的影响,华能风电乐安、补尔风电项目风电机组无法按时运输到位,迟迟无法建成,并网发电时间一再延迟。
4)地方利益难于保证,民生改善不明显。经实地调研,凉山6个光伏试点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地方产业主要为种植业、畜牧业及部分采掘业,其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当地百姓收入渠道狭窄。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已建成项目均为企业方投资建设和运营,地方仅能获取税收方面的收益,且在征地过程中存在征地补偿标准过低的现象,地方收益难于保证和失地农民民生改善不明显。鉴于目前风电光伏产业发展方面地方收益体现不够,在发展产业同时如何争取地方财政和为老百姓谋利,实现三赢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5)区域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新能源的生产过程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但项目多选址建设于海拔2 000 m以上的高山山脊、河流风道等,生态环境脆弱,而新能源项目,如光伏、风电电场进站道路、施工检修道路、系统设施安装和生活区、电缆敷设等工程施工均要占压地表、破坏地表植被,并对站内和附近地表土壤、植被和沿线道路造成扰动,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而且项目建设施工、营运期间引起的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将加剧生态敏感区的生态多样性破坏等环境问题。再者,光伏太阳能板中的单晶硅组件生产工艺中,废弃物处理不当会排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耗能巨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3.1科学编制有关规划,规划引领新能源发展
一是全州尽快研究制定新能源发展战略及路线图,编制出台新能源各领域“十三五”规划,落实四川省、州政府关于支持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有关政策,坚持新能源规划与电网建设、土地利用、城镇发展等“多规合一”,科学编制风电项目实施计划、光伏及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项目建设纳入全州能源发展规划。重点规划布局以德昌为中心的安宁河谷风电场、打造金沙江、雅砻江流域风光水电互补新能源走廊,加快建设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3]。
二是需要完善顶层设计,解决土地、林业、电力等部门相关规划或文件不统一等问题,实现有效衔接、配合顺畅,促进项目顺利落地[6];新能源项目建设做到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从做实项目前期、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理顺项目审批程序、建立动态退出机制等方面着眼,为新能源发展指明方向。各地出台更加细化和执行力更强的光伏扶贫项目考核管理办法,以保障政策落地、扶贫效益真正体现[6]。
三是需要全州相关部门充分调研、总结经验,全州要制定统一的招商引资的指导性意见,争取招大引强,深化与华能、国电等企业的交流合作,规范开发秩序,遵循全省风电“一县一业主”开发模式,开展资源闲置整治,执行重大项目报告和审批制度。鼓励各县因地制宜在初始资金、设计安装、后期维护等多方面积极探索[6]。
四是加强全州能源领域大数据系统研究、挖掘和预测,推动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全州新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3.2加快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程试点,突破新能源发展瓶颈
在加强对雅砻江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示范基地规划建设的支持力度的同时,应在高海拔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程试点,把6县发展重点放在实施光伏扶贫工程上。并将光伏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手段之一,实现光伏扶贫从“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按照《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发改能源〔2016〕621号)精神,根据贫困人口分布及光伏建设条件,选择适宜的光伏扶贫模式,以县为单元统筹规划,分阶段以整村推进。在不突破基本农田、不占用或少占用优质耕地的原则下,支持我州特别是光伏扶贫工程重点实施范围,通过采用土地租赁的方式在一般农用地、设施农业用地、园地、坑塘水面、低丘缓坡改造地等建设农光、渔光互补项目;在不突破生态公益林红线,满足当地水土保持的原则下,允许在宜林地、郁闭度低于0.1的疏林地建设林光互补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山地光伏、药材光伏、林光互补、草光互补、光伏大棚、光伏蘑菇、光伏蔬菜等生态光伏电站项目;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实现当地农民的增产增收。同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对光伏发电的积极性,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多方有效衔接良性互动,降低农村光伏电站建设门槛,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6]。
3.3建立生态修复补偿和助民脱困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全州范围内需尽快开展新能源建设项目的生态补偿机制与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建立空间指引,划定区域范围内适宜、限制、禁止建设区和生态红线范围。1)新能源建设项目落地之前,应认真评估有关建设的生态风险和环境影响评价。由项目业主上缴500万元旅游发展保证金,或参照其他省份相关政策,由项目业主与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建协议,每年按上网电价销售收益的40%~70%计提生态修复基金,并用不少于5%的生态修复基金作为基础科研经费,与地方院校(如西昌学院)和科研院所(如凉山州西昌农科所)等合作,创建州县级特色生物研发和种苗基地,并由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严格保护和修复自然景观和自然生态系统,并对生态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实施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2)新能源建设项目建成之后,除工程占地造成土地利用状况不可逆改变外,其他影响经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措施后,应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减到最小[7]。3)鼓励企业优先培养使用当地人才,建议在电场建成3a后,企业内凉山州内生源的当地职工数量应不低于70%,少数民族应不低于30%,以服务当地就业和改善民生,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总之,为了促进凉山州新能源的健康发展,凉山州要进一步强化水风光互补基地建设力度,加紧推进规划项目实施,并在加强对雅砻江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示范基地规划建设的支持力度的同时,加快高海拔少数民族地区光伏发电扶贫工程试点工作,加强输送平台建设和体制机制、配套政策研究,引导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科学有序发展,才能形成水电、风电、光电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1]绿色发展的美丽凉山[N].凉山日报(汉).2016-02-05.
[2]本报通讯员.我州风电基地入列今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重点工程[N].凉山日报(汉).2015-12-25.
[3]陈曦.我州与雅砻江公司在成都召开工作会[N].凉山日报(汉).2016-01-25.
[4]莫芳,晏惠芬,郑自君,等.凉山州风资源分布特征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3,33(2):57-62.
[5]王长路,王伟功,张立勇,等.中国风电产业发展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5,38(01):148-154.
[6]成思思.光伏扶贫瓶颈待解——更加细化、执行力强的考核办法成趋势[N].中国能源报.2015-08-31(17).
[7]李丽珍,刘辉,史学峰,等.浅析光伏电站对环境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2(12):91.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iangshan Wind Power Photovoltaic Industry
MENG Li-taoa,BIAN Chun-linb
(a.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 Journal;b.College ofAgricultural Science,Xichang College,Xichang,Sichuan 615013,China)
From the aspect of ensur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iangshan wind power photovoltaic industry,finding out how to maximize the protection and recov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le develop wind power photovoltaic industry,making better improvement of the loc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for the benefit of the local residents and striving to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local finance,the research of realizing the multi-wins of enterprise,place and people is believed to be worthy of studying in.Through field visits,we discover that currently following problems exist in Liangshan wind power photovoltaic industry:lack of unified planning and guiding opinions,land target of anti-poverty projects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its development annual quota and the local interests of producing areas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underprivilege areas faces severe challenges.This paper will put forward to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the scientific preparation planning,acceler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photovoltaic power anti-poverty project pilot,establish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ompensation and lifting people from poverty mechanism.
clean energy;photovoltaic anti-poverty;wind power industry;photovoltaic industry
F426.61;TM614
A
1673-1891(2016)03-0051-04
10.16104/j.issn.1673-1891.2016.03.014
2016-07-05
孟丽涛(1966—),女,云南昆明人,编审,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