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语言情境,提高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研究

2016-03-03 00:19河南省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南院王忠献
学苑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牡丹教材情境

河南省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南院) 王忠献

丰富语言情境,提高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研究

河南省洛阳市第五十五中学(南院) 王忠献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丰富的语言情境,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推开语言情境这扇窗;巧用教材,举一反三;让语言运用变得立体起来;捕捉情境,在联想的世界里遨游,以此增加课堂的活力,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言情境 语言素养 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而语言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基础,是指在课堂活动和生活中准确地、规范地运用本民族语言来阐述观点见解、表达思想情感等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课堂教学中,究竟该如何通过丰富语言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呢?

一、推开语言情境这扇窗

所谓“语言情境”,主要指词语的情境和句子的情境,它侧重语句、词汇中景物与人的情感结合而形成的境况。语言情境有一定的情感蕴蓄,它既有客观的“物境”,又含有主观的“心境”,是外界客体与内在主体交融的产物;它不仅是优美的语言现象,而且是饱满的情感记录,有可捉摸的情感形象。而“语言素养”则是准确规范地运用本民族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观点见解等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语言情境乃是理解语言本身和学习运用语言的一种潜在的最佳机制,借助语言情境进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它独特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地位。丰富语言情境,就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和捕捉情境两个方面着手,抓住文字间的传神之笔 ,引导学生对语言的形象、节奏、结构、情调、氛围和感情色彩等方面作多侧面的品味和推敲,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言情境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课堂上,教师通过对语言情境的创设和丰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突破思维的约束,使普通的语言现象褪去外壳,放射出夺目的光亮,从而达到快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的目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二、巧用教材,举一反三

现行语文教材篇目的编辑和审定,是众多语文专家学者以及文章作者智慧的结晶。对教材的使用和挖掘,绝不能因循守旧,照本宣科。语文教师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娴熟的专业语言、丰富的态势语言和情感语言,进一步丰富语言情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1.教材定位解读,取舍得当。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如果单从字面上看,似乎平淡无奇。但是别忘了,老舍先生可是个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是十分讲究的,遣词造句是非常精妙的。解读时,教师要准确把握“老城”“山水”“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春风”等词语,营造一个情境交融的语言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想象,这句话将焕发出璀璨的光芒。老师可以说:同学们,我们的城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 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同时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牡丹因城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家对“老城”都不陌生,在你眼中,老城是什么样子呢?咱们本地的山水名胜,你最向往哪里呢?什么季节你最喜欢“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呢?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关于“春风”的古诗词积累呢?

相信学生在这样的语言情景中,一定可以畅所欲言,一句看似普通的教材语言,立刻就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语言的表达、情感的体验、价值观的形成,都在无形中得到了升华。

2.把教材读出“花”来。

课堂上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一定要把握“最佳的情境要素”,针对某一点,主动展开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开展小辩论等。如在解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时,就可以抓住“说”和“做”这两个字做一点文章。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入预先设定的“语言情境”:传统美德教育我们一定要养成言行一致的好习惯,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如果完美的“言行一致”为一百分,你可以给自己打多少分呢?你会给闻一多先生打多少分呢?为什么?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在反复对教材的“读”中,自然会自己“照照镜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也非常容易得找到闻一多先生言行准则:“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时,教师可以趁势再添一把柴火,让学生参与的热情之火更猛烈地燃烧起来: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言行一致固然可贵,但是言行不一致难道就一无是处吗?展开小辩论。这样的课堂对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是否有效,也许就不言而喻了。

三、让语言运用变得立体起来

语言运用必须在准确、真实、规范上下功夫,其中重点在于把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迁移至课堂,使教材变得更加立体、生动、直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运用与教材篇目相同的句式,加入自己的理解感悟,加入自己的特殊情感,表达自己的愿望,展示自己的生活,唤醒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

例如,在解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一文中,说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语言情境: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隋朝时,隋炀帝在洛阳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这是牡丹第一次被人工栽培并且进入皇家园林。唐朝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起来,至开元中期,牡丹文化兴盛于长安,唐代特别看重牡丹,牡丹成了国运昌隆的标志,种植、观赏牡丹成为一种社会习尚。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留下了无数歌咏牡丹的佳章妙辞。那么,既然我们的城市被称为“牡丹花城”,我们能不能模仿刘禹锡的笔法,反其意而行,写一篇“爱牡丹说”呢?一城、一花、一事,既提高了学生对文本含义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对自己诚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其眼中的牡丹有了别样的色彩。

此外,语言运用在做到准确、生动、形象的同时,还要力求做到富有内涵和韵味,令人听后如饮佳酿,余香满口,回味无穷。

四、捕捉情境,在联想的世界里遨游

课堂上创设出活泼、生动、准确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情境是多样化的,但是也是短暂的,有些情境甚至是转瞬即逝的,如:最新的新闻信息,自然界的阴晴风雨变化,课堂上的突发状况,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等,所以准确及时捕捉情境,也应该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必修课。

在解读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胡适)一文中,就可以把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姚厚芝的故事作为特殊情境创设——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颁奖词是: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同学们,普天之下有哪一位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只是爱的形式不同罢了。那你知道你的母亲是在用哪些形式爱你吗?请写出来吧。相信每个同学的笔下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温情色彩。

总之,语言情境的丰富,可以给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活力,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动学生心灵中最柔软或者最脆弱的地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参与中有效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此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名称:《丰富语言情境,提高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编号:JCJYC140103010

猜你喜欢
牡丹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三不够”牡丹节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牡丹的整形修剪
绿牡丹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