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平
(行唐县第三中学)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刘吉平
(行唐县第三中学)
历史是对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真实记载,因此,历史教学也不应是呆板、枯燥的说教课,教师要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探求历史真相,与历史对话,认识历史问题,理解历史,把历史学得更好。笔者认为,这样的学习态度、氛围、环境非常不利于历史学习,教师应该着力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因材施教
学生的思维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深沉型、敏捷型、缜密型、变通型等几种。但人的思维类型往往不是专一固定的。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思维类型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练习,指导学生生成优质的思维品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又要分析和把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具体的、个性化的指导。
2.遵循事情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三五天就能够形成的,更不可能立竿见影在三两节课上完成,所以我在教学中对这方面进行了长远规划,将思维能力训练列入日常教学计划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低级能力向高级能力进行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高一阶段,我重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高二阶段,培养的重点则是分析说明能力、评价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阶段则进行综合训练。
3.结合学生特点
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时,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尤其是在历史学习与理解上的特点。教师只有摸清学生的这些特点,对能力的培养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4.与其他任务结合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全是要在历史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进行,所以它是一项孤立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思维活动、思维方式贯穿在他们所有学科的学习中,所以历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历史思维能力的开发与训练有机融入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并且要与学习知识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紧密结合在一起。
历史教师还有必要与其他学科的老师交流沟通,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状态、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重视历史基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熟记才能生巧,反对死记硬背。在历史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可采纳各种各样的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顺口溜记忆法等等。如果不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历史思维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重视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教材侧重于讲述历史事件的起因、背景、作用、影响、意义等,而对历史事件的过程本身、历史人物的介绍则比较简略。因此,在历史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和非常关键的地方,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问题,要讲究针对性、艺术形、适应性、合理性的课堂设问,要抓住学生的困难之处、难解之处精心设问,步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他们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
3.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
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当历史。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教师要在适当的时间,布置一个与课本相关的历史小课题或历史小论文,让学生自己整理素材,查找资料,编写成简明扼要的小论文。在课堂上讲到相关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发言展开讨论。如此,历史课就会“活”起来,不会是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波澜。教师独讲的局面被打破了,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4.重视课堂气氛的营造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和蔼可亲,严谨求实的优良人格优秀品质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不要把教师看作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媒介,而要把学生置于平等地位,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5.重视教学理念的转变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实践表明,传统的输入式教学只会使单调而深奥的历史理论更加枯燥。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多运用直观教具和形象语言,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用电化教学手段播放幻灯片,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学理念的改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多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方法,逆向思维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发散思维与合作能力等。
[1]任瑞青.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浅探[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0(18).
[2]陈莲青.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0(8).
·编辑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