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 俊 李德萍
(麻栗坡县广播电视台,云南 文山 663600)
强化本地新闻采编制作的编辑思路与方法应用
卿俊李德萍
(麻栗坡县广播电视台,云南 文山663600)
新闻采编、制作是广播电视中的重要环节。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广播电视台带来了新的机遇。受台办规模和资源配置等的制约,其难以实现各类新闻节目百花齐放的局面。本文主要分析了强化本地新闻采编制作的编辑思路和方法应用,以期给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强化;新闻采编;制作;编辑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是指对社会中出现的某一现象、事件进行确认,并且在第一时间对该事件进行科学分析,采集信息,编辑加工,形成一个新闻节目的工作模式。新闻采编制作工作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丰富性和真实性具有极大的影响,是电视新闻采编制作编辑的工作重点。目前,麻栗坡县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着采编内容单一、枯燥范围、形式模式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新闻行业的新发展和相关领域工作的革新,麻栗坡县广播电视台应该有针对性、系统性、全面性、科学化地进行整改,充分认识到本地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制作的重要性,强化本地新闻采编制作编辑的工作,促进本地新闻采编制作质量的提高。
任何一个新闻媒体都要为党和政府服务,都必须保证导向的正确性,向老百姓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近年来,各地新闻台纷纷提出“控制会议新闻总量、缩减会议新闻篇幅”。一档综合新闻栏目定会涉及时政类,因此,麻栗坡县广播电视台必须改善时政新闻的老套路,避免“长篇大论开会,领导活动扎堆”,这并不是减少时政新闻,而让时政新闻更加精致好看。这就要求记者、编辑采编时,要具备清晰的时政新闻政治意识,对长篇新闻要敢于“切一切”,分清新闻事件的轻重缓急。遇到较难缩减的重大会议新闻和成果类新闻,要以增强新闻的画面效应为目的,适时插入会场外相关实景画面,从而缓解观众的视觉疲劳。例如,2014年党和政府带领本地群众抗洪的新闻,占据了15分钟日播新闻的较大篇幅,由于其事关百姓的切身安全,百姓能够从新闻中感受到党和政府抗洪的温暖,播出后备受百姓的关注,鼓舞了百姓,增加了百姓对抗困难的信心。由此可见,通过电视新闻,老百姓可以直接了解党和政府的工作思路、态度和大政方针。
新闻编辑采编和制作的新闻要满足普通百姓的收视需求。在编辑新闻时,编辑要对百姓关注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保证社会新闻占据一定篇幅的基础上,引起百姓的收视欲望。因此,地方广播电视台,麻栗坡县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辑要坚持时政新闻少时,保证社会新闻“更好看”,时政新闻多时,保证社会新闻“有得看”等原则,吸引百姓的眼球。如果在整篇新闻中出现“同期声”,最真实生动的百姓形象很少被锁入镜头,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在说,很少能听到百姓的声音,电视新闻编辑应该适当改变关注的点,多倾听百姓的心声。随着新闻“三贴近”要求的提出,各地新闻台为了让百姓在电视中看到熟悉的形象,要鼓励编辑多做百姓唱主角的社会新闻,让百姓听到淳朴而真实的声音。只有这样,才会提升新闻的收视率和反馈率。在这个过程中,编辑要杜绝不生动、不精彩、现场感不强的同期声上镜,要果断地对待大量百姓同期声的取舍。
首先,在15分钟的新闻中,新闻条目最好控制在12~13条左右,除去片头、片花、骈文等介绍,如果条目过少,会让观众没有耐心看下去,显得单调拖沓,如果条目过多,会有琐碎的感觉。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观众可以接受由于晚开机一分钟、切换几次频道会错过一条新闻的这种节奏,比较看好一分钟左右的新闻。其次,在新闻中,一个活动感不强、场景相对固定的画面停留时间过长,会使新闻失去节奏感,而频繁重复使用也会失去节奏感。一般情况下,为了达到视觉冲击效果,往往画面切换过快。因此,笔者认为新闻画面的节奏感要适中,如在一分钟新闻中,画面不应超过30个,也最好不要低于20个。另外,六七十年代中,为了让团团围坐在一起的普通老百姓听得清楚,电视新闻播音语速相对偏缓、语调高扬。但是随着电视的普及,在保证发音准的基础上,播音员逐步从“播”新闻转向了“说”新闻,逐渐提快了语速,适应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但是,有些电视新闻盲目追求“快节奏”的主持风格,这样会让老年观众感到听觉疲劳,因此,播音员最好保持一分钟播300个字左右的语速。
本地广播电视台的受众一般都来自农村,他们的知识层面参差不齐。为了让他们关注离自己最近的新闻节目,提高他们的观看兴趣,要充分发挥播音员的收视向导作用,除了前期记者独特的选题、生动的采访外,播音员每次出场都要解说下一条新闻的开始和上一条新闻的结束。开始,播音员出场要说的话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百姓弄懂新闻在讲什么,可以是一条新闻的引子、延伸、解释,即“过渡语”。但是播音员如何出场、说什么话取决于“编”和“播”的水平,因此,编辑在制作新闻过程中,首先要整合提炼同一类别以及相关的新闻,让小新闻造出大声势,通过播音员的声音和表情传递给观众,使观众的收视思路顺理成章。其次,寻找两条新闻的相关结合点,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收视主线,把内容相关、相对的新闻串联起来,让观众收看到有形的新闻。另外,串联词中不掺夹过多的编辑观点和评论观点,要让观众自己分清新闻事件中的善恶美丑,从而引起观众的自觉思考。
[1] 李路.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现状与引导对策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06):82-83.
[2] 张文远.如何做好电视经济新闻节目[J].山西青年,2013(18):171.
G222.1
A
1674-8883(2016)17-0243-01
卿俊(1975—),男,云南文山人,大专,编辑。李德萍(1973—),女,云南文山人,本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