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宝(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五中学)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解析
王顺宝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五中学)
【试题】
胡延平传
胡延平名寿昌,字子祺,历官至延平知府。有善政,人敬之,不名字之,故称延平云。皇朝兵初已下吉安,而新淦寇猝至,民陷于胁从者千余人。寇去,总戎者恚,将尽杀千余人。延平曰:“从寇非民所欲,不可尽杀。将军奉命来,为吊民耳。今不察辄尽杀千余人,失民习矣。”总戎者悟,尽释千余人不杀。
洪武三年,诏郡县举文学士,县令丞举延平应诏。既集京师,尚书考察最上者,得十八人以进,延平与焉,即授御史。延平数言事,持大体,不肯琐琐。尝上书言今国家宜徙都关中,累数千言。未见,朝廷得广西,简近臣往治之。上曰:“前上书胡御史,其人达于大体,可遣也。”授广西按察佥事。延平至广西,问察民瘼①。延平行部虑囚必平气悉心讯之,使尽其情,即服辜,故所至狱议殊死以下不当者,咸得直。
三年改知彭州,益务修惠政利民。灌县故有都江堰,引江水溉成都诸郡田,兵兴堰坏,诸郡田悉芜废。前之继修堰者,必伐石锢铁,费动以万亿计,后无敢复言修堰者。延平至,曰:“土木可以固,岂必铁石哉?”即为画,白于府,转白省,省难之。延平再三言,省乃闻于朝,从之。延平疏决淤塞,伐竹为笼,实以沙土,又伐木以贯笼,并缘窒堰岸,江水乃复溉成都诸郡田,民大利之。延平具书其法于牍,以贻后人。又修彭州堋口诸堰,尽溉彭之田。初,堰废,井泉随之竭,民率苦出负汲十数里。堰复,民乃复便井饮。居三岁,狱无囚,先之流亡者闻州有贤侯,相率来复故业,终延平去州,民户及赋入之数,视初至增益数倍。时彭兵祸解未久,野暴白骨弥望,悉命收瘗之。
延平没于官,年四十有五。郡之人为罢市,奔走泣吊,如丧所亲。
(选自《东里文集》,有删改)
【注】①瘼:疾苦。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总戎者恚()(2)简近臣往治之()(3)即服辜()(4)延平具书其法于牍()
2.下列“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得十八人以进B.费动以万亿计
C.又伐木以贯笼D.以贻后人
3.把课文和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传》)
(2)民陷于胁从者千余人。
(3)时彭兵祸解未久,野暴白骨弥望,悉命收瘗之。
4.简要概括胡延平受君民喜爱的原因。
一般考查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概括分析文章内容和翻译几个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这篇文言文的第一题、第二题是对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第三题是翻译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实际上是对文言文综合能力的考查;第四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古代诗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作为必考内容要求学生:
1.识记,会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首先,我们在通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的基础上,理解第一题和第二题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学生个体解题:先学后教、先练后讲。
其次,学生合作讨论,在由个别学生公布答案后,采取学生间互动的方式,由学生给予或肯定或否定或补充完善,从而发现学生存在问题。
再次,师生共同探究,寻找答题规律。
知识拓展:(1)人物传记出现的高频词积累,如表官们变化的词语。(2)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积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含义。
此外,在考卷中还会有一些默写文言语句及篇目的题目,这也是对文言文知识点的考查。
文言文是高中的必考知识点,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平时对文言文知识方面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背诵一些著名诗文,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与经典阅读,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的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教学相长,其乐融融,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
·编辑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