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与教师引导

2016-03-02 22:33张林静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防御机制挫折心理健康

张林静

(中原工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7)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教师引导

张林静

(中原工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7)

摘 要:1979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圆了许多学子的大学梦,尤其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后,大学生人数更是与日俱增,有数据统计显示:197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6.5万人,到2012年已曾至624.7万人。这无疑促进了中国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但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一些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例如大学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大学生素质降低等,排除外在原因的影响,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更应受到重视。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规律,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才能更好的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从学校教育与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总结大学生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克服这些问题,达到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克服大学生面临的问题的目的,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心理学 大学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大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这无疑圆了许多学子的大学梦,对于提升国民素质具有巨大意义。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一些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关于大学生的负面报道也越来越多,大学生素质下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盘点一下几起最近发生的事件:

2013年3月,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林森浩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造成舍友黄洋中毒身亡。[1]

2013年8月,河南一大学生经不住网友诱惑从河南至上饶与女网友见面,误入传销陷阱。因拒绝入伙而被传销人员多次围殴至死。

2014年8月21日济南女大学生因乘坐黑车,被一名有4次犯罪前科的52岁男子诱骗,囚禁虐待4天,幸最终报警得救。

我们再看一下大学生内部。大学生堕落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从学习到生活,课堂敷衍了事,课本甚至快期末考试的时候才开始翻阅。低头族越来越庞大,他们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而大量减少了日常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被动接受大量网络信息并以获得感兴趣的消息为乐。追韩剧美剧的现象大量存在。我有一位学生在新老生交流会时给学弟学妹们说了一句话“宿舍就是大学生的坟墓”。作为辅导员,一年我曾多次去学生宿舍检查,彻夜打游戏的、狂热追剧的不少,很少见到有人在复习课堂学到的知识,除了新生和学生干部也只有少部分人走出去参加活动。一些消极的思想正在从里里外外腐蚀着大学生,大学生已经从精英的代名词转化为堕落的代名词。这固然是由许许多原因造成的,但大学生自身不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更应该受到重视。

经过教学实践,有几种心理是导致大学生堕落的主要原因:

抑郁。不少大学生在遇到学习成绩落后、失恋、生活受挫、家庭出现意外事件等刺激后,心理上无力承受由此带来的压力而出现抑郁情绪。抑郁情绪使学生丧失学习和工作的兴趣及动力,变的反应迟钝,无精打采,拒绝交际,回避朋友,甚至有的学生出现食欲减退、失眠等等情况。大多数学生都多少有过这种消极情绪,但体验的时间比较短暂,随着时过境迁也就消失了。但其中也有少数性格内向、孤僻、自尊心强、怀疑心重、承受挫折能力低的学生容易长期入抑郁状态,导致抑郁性精神症的出现。有的学生甚至认为人生无味而有过自杀的念头。

悲观。有的学生与外界接触太少,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信念,常常带着幼稚、消极的心理观察社会和对待人生。因此,当理想和现实一旦发生矛盾冲突,便垂头丧气,自我否定,感到前途渺茫,最终对人生失去信心,丧失上进的勇气与信心。

颓废。大学生都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充满着美好的希望,力图塑造完美的自我,但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显然是存在差距的。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地看待这种差距,遇到一点挫折、失败,便认为自己“无能”,是个失败者,那么就会使自己陷入悲观的消极状态之中。

Ferud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拓展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她认为自我的防御机制是摆脱不快和焦虑,控制过度的冲动,行为,情感和本能欲望,以调节压抑与外部现实关系之间的一种方式或手段,其目的是减轻痛苦,维持内心平衡。同时又使外在表现符合外在现实的要求。 而Valliant于1986年对随访40年的307名男性作资料分析,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3级分法:[2]

(1)成熟的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压抑、幽默、期望和利他;

(2)中间型或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包括转移、潜抑、隔离、反向形成;

(3)不成熟防御机制,包括投射、分裂性幻想、被动攻击、潜意显现、疑病和分离。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富有理想和抱负,憧憬未来。心理上的需求也相对较多,包括实现自身价值、受人尊重、爱情和审美等等;另一方面,他们刚刚成年,无论从心理或者生理发育都不够成熟。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把自己目前的状况与将来的角色协调起来。由于大学生心理比较单纯,防御机制不够成熟。在踏出校园与社会接触的的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的会上当受骗,这是大学生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另外大学生内部之间也有着竞争,在竞争过程中难免要经历挫折。大学后期就处在了重要的转折时期,与低年级的放松状态完全不同,这个时候要学习较难的专业知识还要考虑考研或者就业等很现实的问题,由于没能很快的在进入大学时转变角色所以这个时期很艰难,就业形势严峻考研率也不高,当自我期望与现实之间发生冲突时,一些错误的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会导致大学生堕落,颓废,甚至激发畸形心理报复社会等。

一般来说,大学生的心里路程主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期待实现自身价值。刚进入大学,每个大学生心里都充满美好憧憬,刚刚摆脱高中枯燥无聊生活,他们期待在大学中实现自己价值。大学里的各种活动无疑给他们提供了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在竞争中,一个人能力的强弱开始展现出来。竞争胜者固然一路高歌猛进,但失败者则会出现心理落差。

第二阶段:心理矛盾冲突。当经历挫折后,大学生原本对自身的定位会陷入对与错的矛盾冲突之中,难以对自身定位的否定与自身期望之间做出正确抉择。通常他们都会感到自己很无能、没有价值,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做都是失败的,对于自己有如此负面的看法,他们便会倾向于不断反复想着那个打击,想着自己那不愉快的经历,然后就会自责、内疚、自我贬低等。在这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下,经过内心的艰难抉择,有的人最终自暴自弃。此时往往会表现出明确的特征,例如会表现出与实际心理年龄不符的幼稚,莫名其妙的冲动行为以及毫无缘由的沉默等等,从而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引人注意的意图,这些都是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的体现。实际上,我们可以看作是大学生发出的寻求帮助或引起别人注意的信号。这时如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关注,或在他人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则很可能会减轻或打消这种不良的心理。这也是可以预防大学生堕落的的心理基础。

第三阶段:平静阶段。大学生似乎已从困扰中解脱出来,情绪好转,躁动情绪平复,抑郁好转,显得平静。这似乎是心理状态好转了,但这恰恰是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表现,当然也不完全排除心理状态好转的表现。因为发展到这个阶段,大学生认为自己已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表现出各方面的平静。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年期个体所面临的最大心理问题可归结为两点,即人格顺应和情绪控制。

在青年期,社会化的要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个体与社会不断发生冲撞,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如学习、工作与恋爱之间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等等。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决定了个体能否顺利地实现人格的良好发展。另外,青春荷尔蒙的分泌使青年期个体处于“疾风怒涛”的状态。日本心理学家依田新指出:“青年处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中间世界,所以内心动摇大,情绪的紧张程度一般较高,对很小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一时陷入被打败似的悲痛里,一时又由于有希望而昂首挺胸;一时又由于失意而俯首顿足。情绪如此不稳定,是青年期心理的一个特征”。能否调控这种具有两极性的情绪也是个体能否顺利度过青年期的条件之一。

当今的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也变得更为复杂,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西方思想的传入等不断的冲击着大学生的视野,大学生的自我期望也不时地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加上自身生理和心理不成熟,使得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面临巨大的挑战。这些心理特点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上的反差,导致各种心理挫折,大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低是导致其丧失积极向上心态的重要原因。

当了解到大学生内部的这种消极颓废的心理产生的原因之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要对症下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中心等多种手段来传授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同时应该多元化的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从知识心理健康老师一人的任务变为任何老师都可在自己的课堂上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其他工作融为一体。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去取代这些不良消极的心理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学习。我们要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大学的课堂教学上去,让学生乐于学习。中国古代先贤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对此的最好描述。一旦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激发他们从无所事事到主动求学,摆脱颓废消极的生活状态。营造学生喜欢的上课氛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1920年华生做的条件反射原理实验对此具有指导意义:实验开始时,使被试接触白鼠及一些带毛的东西,此时被试显得很高兴。然后开始用重击铁轨发出高声作条件反射实验。几次之后,即使没有高声,被试也开始表现出对白鼠以及其它带毛的东西和动物,如兔、猫、狗等的害怕。 证明儿童害怕有毛的动物是后天习得的。同理,愉悦的情绪也可以通过后天习得形成条件反射。教师可在上课期间多与学生互动,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大学教师应提高责任心,将教学作为第一要务,不能敷衍了事,第二,教师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尽量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避免呆板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第三,加强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我们应该运用心理学知识成为与学生沟通的心里桥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因其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生活的道路较为平坦,阅历也比较简单,在遇到挫折时,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表现。不良的行为表现主要是源于错误的认知及脆弱的承受力。身为大学教师,我们在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去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适当改变教学侧重点,传播正确积极的思想。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理想与现实间的偏差,冷静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断调整自己,乐观、豁达地看待人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教师还应该通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挫折承受力比较脆弱也是导致不良心理行为的原因之一。所谓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的无法克服的障碍。对挫折的消极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对受挫者的身心健康构成危险。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排解挫折的能力。耐挫力较强的大学生一般心理防御机制比较成熟,在挫折面前不会过分紧张,没有强烈的情绪困扰,能够尽快地找到适应和对付挫折的办法,从而保持心理行为的正常。而耐挫力弱的大学生由于没有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对挫折过分敏感和紧张,稍遇挫折就惊慌失措,并且容易长时间陷入不良情绪中而不能自拔。这样,几经挫折打击,也许是并不很严重的挫折打击,都容易造成心理和行为的失常。身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偏差,找出出现心理偏差的诱因,并通过合适的教育去教导学生纠正心理偏差 ,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当然,老师的教育虽然能起到引导作用,但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提升大学生素质。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才是其中的关键。

大学生面对心理问题时不能够积极的去面对并解决,对外界的帮助需求过少,对自身的消极层面关注过多。心理问题一旦发生就对自己产生消极影响。如何使大学生积极面对,大学生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预防消极堕落思想的侵袭。主动挖掘自身的积极品质,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在校园生活中多参加一些具有积极体验的活动来增强乐观的心理暗示,这些品质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能过更好的应对社会发展的压力,面对挫折也能用积极的理念去思考,以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运合,张伊生2007.5.15《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综述》

[2]彭梅2014.3.26《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

张林静,1986年3月,中原工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防御机制挫折心理健康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挫折使我更坚强
挫折
生活需要挫折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前后防御机制的对照观察
大学生防御机制及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