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 季筱燕
英语阅读教学中赏析式课例实践思考
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季筱燕
高中英语的落脚点在于阅读教学,同时课程标准“八”级阅读目标对于阅读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是培养学生简单获得表层信息、事实性信息的能力,更应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思辨能力。但目前高三模块教学中存在着单一化的倾向。本文旨在给高三模块教学提供一种教学的可能性,能引发教师对于模块教学的思考。
模块阅读思维深度思辨能力
高三的模块阅读文本在很多教师眼里都是比较浅显的,考虑到时间安排,一般对于模块的阅读文本仅局限于话题拓展和词汇学习。而一般的阅读理解训练要比模块阅读文本难得多,所以高三轻课本重练习成了高三常态。笔者对于模块的处理也有困惑,也反思自己的模块教学有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笔者一直把模块阅读教学上成读写课型,用以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语言本身的赏析缺少一个学习的方向。所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只局限于格式化的概括,并没有文笔方面的提高。
2015年8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在活动中,南京师范大学刘学惠教授以M2U2 reading An adventure in Africa为例,从四个维度一步步解读文本:
1.话题内容,这是一个未来旅行,主要内容是:去哪儿,怎么去,带什么东西,去那儿干什么。这就可以引导学生仿写。如果写去玄武湖,学生往往没有内容可写,这就可以给他范例,坐车去,带必备什么东西,去划船等等,就会使学生的写作内容丰富起来,而不是我们教给学生几个句型,而学生言之无物,且缺乏逻辑。
2.语篇衔接,这篇文章是旅行,所以要遵循时间顺序。我们在写几日游的时候也可以仿写时间顺序。
3.语言表达,这是写给家人朋友的信件,所以语言有对话性,而且它可以用will do的用了 will be doing等,说明是表达一种情感,不同的文体,它的对象不同,它的表达方式也会不同。
4.文体风格,从表达上我们揣摩出这个人的感情——兴奋;whatever的使用能否用what来代替,为什么,这又表达了作者的determination。
刘老师的解读让人豁然开朗。经过老师的解读,笔者在模块教学方面也有了很多的反思,虽然阅读文本也在教,但重点只局限在词汇、短语和句型的学习上,对于篇章的深度研读和赏析非常缺乏。一方面没有“深度阅读”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另一方面,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笔者也没有这样的高度来进行深度阅读。
此外,每个人的视角不同,涵养深度不同,对于同一个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也不同。对于一个文本的解读亦是如此。原来笔者理解的在阅读中增加思维深度,就是要有批判性思维,或者要弄点吸引人眼球的拔高,大多数时候,它们是公开课的亮点,而一方面笔者缺少发散思维的大脑,同时又觉得平时教学学不来。但听了刘老师的阅读点拨后,笔者改变了原有的认知,开始从赏析语言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思维、逻辑的训练。
笔者在本学期开学之初就有计划将暑期培训所得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改变就是在“深度”阅读的指导下进行模块阅读教学。下面就是笔者对于M9U1 reading的一个教学过程,基本点罗列如下:
1.标题的解读 TitleCanada-Land of Maple Trees.
一问:我们一般在阅读理解时,标题一般从文章大意入手来定标题,但这个标题是不是就是文章的大意呢?通过标题,我们可以初步看出这篇文章属于什么文体特征。
学生答:应该不是。本文是介绍加拿大,肯定不止介绍枫叶,但枫叶是加拿大最具标志性的植物,最明显的特征,所以以此为标题,这应该是一篇介绍说明文。
二问:我们自己在介绍一个国家时,通常会介绍哪些方面?
学生答:地理位置、面积、历史、文化、饮食、名胜等。
三问:为什么加拿大被称为枫树之国?(此问题作为一个伏笔,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研读文本)
学生1答:加拿大枫叶多,所以被称之为枫树之国。
学生2答:加拿大的国旗是枫叶,所以被称之为枫树之国。
老师分享:我们在读完这篇文章后,也许还会有别的思考。
2.第一段(the general introduction)介绍了加拿大的面积、地理位置等。除了让学生找一些相关信息外分析长句外,笔者追问:
一问:为什么作者在介绍国家的时候,要将地理位置、面积等知识放在第一段?
学生1答:这是总的介绍。
学生2答: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才有枫叶,这就和标题呼应起来了。
学生3答:一般介绍国家都会把地理位置放在开始写。
老师分享: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风景,第二段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涉及一个国家的主权,非常重要,要放在开头写。(当然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3.第二段。
一问:在“Within this huge country,there are frozen wastes,vast mountain ranges,huge open fields,countless rivers and endless forests.”一句中,可不可以用“many”来替代“countless”和“endless”?在这些词的背后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色彩?
学生答:应该可以。这些词有点夸大,表达了作者对于加拿大自然风光的热爱。
老师分享:这里用了很多形容词,有的形容词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主要为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当然,对于自己热爱的东西,我们才会想一些竭尽夸张的词。
二问:在“Canadians,especially wildlifephotographersandhunters,are quite fond of the wilderness,and you will be too.”中,作者使用“you”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答: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老师分享:这是一篇说明文,但作者的目的不仅仅是介绍加拿大,他还希望读者读了文章之后,能够去看一看加拿大,能够定居在加拿大。所以他用了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有沟通(communicative)和说服(persuasive)的作用。(这也是开放性的问题。)
4.第三段到第七段。
一问:第三段在整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1答:衔接作用。
学生2答:过渡作用。
学生3答:承上启下。
老师分享:这一段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统领下文。
二问:在“Beautiful scenery is just one of thetreasures Canada has to of fer.”这一句中最好的一个词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1答:beautiful,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学生2答:of fer说明加拿大宝藏很多。
学生3答:treasures这个词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
老师分享:我个人认为treasures是一个点睛之词,什么样的东西在老师心中是宝贝呢?my ring,能用到treasure一词的,对于拥有者来说一定是有非常价值的东西。所以作者选择这个词,说明了作者的一种喜爱、珍视的态度。在阅读文本时,我们可以透过作者选得词汇,是积极的、正面的,还是消极的、反面的,或者是中性的词,来判断作者融入进语言的积极情感或者消极情感,还是客观陈述。
三问:“You will be delighted by Toronto,Montreal,Vancouver and Edmonton—all known around the world for their urban way of life,beautiful architecture and unique culture.”统领了哪几段?并分别罗列出各个城市的特点。
学生答:统领了第4~7段。
学生活动后,归纳各个城市的具体方面:
多伦多:面积,人口,标志性建筑——加拿大国家电视塔。
蒙特利尔:面积,人口,历史,建筑和现代生活方式。
温哥华:面积,中国人口最多,海港城市,滑雪胜地。
埃德蒙顿:面积,标志性建筑之一——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建筑特色。
老师分享:我们在介绍一个城市的时候也可以从面积、人口、历史、建筑及其他特色等几个方面来组织。
5.第八段。
一问:这一段关于久负盛名的尼亚加拉瀑布,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请在文中找出。
学生1答:用了一些形容词如best-known awesome等一些积极的词汇(此处学生已经吸收了老师在前面提到的积极的词汇表达作者正面的情感态度)
学生2答:用了一些数字如670metres,56metres,millions of travelers精确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尼亚加拉瀑布的美景。
老师分享:作者还用了很形象的动词,如fall(落),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异曲同工之妙。语言之间也有相通之处。
6.第九段。
第九段除了了解一些事实性知识外,笔者进行了拓展。
一问:读了第九段,你觉得加拿大的历史interesting吗?
学生很纳闷,不知道如何回答。
老师分享:我个人认为,因淘金而建城其实不完全算是interesting,我们张家港原来叫沙洲,就是长江冲击出来的一块地,刚开始也只有少数一些人从江阴、从南通过来落户,慢慢才形成了一座城市。但是作者用了这样一个积极的词汇,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热爱之情。同时,貌似不有趣的事,说成有趣,也是作者故意使用,有影响读者思维之地。我个人觉得,“谬论说了无数遍就成了真理”这个道理,也被读者用到了。
二问:大家有没有读过一本小说,就是以加拿大淘金热为背景的。
学生很茫然。
老师说: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此处有学生反映出来,看过电影。有的同学看过中文小说。有一个同学拿出了这本英文小说。)(我在开学初为学生准备了英语读书角,购买了《书虫》阅读分级三级、四级和五级图书,里面有这本小说。)
老师说:大家在读英文小说的时候,也要关注小说的写作背景和年代。一部优秀的小说离不开写作所处的大环境。当然,它能够日久弥坚,一定也有超越当时的特点,对当下有影响。
7.第九段介绍了枫叶、枫树、枫浆。
一问:这一段和我们的标题联系最为紧密,那么细读这一段后,你对于为什么加拿大被称为枫树之国有没有新的思考?想想为什么加拿大的国旗上是枫叶?
学生补充:枫树多,很漂亮,特别是秋天,所以加拿大被称为枫树之国。也因为枫树多,所以国旗就用了枫叶。
老师分享:枫树的树液可用以熬制枫糖浆,成为人们的食物来源。这么重要的食物作为国旗,老师个人认为for appreciation(欣赏)and reminder(提醒),加拿大枫叶多而漂亮,用在国旗上也是体现加拿大的特征。而枫浆对于加拿大的祖先应该有如美国的火鸡的地位,把枫叶作为国旗,也有感激之情,感激自然给予的恩赐。同时把枫叶作为国旗,是否能说明加拿大政府对于民生的重视。当然对于枫树之国的解读,老师的理解只是一个补充,或许你们以后会有新的文献资料让你们有更新的认识。
8.最后一段。
一问: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学生1答:总结全文。
学生2答:用了“you”邀请读者到加拿大来定居生活。(这也融入了老师之前对于you的解读。)
9.家庭作业。
用30个字左右概括这篇文章。
学生作品1:The passage introduces Canada’streasuresincludinggeographic location,scenery,well-knowncities,Niagara Falls,history and its nationalsymbol—themapleleaf,which help persuade people to live in it.(29 words)
学生作品 2:In this passage,the author gives avividandpersuasive description of Canada’s treasures includinguniquelocation, beautiful scenery,multicultural cities,awesome Niagara Falls,interesting history and national symbol to invite us to visit it.(35words)
本堂课有一个随堂听课老师,她课后评价:原来模块上的阅读课也可以上得这么有深度,对于语言有细腻的挖掘。在高一、高二的课堂,自己觉得上语言点好没劲,学生也学得没劲。在这堂课上,学生虽然没有表面热热闹闹的活动,但是老师的提问和点拨都挖掘到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英语语言的措辞和魅力。而且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回答还蛮有道理的。
笔者认为,这堂课基本是按照话题内容(如何介绍一个国家,如何介绍一个城市)、语篇衔接(首段的设计、第三段的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最后一段的总结和文中的人称的呼应,首段和第九段和标题的紧密对接等)、语言表达(很多形容词的选择、一些积极的词汇表达了作者对于加拿大的热爱)、文体风格(这是一篇介绍国家的说明文,作者希望引起读者对于加拿大的喜爱,所以为了拉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作者适时地使用了第二人称,使语言具有对话性,更亲切。)
由学生课堂活动的反馈来看,学生对于课堂非常感兴趣,思维活动也比较积极。完全打破了以往的阅读课就是知识点学习的惯例。从学生的家庭作业反馈来看,学生都对于概括不再局限于事实性的归纳,而是增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说明开始从语言赏析的角度体悟作者的意图。
总之,笔者自认为依着刘教授教给的葫芦画了个还算像样的瓢,在接下来的模块阅读教学中,笔者也是按照这四个维度设计课堂,每次上课也很期待学生不同的见解。学生也非常喜欢上这样的阅读课,觉得英语语言也是和汉语一样有美感、有魅力。对于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也非常积极地思考,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M9U1Reading为例解读阅读课来更深刻地学习刘教授提出的四个维度解读文本阅读,也希望此文能引发其他英语老师的思考和实践,能够引导学生鉴赏语言,在充分的语言输入的前提下,能使学生也从四个方面来修炼自己的英语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