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 朱 莉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实验小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王丽华朱莉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实验小学)
在语文新课标的引领下,语文教师应积极打破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是这样做的:
片段一:
1.谈话导入,引出“精彩”和“糟糕”,指名读。(读出赞扬与批评的语气。)
2.读一读这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反义词、引号、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3.通过题目,你能不能猜一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小组内合作读,读准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再分段读课文,如果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在题目前面画一个笑脸。如果读得还不太熟练,就在题目的后面画一个哭脸。(板书笑脸和哭脸)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本,通过读书,了解文章内容。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教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片段二: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的不同反应,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读书方法,并且提示他们:“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出当时的情景?并且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好吗?”
生:母亲一读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诗吗?精彩极了!”从母亲的神态“兴奋”,外貌“眼睛亮亮的”,以及母亲的语言,可以看出她看到巴迪写的诗后,非常高兴。
师:真不错,你能抓住母亲的神态、外貌、语言描写感受其心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回答更踊跃了。)
生: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通过“搂、不住地赞扬”这些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母亲对巴迪的诗很满意。
生:从“得意洋洋和迫不及待”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母亲的评价令“我”高兴。
……
师: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使一个七岁的孩子从幸福的深渊一下子跌落到失望的谷底,愿意通过朗读表现出因听到不同评价我的心理变化吗?怎样读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就怎么读。
通过听学生个性化的朗读,知道他们已经深入去体会课文的内容以及人物的情感了,他们已经体验到了这种真情。
探究性阅读具有开放的视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维才会“动”起来。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片段三:
师:对于同一个问题,却有两个极端的评价,你对父母的两种评价是怎样认识的呢?
生:我认为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因为几年以后,我再看这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生:父亲对我的批评,说明他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我的生活中也需要这种警告的力量,他时时提醒我,才使我写出了许多的作品。
……
师:父母的评价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理解吗?的确,只有七八岁的小巴迪当时很难理解。这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们也一样。
课堂拓展在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片段四:
师:爱是鼓励、是力量,爱也是警告、是提醒。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凡的细节,又何尝不是父母爱心的体现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说出来吗?
(学生一阵沉默)
师:妈妈的爱是摔倒时的搀扶。(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了)
生:妈妈的爱是雨中的一把雨伞。
生:爸爸的爱是寒冬掌心传递的温暖。
……
这堂课上,我和学生一起被这种真情所感动,学生利用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在文本中得到了独特的感受,又联系生活实际,从而超越了文本,达到了用真情解读真情的目的。
·编辑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