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涛(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论独立院校经济类专业教学方法的革新
林海涛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我国独立院校经济类专业教学中的局限性,针对我国独立院校高等教育发展特点提出了教学方法的一系列革新措施,用于指导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知识技能型等高技能人才有很大意义。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教学方法革新措施
1.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
我国的传统教育一直以来追崇“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绝对的主导作用。在传统的经济类专业教学中,教师课前会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备课,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传授给学生。一般情况下,教师采取演绎推理的方法授课,强调了教学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但正是由于经济类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其中涉及到很多理论与概念的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如果教师不能灵活组织课堂学习过程,则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将对课程学习失去兴趣。
因此在传统的经济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角,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存在极大的弊端:其一,学生以“听课”为主,缺乏独立性的思考,不利于锻炼思维,无法构建系统性的学科知识体系;其二,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束缚在教师的思维模式中;其三,教师讲授的内容围绕教材进行,只是“照本宣科”,没有创新和拓展,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及全方面素质的发展,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或者题海战术来掌握知识点,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制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再加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难以提高。[1]
2.以教材为中心的结构式教学
经济类专业教师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更多关注理论性知识,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按照教材的章节结构作为教学顺序,固定了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并且一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而选择,再根据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体系设置考评方案,通过固定的答卷考试模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以考卷的分数作为评判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唯一标准。虽然这种教学结构的存在有一定必要性,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内容,体现了教学的有序性、规范性。但是从当前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如果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一味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而不做任何改动,将束缚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当前素质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严重不符。应该意识到,理论与实践二者密不可分,教材中的内容必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才能发挥其价值作用。在不同的教科书中,体现了不同经济学作者的学术理念,因此经济类专业尤其是经济学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对教材内容灵活化处理,带着批判性的态度学习知识,多思考、多质疑,才能真正获得知识。
在我国经济专业使用的教材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善:首先,由于教材出版的周期较长,很多内容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实践生产的需要;其次,大多教材中的实践内容来自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实际国情有所不同,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授课,则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我国国情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弥补教材的不足。否则,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授课,则不利于学生对我国经济学知识的理解,也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最终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
1.依据国情改革教学方法体系
现在我国经济类专业教学长期以来采用的本身并无明显缺陷课堂讲授式教学,如何随着世界经济变化而变革,以及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形成由注入式教学转变成启发式教学。在学习中式传统教学基础上,怎么去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加以学习,摸索出一套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独立院校经济类专业教学方法理论体系,既有利于发挥我国经济类专业原有教学上优势,并且也有利于发挥西方教学方法的优势,这是一个很好的路子。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选择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课为主导,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等过于依赖教师的主观因素,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弱化,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再加上过多的理论知识讲解,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首先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观念,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开展教学,选择适宜学生实际需要和能力水平的教学内容;第二,教师精心选择教学任务,尽量为学生提供有探索价值、有趣味性的内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能提高能力水平;第三,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愿意学习、愿意动脑,才能保证学习的效率;第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讨论式学习,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议论,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获得了知识,也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综上,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围绕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观念,改变学生被动性学习的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2]
我国独立院校高等教育新时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在数量上能够充足、在人才结构上形成合理结构,并且具有优良的素质的、知识领域综合的技能型高科技人才。采用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既指明了我国经济类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也为我国经济类专业教学方法科学体系构建打造一个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凯.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与中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1(1):55-56
[2]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林海涛(1972-),男,吉林长春人,汉族,硕士学历,教师,金融研究。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