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赛(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工作中服务育人
王君赛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后勤部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后勤服务,必须将后期保障与育人服务进行有机结合,强化服务育人的观念。本文将深入地分析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的现状,详细地阐述高校后勤服务中的问题与缺陷,根据实际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我国高校后勤服务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高等教育后勤服务育人
高校后勤部门的核心任务是服务师生,保证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高校后勤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高校后勤部门的产生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高等教育已经经过数百年发展,高校后勤也逐步形成了服务育人的模式。上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后勤部门率先提出了服务育人的理念,对这一理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实际后勤工作提出了可行的实施方案。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转向大众教育模式,高等教育的对象、模式、目标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后勤工作也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而转变。目前,我国的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高校后勤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后勤服务过度市场化、后勤服务理念落后等。现有的高校后勤服务已经难以满足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本文将从服务育人的内涵出发,深入地分析我国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概念,并根据实际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我国高校后勤服务的发展。[1]
1.高校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后,后勤的概念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泛指提供物资保障的服务。服务育人的概念主要针对教育行业,在为服务对象提供物资服务的同时,以先进的理念感染、熏陶学生,服务育人的内涵已经逐渐渗透进入高校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中。[2]
1.1后勤内涵
高校后勤服务体系可以为师生提供基础的生活保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总人数越来越多,以我校为例,2004年我校招生人数为857人,2015年我校总共招生2178人,2004年到2015年,我校的招生人数翻一番,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12%。学生人数的增加,对后勤服务的考验越来越大,而高校后勤工作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后勤服务狭义理解是高校的物资保障服务,广义理解是高校科研教学中的行政部分。传统的高校后勤工作仅仅是物资保障,并未将服务的理念纳入后勤体系,现代化的高校后勤体系将学校的日常事务纳入了管理范围,包括全校基本建设、校园管理、医务室日常管理、环境维护、水电维修等,高校后勤服务体系具有计划、决策、组织、调控等多种功能,现代化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需要将服务科研、服务教学、服务师生作为主要目标,将管理育人以及服务育人作为根本宗旨。[3]
1.2服务内涵
高校后勤工作的服务内涵是指通过高校丰富的物质与文化基础感染学生,为学生提过优质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高校后勤工作的育人服务不同于课堂的正面教学,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熏陶学生。[4-9]
高校后勤工作的服务育人作用主要体现在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后勤工作的育人理念必须跟上改革的步伐,实现与高等教育中的教学育人同步化,高校后勤工作的服务育人已经成为大学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必须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履行服务育人的职责。
1.高校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的实现方式
现实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行为育人、环境育人以及体验育人,通过高校后勤人员的自身行为教导学生,为学生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真实生活,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主要体现在行为育人、环境育人和体验育人。
目前,我国高校后勤部门的服务育人工作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二是高校后勤体系管理水平落后。
1.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包括后勤工作人员服务育人意识不强、对服务育人理解不够、服务育人水平较差以及服务育人重视不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1)加强宣传教育;(2)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后勤工作;(3)定期培训,提高后勤工作者的服务水平。
2.高校后勤体系管理水平落后
高校后勤体系管理水平落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缺乏长效的内部监控机制、市场化与教育公益性调和不够、后勤管理缺乏反馈机制。针对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的管理问题,本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进措施:1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的构建依赖于专业的管理团队,在现有的后勤管理团队基础上引进新的管理人才,改进高校管理体系;2坚持育人为主,充分权衡市场化运作与后勤服务核心目标之间的关系,保证管理体系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3加强内部监管体系建设,高校后勤部门必须将内部监管纳入管理体制,通过合理的考评制度,提升后勤服务质量。
传统的高校后勤服务模式存在较大的问题,已经难以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模式落后,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现有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过于商业化,忽略了服务对象的特性。高校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的理念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满足了学生的生活需求与精神需求,新型的高校后勤服务模式可以将市场与公益进行有机地结合,正确地处理了服务与育人的关系,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韩瑜.育人视野下高校后勤队伍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4.
[2]左强.新时期高校后勤服务育人问题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
[3]李敏.高校后勤育人的途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
[4]田晓明.高等学校服务育人工作改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5]谭皓.高校后勤队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6]徐韶峰.隐性课程视野中的高校后勤工作[D].中南大学,2010.
[7]魏国勇.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3.
[8]胡铁巍.高校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
[9]陈军华.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