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
(西南政法大学 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庆 401120)
从山东疫苗案看网络舆论监督的困境
王 楠
(西南政法大学 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庆 401120)
2016年3月,媒体再次报道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引发舆论的热烈讨论和多方的关注。此次事件不仅反映出了监管疏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体的集中报道、受众的非理性传播以及引发的次生事件,也体现了网络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对此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山东疫苗案;舆论监督;困境
2015年4月,山东济南警方公布庞某等非法经营疫苗案。2016年3月18日,澎湃新闻发布《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或影响人命,山东广发协查函》一文(此文目前已下架),再次对事件进行报道,随后人民网、凤凰网、中国青年网、网易新闻等主流媒体对此报道进行了转载。之后,媒体对该事件持续报道,相关舆情快速升温。此次事件涉及范围广,影响重大,经媒体报道后迅速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有关国产疫苗是否安全、监管过程是否有疏漏以及其中利益链条等话题的讨论此起彼伏。媒体的深入报道和公众的关注和转发,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相关部门尽快出台解决方案。但此次事件也体现出了网络舆论监督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
传统媒体中有“把关人”对传播的信息进行筛选核实,决定哪类信息能够进入大众传播的渠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公众可以自由的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但也降低了信息的真实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往往会有政府、媒体、公知、大众等方的介入发声。信息公布、话题讨论、质疑求证、呼吁倡议等各种信息纷至沓来,使传播的内容更加复杂化。网络舆情瞬息万变、公众的抱怨式表达、舆论领袖的偏激意见以及部分媒体对新闻信息的断章取义,都可能造成新一轮谣言的产生以及一系列的次生危机。
信息的公开透明能够促进公众和媒体的舆论监督正常发挥。此次事件中,食药监总局的回应是比较迅速的,但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很容易使发布内容被信息洪流淹没。政府在及时公布多方信息的同时,还需以公众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信息,争取更好的传播效果。
2016年3月18日,澎湃新闻对山东疫苗案进行报道后,南海网新闻《山东“夺命疫苗”流向全国18个省市 初步确认没有流向海南》、央广网新闻《5亿元疫苗没经冷藏流入多个省市 专家:这是在杀人》等都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标题中“这是在杀人”“夺命疫苗”等词语带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除此以外,一些媒体在标题里回避重要信息,只强调事件的严重性,用耸人听闻的词语来吸引受众眼球。不论是为了商业利益还是为了强调事件的重要性,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媒体是在制造新闻,是为了追求短时间里的爆炸效果而推波助澜。
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没有控制新闻传播流量的平衡。在百度新闻高级搜索里以“山东”“疫苗”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可发现从2016年3月18日起相关新闻报道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2016年3月18日~2016年3月23日,搜索到相关新闻约58000篇。与此同时,有关医疗卫生方面存在漏洞和不足的报道也蜂拥而至。一篇为《疫苗之殇》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有关几年前的山西疫苗案的报道也引起了较大关注。媒体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在同一时期内对同一事件过多报道,会给受众营造出一种非真实的环境,影响公众对事件重要性与危害程度的认知。在短时期内对事件的大量报道,容易引发公众恐慌和社会的不安。
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网民的学历分布中,大学本科以上的仅占11.2%。[1]网民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缺少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助长了此次疫苗案的谣言传播。网络信息的匿名性容易使网民丧失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力,处于一种几乎没有社会约束力的状态。个体的表达在网络舆论环境中容易受从众心理和趋同心理的影响,导致个人情绪的非理性表达。
此次事件涉及的儿童、成人用的疫苗,在运输储存的环节出现了问题,可能会导致疫苗的失效,起不到免疫的作用。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也发布了声明回应疫苗事件:不正确储存或过期的疫苗几乎不会引起毒性反应,因此在本事件中,疫苗安全风险非常低。[2]但是部分网民缺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传播虚假信息,抵制接种疫苗。在表达意见和观点时缺少对事件原因的深入分析,盲目跟从,发泄心中不满。虽然相关部门对疫苗存储、运输、接种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科普,但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显得力不从心。
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大众传播的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3]意见领袖对舆论话题具有发起和助推的能力,能够推动网络舆论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发展。在网络时代,意见领袖已不再被传统媒体所限制,任何网民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商业人士、学者、媒体人、娱乐明星等,都可以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影响网民认知。
在山东非法疫苗案中,部分网络意见领袖对此次事件的情绪化表达助长了谣言的传播与扩散。李冰冰、贾乃亮等娱乐明星通过微博发声,带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的偏激词语,引发大量转发和跟帖。信息传播过程中,某些微博大V以及部分媒体官微断章取义,致使疫苗事件在微博平台上呈现出一片倒的负面评论。意见领袖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但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对未加核实的信息进行情感化的阐释,加剧了网络流言的传播。有关疫苗事件的谣言在意见领袖的助推下进一步扩散,部分意见领袖的情绪化表达容易造成舆论监督失去理性,引发公众集体恐慌,导致事件进一步恶化。
[1]世界卫生组织代表处:世卫组织回应中国疫苗事件[DB/OL].http://www.wpro.who.int/china/mediacentre/releases /2016/20160322/zh/,2016-03-22.
[2]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6-01-22.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9.
G206.3
A
1674-8883(2016)15-0341-01
王楠,女,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