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中的APP新闻直播特征研究及问题分析

2016-03-02 08:05王文佳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媒介

王文佳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000)

手机媒体中的APP新闻直播特征研究及问题分析

王文佳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000)

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给媒介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手机媒体强大的生命力被不断巩固和印证。可以推测在不久的将来,手机不仅会成为受众接受新闻讯息最常用的工具,也将成为新闻生产的主流平台。手机功能的提升与发展,移动互联的技术的更迭与创新,正在颠覆传统新闻生产的方式与流程,手机已经不再局限为信息的接收终端,而是不断向新闻生产前端转移,悄悄地引发产业格局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网络手机APP直播便是一支新兴的活跃力量。本文立足于新媒体环境下手机媒体属性不断强化的媒介现状,通过对手机APP直播的特征研究,探讨手机APP对新闻生产方式带来的影响和启发,并通过多个案例分析,提出手机APP新闻直播中现存的问题以及对策。

手机媒体;手机APP新闻直播;媒介融合

随着物联网、4G技术,以及移动终端的发展,新媒体产业的生命走向开始在两方面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一方面,微博、微信、手机APP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原生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新媒体的物质内涵被不断充实,媒介格局被不断打破又不断重组;另一方面,为了应对来自新媒体内外的双重挑战,各类新媒体平台,不断探索新的新闻生产和经营模式,开拓媒体生存新空间。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手机APP新闻直播一经出现便以其丰富立体的报道方式、高效的生产流程、迅捷的传播速度以及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其媒介竞争力不容小觑。

一、手机的媒体属性不断强化

(一)上网设备向手机端集中

年轻的移动互联网“原住民”对手机的依赖度不断提高,网民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手机不再是单一化的人际交流媒介,而是关系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智能终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可以肯定,网民上网习惯的改变以及手机应用对生活方式的渗透,为手机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媒介产品的进一步丰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智能手机普及与4G网络的成熟,加速了手机媒体发展

在运营商层面上,4G已成为手机用户的主流选择,4G网络提速也为用户体验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德勤最新发布的《移动消费大未来:2015中国移动消费者行为》报告,被调查受访者逾六成用户使用的是4G服务。另一组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数字则显示,到2016年一季度末,中国4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和主要乡镇,4G用户达将达到5.3亿户,超过了美国和欧洲4G用户的总和。

与此同时,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展现出了巨大潜力。知名的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首次超过5亿人,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德勤《移动消费大未来:2015中国移动消费者行为》报告也统计,目前,我国人均智能手机持有量接近2台,智能手机拥有率高达86%。在过去三年内曾购买智能手机的用户占九成以上。4G网络的成熟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改变着人们浏览新闻、获取知识的模式,手机与人日常生活的黏性越来越强,倒逼手机媒体不断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二、手机媒体的定义被颠覆

(一)手机媒体在新闻生态链中的角色转变

关于手机媒体概念的界定,在《手机媒体概论》一书中早有论述,即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是网络媒体的延伸,而媒体又称“媒介”,是承载信息的载体。笔者认为,手机APP新闻直播的出现打破了学界对手机媒体的传统定义,手机已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承载平台,能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其功能已不断向新闻生产前端转移,甚至直接参与到新闻产品的生产环节,可以说既是受众接收新闻内容的移动终端,也是记者发布新闻的直播设备。手机APP新闻直播的出现更像是一次媒介突围,手机的功能性与新闻生产全新的直播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手机成为新闻报道的“全能武器”

手机的媒体属性不断凸显,现有的智能手机不仅具备网络媒体所具备的各种新闻编辑属性,其自身灵活、便携的特点更是其他媒体难以替代。记者只需一只安装了直播新闻APP软件的手机,就可以拍照、录音、录制视频、编辑文字,而高质量的图像,超清晰的音质,稳定的4G网络等,都为新闻手机直播奠定了基础。

本文研究和讨论的手机APP新闻直播,是指直播记者利用安装在手机上的直播APP软件,在新闻现场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对新闻事件进行文字、图像、视频、音频整合报道,使多种方式在一条新闻报道中有机组合,并通过4G网络实时发布到新闻客户端。该新闻产品以新闻事件的时间轴为报道主线,将新闻事件同步呈现在客户端。在这个过程中,新闻采集、新闻处理、新闻发布,以及新闻接收的过程全部是通过一部手机完成的,可以说,手机自身就是一条独立的新闻生态链。

三、手机APP直播的特点

(一)强调“第一时间”

手机APP新闻直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一条时间轴贯穿新闻事件始末。记者根据事件进程,选取重要时间点发布文字、图片或视频、音频,新闻事件片段的发布时间节点与事件发展进程一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新闻的时效性,记者省去了繁复的写稿流程,甚至是审核流程,第一时间将新闻产品输送到客户的手机上。

(二)立体化的报道方式

手机APP客户端直播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方式,融合了网络图文直播、网络视频直播等单一直播优势,结合自身的传播特色,迅速进化,形成了一种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为一体的独特的新闻生产方式。这种直播不仅兼具了纸媒、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体报道方式的部分特点,在新闻表现力上还产生了1+1>2的效果,其报道形式灵活而立体。

(三)增强受众的体验感、互动感

互动性作为新媒体最主要的特征,同样被烙印在手机APP新闻直播的基因里。手机APP直播在第一时间将新闻同步传送到客户端,视频呈现多为第一视角,受众在阅读中更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丰富的感官刺激以及立体化的报道方式在最大程度上联合刺激着受众的新闻趣味。在一条直播新闻中,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筛选阅读或观看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以最喜欢的方式进入该新闻事件中。一些网站的手机直播还开设了“聊天室”“边看边聊”等版块,用户可以随时通过手机评论和发问,与前方记者、后台编辑进行互动。例如,今年高考成绩发榜当日,搜狐开设的《高考志愿填报开跑,名师教你选大学》直播,有39万人通过手机终端线上参与,并与志愿填报专家、搜狐编辑进行互动,直播氛围十分热闹。

(四)灵活自如的报道方式

记者利用手机上的APP客户端进行新闻报道,但在实际操作中,新闻的制作和发布并不局限于手机,很多新闻是由前方记者和后台编辑利用PC共同完成的。后台PC的信息支持,在更大程度上弥补了前方新闻报道内容采集的不足,编辑根据前方上传的内容,及时添加新闻外延和延伸,让报道更加丰满。例如,凤凰娱乐在2016年2月直播“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时,就是采用了这种报道手法,前方记者用手机上传最新的会场消息,后台编辑不断加入嘉宾资料、提名影片海报。

四、传统媒体借力手机直播完成媒介转型

(一)传统媒体寻求自救之道

手机直播灵活多变,易于操作,投入的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也相对较少,而跨媒介属性也决定了其更容易进行媒体嫁接。

近年来,传统媒体面对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几乎每天都处在一种撕裂状态,而新媒体则正处于黄金时代。媒介环境正在重启,传统媒体频频试水新媒体领域,试图通过媒介融合、报网联姻、开发手机APP、建立自身微信公众账号等途径,在险象环生的媒体环境中杀出一条自救血路。

媒介融合成为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的热词,不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并不是简单的A融合B还是B融合A的问题。在探索媒介融合的道路上,许多媒体转型不过是盲目的跟随潮流,奉行拿来主义,简单地将成熟经验和已有模式套用,将整合或拆分后的报纸内容直接搬到PC端或移动端,有些媒体干脆直接原版复制,这种新闻转移方式仅仅是将原先的部分读者进行平台转移,而没有实现新的价值突破。

(二)借力手机直播完成媒介转型

手机APP新闻直播以全新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传播节奏、传播方向、传播内容出现,为媒体吸引新受众创造条件。手机APP新闻直播模式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特性,以及丰富灵活的内容呈现方式,令其从众多新媒体竞争形态中脱颖而出,迅速占据媒介高地。笔者认为,手机APP直播新闻为传统新闻行业的迅速转型,提供了一条便捷高效的实践路径。国内较早开始从事手机APP直播新闻开发的青岛掌控传媒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经有超百家传统纸质媒体,通过使用手机App新闻直播软件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在媒介转型之路上大胆实践尝试。传统媒体依赖现有的媒体采编资源,使用简单的手机APP直播平台,能够较好地将传统媒体的采编优势发挥出来,做出与传统媒体差异化的新闻产品。

五、手机直播新闻现存问题及对策

(一)手机新闻直播规范的缺位

从倒金字塔结构到华尔街日报型结构,从沙漏型结构到章回型结构……传统新闻写作往往具备一系列严格的写作范式、程序与要求,记者在编写完新闻稿件后还要经过层层审查才能将新闻发布出去。

相比之下,由于手机APP新闻直播需要综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多种报道手段,且很多信息都是现场直接传出的,使新闻把关人的作用就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目前,业界还没有一种标准对这种新型的立体化报道模式进行规范。正因为此,当面临较为复杂的新闻事件时,缺乏媒介素养的记者往往会分不清主次,面对海量的细节,无法在短暂的时间内做到恰到好处的取舍。新闻报道难免出现要么蜻蜓点水,缺乏深入思考,要么冗长叙述,缺乏节制的现象。

(二)协同报道,缺乏配合

手机APP直播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的传播方式,对于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既可以针对一点浓墨重彩,也可以多点布局宏观呈现,有时为了更全面展现新闻事件,直播很多时候需要团队作战。例如,今年高考期间,徐州、扬州、青岛等媒体手机新闻客户端,都推出了“直击高考”的新闻直播。以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今日徐州》客户端来看,就派出了一支由8名记者组成的报道小组,小组成员分别被派往8个不同考点,共同完成这次新闻报道任务。8个考点虽然不同,但考生、家长及记者观察到的考场环境总归会出现一定的相似点。这种情况下,如果记者之间缺乏配合,后方有没有“总指挥”就很容易“观点撞车”,内容雷同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协同报道的默契以及“总指挥”的统筹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全能型记者的匮乏

利用手机APP新闻直播客户端进行新闻报道,要综合运用各种报道方式,对于记者的媒介素养、整合能力来说都意味着更大的挑战。记者不再限制于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出镜记者、摄像师等单一性,而是以真正的全能型记者的姿态出现。一名全能记者,只要有一部手机和一个APP直播软件便能实现单兵作战,这对记者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四)手机APP新闻直播对策

手机APP新闻直播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直播软件自身功能开发的不完备、直播流程规范的缺乏、全能型记者经验的缺乏、直播新闻把关审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都制约了手机APP直播的发展。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提升手机APP新闻直播的质量和水平,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完善:一是业界应该快速制定关于手机直播的相关规范,提高新闻直播的质量;二是加强全能型记者培训,建立成熟的直播新闻记者队伍;三是建立手机直播新闻把关机制,在不影响新闻时效性的同时,对直播新闻进行审核。此外笔者还认为,在突发新闻的报道上,为了更及时地传播新闻可以搭建市民新闻直播平台,让爆料者通过手机将第一现场发布到后台,经媒体后台审核后再进行发布。

[1]陈海.互动图文点评系统在新闻直播的应用[J].电视技术,2014,38(6):82.

[2]匡文波.2014年手机媒体发展回顾[J].传媒,2015(2):34.

[3]杨家波.掌控传媒的平台战略——“移动互联网+”与报网融合[J].传媒,2015(7):49.

[4]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6-17.

[5]彭兰.网络传播学概论北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5.

G206.2

A

1674-8883(2016)15-0302-02

王文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徐州日报社记者。

猜你喜欢
媒介
媒介演进中的戏曲形态衍生
浅析新媒介文学中媒介的影响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刘明嘉:以自我为媒介传递音乐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论当代插图艺术的非传统媒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