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赐玲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柬埔寨华文报刊的新媒体探索
——以柬埔寨《华商日报》为例
蒋赐玲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
从全球范围来看,东南亚可以说是海外华文报刊数量最多、密度最大、涉及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地区。新媒介技术的产生发展使新媒体应运而生,传媒原有的生态版图也发生了改变,当然海外华文传媒也不能“幸免”,新媒体成为海外华文传媒生态圈中的“新人”。《华商日报》作为柬埔寨历史最悠久的当地华文报纸,率先开始了对新媒体的试水,开办了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
柬埔寨;华文媒体;新媒体;微信;APP
东南亚是海外侨胞最重要的聚集地之一,学界、业界十分关注当地华文媒体的发展。
据目前的研究资料显示,柬埔寨当代华文媒体的研究少之又少。红色高棉运动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及此后十多年的内战,柬埔寨的文化事业被彻底摧毁。因此,当代柬埔寨新闻业包括华文媒体在内,都要从90年代算起。
随着柬埔寨政局的相对稳定,华人逐渐回归,赴柬投资的华商越来越多,华人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在经历20多年战乱后,1993年12月17日柬埔寨的第一家华文报纸《华商日报》创刊。现如今,《华商日报》与之后诞生的《柬华日报》《高棉日报》《柬埔寨星洲日报》和《金边晚报》,这五家报纸构成了柬埔寨华文媒体之格局,五家报纸相互竞争,但背后各有金主,也都相安无事。
“当一种新出现的信息载体,受众达到一定的数量,这种信息载体就可以被称为‘新媒体’”。创办新媒体对国内媒体来说,是解救纸媒产业江河日下的一根稻草。但对《华商日报》来说,柬埔寨纸媒产业还未走到国内这一步,但在订户数无法进一步提升的前提下,广告收入大不如前,亟待借助新渠道新平台吸金创收。
微信公众号的试验:
第一,微信公众号的创建与变更。《华商日报》微信号的创建一波三折,第一个微信公众号于2013年5月开通,一年时间内粉丝数量达到3万余,数倍赶超20年来报纸积累的订户数,让《华商日报》看到新出路。
不料因人事变动,《华商日报》总经理离职,以及微信公众号注册条件的升级,企业公众号必须提供营业执照才能进行注册,所以其一手创办开通的微信公众号因是私人注册,其离职后不愿协助《华商日报》进行注册升级,故此在微信公众号崛起的黄金期开通并积累了大量粉丝的公众号被弃用。
2015年春节前后,在新总经理上任后,随即注册了第二个新的微信公众号,名称改为“华商传媒”,也因使用私人账号注册的问题无法认证升级为企业性质的微信公众号。
笔者查阅了微信公众号注册的相关新闻和信息,微信公众平台分为个人和企业、政府、媒体几种。除个人公众号外,其余注册时均需提供营业执照注册号、成立日期、注册资本、经营范围,以及公众账号运营者资料等。
而在柬埔寨的《华商日报》的营业执照注册号在微信上并不通用,给该报微信公众号的认证升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阻碍。最后《华商日报》只能联系国内企业,通过使用其营业执照号完成注册升级,于是在第二个微信公众号“华商传媒”注册的三四个月后,即2015年11月11日,拥有企业微信公众号功能的第三个微信公众号正式启用,名称仍沿用“华商传媒”。
第二,手机APP的初步创建。时值国内新媒体浪潮劲头刚过,柬埔寨媒体也试图跟上节奏,本地柬文媒体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新闻网站,开通了APP。
《华商日报》新任总经理上任后,为缓解报社经济状况,力图通过新媒体改变现状,投入人力物力积极创建手机APP,投入资金近3000美元,耗时3个月余,终于2015年10月华商日报网站和手机APP正式启用。
第三,新媒体的维护与运营。2015年12月,笔者以实习生的身份到柬埔寨《华商日报》工作,时长为半年,期间不仅参与了采访、编辑、翻译等日常基本工作,还负责了华商日报新媒体,包括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的维护运营。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一次,一次最多只能推送8条,内容基本选自于本地新闻,选择标准是当天重大的时政政策、社会热闻以及与中国有关的新闻事件或评论等,每天选推的内容3~8条不等,根据当日的新闻量做出选择,由当天的值班编辑筛选后在重新编辑标题后推送发布。
而APP和网站的内容来源则基本选自倍可亲、观察者、多维等新闻综合网站,由专门负责网站APP新闻推送的工作人员选文发布。上午发布的新闻以国际经济、政治等新闻为主,下午以记者、翻译采写翻译的本地新闻为主。每日的总推送量为50条左右。
(一)专业人才的匮乏
目前,柬埔寨华文媒体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迫切的问题是专业人才匮乏与读者需求无法得到适当匹配。红色高棉时期对知识分子的“大清洗”,导致了新闻专业人才的严重断层。
同时,华文媒体的特殊性使得其对人才要求较高:语言方面,需要兼具较高的中文和柬文水平;思想方面,既要熟悉柬埔寨当地的社情民意,又要契合华人华侨的思维方式。
《华商日报》现在只有2名正式记者,柬埔寨全国高校均未开设有新闻学等专业,这2名记者也从未接受过专业的技能训练,而是在新闻实践中一步一步磨练出来,2名记者有一定分工,1名主要负责政府动态,另1名则专于商会信息。此外,还有1名兼职记者和3名翻译,主要负责社会新闻的翻译,主要从当地柬文报纸、杂志或者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上寻找新闻来源。《华商日报》工作人员从行政、广告到记者编辑,都要求掌握中文和柬文两种语言文字,构成以柬籍华人为主。
以上途径,基本能满足《华商日报》报纸本地新闻版面的需求,但为新媒体采写新闻的记者和编辑,华商日报目前的人力资源还没有专门的负责人员。当地人的中文水平有限,更多地需要从中国国内聘请具有新媒体相关经验或者在专业院校学习过相关技能的专业人才。
在种种条件的限制下,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新闻专业素养反而容易被忽视,使得人才匮乏和读者需求增长的矛盾所带来的弊端越发凸显。而报社内部还缺乏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没有成文且有效实施的管理条例与奖惩绩效机制,员工内部多有偷懒懈怠之人。
(二)地理位置的限制
柬埔寨位于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相距并不遥远,但由于《华商日报》的微信、APP等主要针对的是当地及海外的中文读者,且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公司属于中国企业,主要针对中国市场,制定的条件以中国为标准,对海外华文媒体的申请注册和认证升级造成诸多不便。此外,在海外的华文媒体也因地理原因,难以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这也是海外华文新媒体的一大困局。
(三)经济无法实现自给自足
虽然在柬埔寨的5家华文报纸各有各的“金主”,背后有财团或企业作支撑,但也受背后财团或企业的控制和限制。在国内纸媒日渐走衰之时,虽然柬埔寨纸媒还未受到国内如此大的唱衰,但广告收入大不如前,经济上的颓微使得《华商日报》在背后金主面前变得底气不足。
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国内微信发展迅速,政府、企业以及各大媒体、自媒体人都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借助微信营销自己。而在2013年6月之前柬埔寨只有微信用户,微信营销的市场还是一片空白。柬埔寨《华商日报》率先开通微信,成为探索柬埔寨微信营销的第一家华文媒体。
《华商日报》第一个微信公众号借势利用近两年的时间,订阅户从0到超过30000,几乎是全柬埔寨的华文媒体到达率的总和,而在柬具备中文阅读能力的华人也不过10万人。现如今,该微信团队也开始探索线上的盈利模式。
本文是基于柬埔寨《华商日报》微信运营的个案研究,笔者结合在《华商日报》六个月的实习经历,试图从微信运营的实践中总结出经验,为海外华文媒体或有意拓展海外市场的国内媒体在微信传播上提供借鉴。
《华商日报》近两年的微信探索也遭遇了发展瓶颈,报社原有的体制弊端导致报社原有从业人员与微信运营团队脱离,而在跨文化传播中微信传播也会遭遇未知的陷阱。微信官方后台提供的效果分析因素有限,受众受用效果研究有待深入。此外,盈利模式也只现雏形,未来长期的发展还有待探索。
2016年7月1日,世界银行(WB)正式宣布,位于东南亚地区的柬埔寨脱离最不发达国家(LDC),正式成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传媒的发展与经济密不可分,柬埔寨华文报纸的新媒体试水的成效有待进一步考察。
[1]陈竽秀.海外华文媒体如何突破困境——以柬埔寨《华商日报》为例[J].出版广角,2014(16):68-70.
[2]黄慧玲.柬埔寨华文媒体的微信试验[J].新闻战线,2014 (10):193-195.
[3]谭震.传统媒体如何借助微信扩大影响——微信的媒介功能及影响分析[J].中国记者,2013(05):101-102.
[4]金雨希,张燕.有微信,更威信——论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信[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33-36.
[5]陈海华.试论传统媒体借力微信之尴尬处境[J].新闻传播,2013(03):231.
[6]曹丹.报纸微信传播特征与运营策略探析——基于“中国报纸微信传播10强”的观察[J].新闻知识,2014(09):15-17.
G216
A
1674-8883(2016)15-0285-02
蒋赐玲(1991—),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4级新闻学专业学术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