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 广州 510066)
浅谈如何在新闻采编中实现美学价值
王燕
(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广州510066)
新闻采编在新闻制作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在新闻采编中实现美学价值,可以有效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进而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并提升受众的新闻审美品位。因此,在新闻采编中应当关注其美学表现。本文首先分析了新闻美学价值的内涵,又在此基础上从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增强新闻的向善性、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关注新闻的形式美等方面,探究了在新闻采编中实现美学价值的重要策略和途径。希望以此促进新闻美学价值的实现,进而推动我国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
新闻采编;美学价值;策略
当今社会,新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信息可以帮助人们及时了解社会各方面最新的发展动态。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各种新闻信息纷纷出现,如何提升新闻信息的质量,为受众提供更具价值的新闻信息,是当前新闻行业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美学价值对新闻的制作和发展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则优秀的新闻作品必须将内在美和外在美、新闻学规律与美学规律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如何在新闻采编中实现其美学价值,是当前新闻采编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关注新闻采编的美学表现,才能够从受众视角出发,选取和编辑新闻信息,并按照美学要求选取相应的表现形式,进而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美学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性质,它不取决于人们的意志。具体到新闻制作中,美学价值主要是指真、善、美。“真”不仅是新闻采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闻美学的本质。它要求新闻采编者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深度挖掘社会事实,还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及时摒弃失实信息,坚持新闻采编的基本要求。“善”则展现了新闻内容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选取新闻素材时,应当以“善”为主要宗旨,看其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弘扬正确的人和事,揭露、批判违法违纪行为,以便起到教育与警醒的作用。“美”则主要体现在新闻采编的形式上,形式美主要是指选材典型、语言简洁、立意新颖。在善与真的基础上,以美的形式展现新闻内容。真、善、美共同构成了新闻美学价值体系。在新闻采编中实现美学价值,既可以传递真实信息,又能够增强新闻美感,吸引读者注意力。此外,在新闻采编中实现美学价值还能够促使新闻采编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审视素材,增强新闻剖析的广度与深度,提升他们的自主意识,进而推动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新闻内容缺少深度。随着新闻采编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闻采编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得到极大提升,新闻采编工作者基本可以第一时间跟踪采访,并编辑、报道。但与此同时,当前还有部分新闻报道内容缺乏深度,只关注外在形式,未能进行深入调查,没有探究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此外,一些新闻采编往往只关注各国往来、国内外大事,食品安全、物价上涨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则甚少涉及。其次,新闻采编未能实现美学价值。当前,一些新闻采编工作者为了提升自身媒体的知名度,恶意中伤新闻人物,或报道假新闻。同时,部分新闻采编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提升新闻节目的收视率,过于追求娱乐化,对新闻内容过度包装,导致新闻采编失去真实性。还有一些新闻采编为了追求新颖,一味地报道负面新闻,忽视了新闻的向善性。再次,新闻采编工作形式单一。目前许多新闻采编依旧采用传统的工作形式,即采访者进行采访,然后交由相关人员编辑、审核,出版,这一传统模式中间环节较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影响了新闻的时效性。同时,当前许多新闻采编者缺乏必要的执行能力和新闻敏锐度,没有独特的判断能力与思维能力,无法根据自身判断寻找新闻。这显然对新闻采编的发展极为不利。
(一)追求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的真实性主要是指内容必须符合客观事实。“真实”历来被视为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尊重事实,不能够凭空想象或编造。虚假的新闻信息毫无美感可言,不具备美学价值。因此,新闻采编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采访、编辑新闻,并凭借自身独特的新闻敏感度,及时洞察新闻信息,用真实感人的新闻内容吸引和打动读者。此外,在新闻采编时还应当注意,不能为了追求传播效果,掩盖新闻主人公的缺点或优点,要公正、客观地描述人物,这一方面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在新闻采编中还应当充分顾及受访人的感受,若他们出现不情愿或抗拒的态度,应当给予尊重和谅解,并以真诚的态度打动受访人,进而得到真实信息,避免出现虚假新闻,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例如,2013年《温州商报》刊登一则新闻“温州商人林春平收购大西洋银行”,这则新闻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但经调查发现,所有的新闻信息都是林春平本人想象和臆造,一些细节根本无法查证。部分新闻采编者未能深入调查该事件,就贸然刊登新闻,造成虚假新闻泛滥,为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可见,若要实现新闻美学价值就必须充分遵守新闻采编的真实性原则,将新闻的整体事实与具体事实结合在一起,深入调查,细致采访。
(二)增强新闻的向善性
著名的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曾指出,“新闻并不只是对事实的判断,它还包含倾向性的声明。”可见,新闻本身也包含价值观,因此,若要在新闻采编中实现美学价值,还要增强向善性,具体而言,就是要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各种功利价值。新闻内容要具有教育意义和向善的导向性。新闻采编一方面要顾及个人利益,另一方面也要不违背公共利益,应当能够推动社会的共同发展。个人行为根本上也应当符合公共契约要求,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调整。著名哲学家尼采和康德就曾探讨过道德和向善的问题。主张传播媒介应当自觉承担向善职责。因此,新闻采编要对新闻信息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增强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与此同时还应当关注新闻的主观倾向性。新闻信息应当能够激发人们的慈悲心、爱心和同情心。从某种意义上看,新闻的向善性可以被视作新闻美学的根本。所以,新闻采编工作者应当明确是非、美丑的评判标准,并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坚持主观向善,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倾向性报道。新闻的倾向性除了表现在报道过程中,还蕴含在新闻事实中。例如,2012年3月的一则新闻: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振头派出所户籍民警张威多年来一直坚持照顾孤寡老人,直至老人离世。张威用自己的热情和关爱温暖了这位老人的心,为老人孤独寂寞的生命带来了光亮,以真实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这则新闻在坚持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对民警张威对孤寡老人的照顾事件进行了报道,展现了人间的真、善、美,通过人性向善的主题,揭示爱的真谛。一方面增强了新闻内容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受众传递正能量。新闻采编只有坚持向善性才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不同的社会形态对新闻向善性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国家国情、社会制度都会对新闻的向善性产生影响。但总体而言,新闻采编的向善性是指有利于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只要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侵犯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新闻作品,都可以被视为具有向善性,都能够彰显新闻美感。
(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新闻采编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思维创新,这主要是指受众不愿接受或较为排斥的新闻信息,这些新闻内容与受众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受众对其关注度不高。这就要求新闻采编工作者必须发散思维,切实考虑受众的需求和感受。要多报道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信息,以便增强信息的可读性和吸引力。针对会议性新闻信息,则要合理筛选,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解析新闻内容,强调与人们生活相关的会议内容。其次是形式创新。当前电视新闻形式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受众出现审美疲劳。因此,若要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就必须在形式方面增强新颖性。例如,以故事形式展现新闻,尤其对犯罪案件,设置悬念,抽丝剥茧呈现真相,进而吸引观众注意力。再如,一位新闻采编工作者采用特写镜头展现当前的水源污染情况。其中一个特写镜头是人们将垃圾导入江水中。另一个特写镜头是江面上漂满垃圾。还有一个特写镜头展现了污染水源中的化学物质。在这则新闻中采编人员主要采用特写镜头展示新闻内容,增强新闻信息的感染力。此外,还要注重版面设计,多样化的版面形式同样可以增强新闻信息的吸引力。需要注意的是,新闻采编的创新应当是积极向上的,不能为了提升新闻的传播度,或追求经济利益,对新闻内容过分包装,一味地增强新闻的娱乐性,致使新闻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向善性,这种创新违背新闻采编的基本原则,更不可能实现美学价值。
(四)关注新闻的形式美
新闻美学主要是指审美客体的美,是美学理念在新闻采编中的具体展现,不仅要求内容美,而且关注形式美。只有将形式美与内容美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新闻采编的美学价值。新闻采编的真实性和向善性都需要通过外在形式展现出来,新闻美学的最终实现,需要新闻采编者合理选择采编内容,并经过分析进行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新闻信息的感染力,使受众感受新闻蕴含的美感。缺乏外在的形式美,新闻同样无法引起受众关注。受众缺乏接收兴趣,就不会认真收看和品味电视新闻内容,新闻传播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如果将信息材料随意堆砌,并以一成不变的播报形式呈现在电视上,闻采编就会缺少鲜明的主题,同时,新闻内容也会枯燥无味。但需要强调的是,新闻采编的形式美不是一味地讲究结构的夸张和辞藻的华丽,而是要求新闻信息生动自然。这就要求新闻采编工作者不仅要能够合理布局新闻的整体结构,还要明确新闻主题,熟练掌握写作技巧,真实生动地将新闻事件叙述出来。此外,还应当合理剪辑,或配备合适的播报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电视新闻的美感。与此同时,还要关注新闻的结构,不同的新闻内容需要相应的新闻结构,以增强作品的整体和谐度,新闻结构一方面要合理有序,另一方面还要讲究呼应。新闻结构呈现出新闻采编的思维型与逻辑性,不仅能够反映新闻事件的整体情况,而且可以呈现新闻作品的美学特点。除此之外,新闻采编的形式美还要求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以便帮助受众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现状。这就要求新闻采编者必须及时发现新问题、新事物,并选取最具深刻性、代表性的信息。尤其在电视新闻中,要深入群众生活,从中寻找典型人物与事件,并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加以呈现。总而言之,若要实现新闻采编的形式美,不仅要熟练掌握写作技巧,还要能够科学布局篇章结构,增强新闻的和谐性。
综上所述,若要增强新闻的美学价值,就必须在新闻采编过程中遵循美学规律。一方面要关注新闻的内容美,遵守真实性和向善性原则,重视客观事实和新闻的倾向性与引导性,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新闻的形式美,注重版面设计、整体结构和典型事件选取。将形式美与内容美有机结合在一起,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升受众的新闻审美品位,构建精神桥梁。但不能为了实现经济利益,一味地追求形式美,对新闻作品过度包装,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制造虚假新闻。
[1]张法.全球化视野下的灾难美学与悲剧形态:从文学书写到艺术表征——全球化时代的灾难与美学新类型的寻求[J].社会科学研究,2011(02):1-8.
[2]郝俊杰.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浅论新闻表现的本质特点[J].新闻传播,2005(8):20-22.
[3]张福萍.“泛新闻”背景下的新闻采编课程的教学实践[J].九江学院学报,2007(4):120-122.
[4]张学英.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37-140.
[5]高扬.“结”与“构”的魅力——地市台民生新闻的构架艺术[J].新闻与出版,2012(10):81-82.
[6]刘叔之,夏之放,楼昔勇.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12-115.
[7]段宽.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J].决策探索,2011(11):66-67.
[8]黄成,花凯.试论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影响[J].电视研究,2010(03):30-32.
[9]谷凤艳.浅论新闻美学在新闻报道中的必要性[J].才智,2010(34):34-35.
[10]邵卫科.新闻采编中新闻资料工作的作用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154-156.
[11]马来顺.主题新闻战略突破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记者,2010(02):24-25.
G212
A
1674-8883(2016)15-0232-02
王燕(1976—),女,江苏泰州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