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研究

2016-03-02 08:05牟文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主义媒介时代

牟文静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000)

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研究

牟文静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000)

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遭遇自身和外部传播环境的困境。移动智能终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新闻的传播向社交化媒介延伸,传统新闻机构、新闻人的身份被动摇,公众参与新闻的采集、制作和发布。而面对此情况,新闻专业主义通过转型与重构,在挑战中不断前进,形成了更高的新闻价值标准。

移动互联网;新闻专业主义;传统新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逐步发展为连接起每个人的互联网。在互联网中,连接的每一个交汇点都是平等的,而在这样一张大网中,在人类信息交流的世界中,处于特权地位的中心被解构了,每一个普通的个人在这个扁平化的社会结构中拥有平等的地位。①社会化内容的生产,低成本、即时性与UGC内容成为新媒体特点。用户成为内容的制造者,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受众进行分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了重构。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自身困境

传播者社会地位提高,专业化职业组织形成,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伦理完善,新闻专业主义逐步确立。塔奇曼认为,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新闻专业主义对专业新闻机构和从业者提出真实、客观的原则,新闻必须以公共利益、服务大众为宗旨。而就其自身来说,困境重重。

(一)新闻客观难实现

新闻专业主义强调新闻的客观性,但实际这种客观并不是绝对存在。新闻的选择、制作、发布,这一过程本身就受到新闻工作者的“偏见”。从业者的个人主观因素、知识背景、固有的认知以及媒介环境都会影响新闻的客观性。

(二)新闻人道德困境

新闻人作为“把关人”,他们的态度应该中立、客观,且要保证新闻的价值与时效性,但实际往往与社会道德、伦理所相悖。如灾难新闻,当情感色彩融入新闻,违背了新闻人职业道德。但面对灾情,若没有一点人文关怀,仅是客观的报道者,又会置于舆论谴责中。

(三)政府与市场制约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主张不党不私、不偏不倚,而在中国,新闻业务的“喉舌论”成为新闻报道的功能。[1]政府对新闻的影响往往是积极的,但在国际报道中也出现了倾向于国家利益而背离专业主义的情况。市场经济背景下,为获得受众在同行中角逐,新闻偏离专业主义,忽略媒体所应有的社会责任,以利益为中心。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业务现状

终端的移动化增强信息的互动、即时、海量和个人化特点,信息的传播变成Anyone、Anytime、Anywhere、Anything。传播结构的变化带来一系列转变与调整,新闻业务受到冲击,专业主义受到影响。

(一)媒介渠道多样化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渠道多样化:各类新闻的APP,新闻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个人通过社交媒介发布新闻等。传统媒体转型时,也诞生了由自己发布内容的自媒体。新闻的形式不局限于报纸的文字与图片,广播的声音,而是以一种移动、融合的方式呈现。

(二)讯息消费社交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大力发展,人们不仅能通过社交媒介接收新闻,也能发表关于讯息的言论,甚至是成为讯息的发布者与制作者。社交媒体增强用户黏性,用户能够通过评论、转发、点赞、分享等功能与发布者进行对话,讯息接收更具互动性和主动性。

(三)信息发布平民化

传统新闻机构和新闻人有着普通人所不具备的技能和素养,保证了新闻的公正、客观与真实。而移动互联网中,发布内容信息人群复杂且多样,信息发布平民化,即时、即兴且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新闻价值泛化,这就偏离了新闻专业主义特点。新闻生产的权力不断分化,新闻人专业身份动摇。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重构

技术赋权带来传播载体多元化,新闻来源多样化,内容平民化娱乐化,新媒体具备的即时性超过传统媒体。对新闻专业主义来说并没因此而消解,而是在逆境中寻得自身的重构方式,它的存在也将坚定新闻的价值标准,在新的传播生态中保障新闻业务更好发展。

(一)媒介的深度融合

移动互联网时代拓宽了媒介渠道,延展了内容信息,所传播的事件能够多方位呈现。媒介的深度融合从渠道、平台、内容、经营、管理等多方面进行,集合多种媒体优势。内容联合PGC和UGC方式,同时在平台中获取第三方新闻内容,利用渠道丰富内容信息。碎片化的时间和空间,让新闻不再原地等待受众前来获取,随时随地的刷新将覆盖前一条信息,这要求对内容的专业性和用户的细分得到重视。公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以及主动参与性并没有消减,技术的赋权让用户的话语权提升。所以大众化也需向分众转向,通过信息分类和数据预测计算,用户将获取优质内容。

(二)新闻人的转型坚守

传统的意见领袖和把关人角色并不再为职业新闻人独有,加上新媒体时代采编、技术、运营、管理的全媒体人才不断涌现,这就要求职业新闻人能够有身份地转变重构。移动互联网时代,公民新闻和专业新闻之间应以一种共生共存的形式发展。首先,亲历者和目击者第一时间发布传播事件,公众所参与的新闻具备即时性,而对于事件的深层事实和含义,则需要职业新闻人进行深度挖掘报道。其次,面对海量的信息,公众所能提供的新闻将为职业新闻人提供新闻来源,而这些纷繁复杂的新闻则需要职业新闻人来提取有价值的新闻,同时所涉及的内容也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最后,专业新闻与公民新闻能够互相监督作用,作出正确的舆论导向,保证新闻的真实与客观。职业新闻人对信息作出专业的解释与导向,帮助公众获取、审视、辨识、使用信息,共同提升专业主义意识和素养。

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社会的变革,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不会因此而消弭。在媒介的深度融合和专业新闻人的身份重构下,对新闻的生产更具专业性,结合渠道和形式的多样化,内容更多元、更贴近受众。在新媒体的挑战和实践下,新闻专业主义将不断形成符合这个时代的标准。

注释:①2014年央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

[1]邱一江.新闻专业主义视阈下中国电视新闻奖消息类作品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71-72.

[2]钟大年.“颠覆”还是“重构”——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 (09):140-144.

[3]吴飞.新媒体革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命?——公民新闻运动与专业新闻人的责任[J].新闻记者,2013(03):11-19.

G210

A

1674-8883(2016)15-0110-01

猜你喜欢
主义媒介时代
新写意主义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近光灯主义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