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广信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
洪广信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21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广。高中作为历史教育教学的关键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使命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贯彻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有效教学
《高中历史新课改论》中强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创新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做主人,使其主体地位贯穿于整个课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实践证明,只有从内心深处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师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采用更高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才能达到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想要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简单阐述了笔者在新课改环境下关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方面的几点认识。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进行备课,在课堂上依据目录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很有必要。
例如,在讲人民版高一历史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时,由于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宰相制度的废除,以及内阁的建立和军机处,理解体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并给学生提出问题:“宰相制度废除的背景和过程分别是什么?在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中,主要的矛盾有哪些呢?内阁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军机处设立的缘由和如何运行?”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由于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平时比较胆小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整个课堂的教学目标很轻松地就达到了。小组合作的形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人人参与;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改进了工作效率。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上课之前先录制一个几分钟的小视频,对所要上课的内容进行重点解释和难点解说,可以使学生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得更为透彻,促进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高二历史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时,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以及影响农业经济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理解体会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在上课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小视频,在视频里具体讲述了我们传统农业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方式的转变,重大水利工程的兴修。其中用动态的图画展示在这些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的农具和水利工程,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最后给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图,便于学生清晰地了解我国古代关于土地制度变化的过程,将课本中的难点升华。通过“微课”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提升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我们所有的努力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所以,我们要不断把所学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高一第五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两次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由于本课是两次战争,所以分成两个专题来讲。讲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用前段时间刚发生的钓鱼岛问题来导课,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点。在讲述战争的进程时,教师带领学生理解体会战争中的那五次重要的战役,分析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理解战役之后,指导学生从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来分析对中国的影响。从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条例中分析中国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原因,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发挥高中历史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思维模式,不断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1]姜耀祥.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4(26).
[2]朱学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1).
·编辑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