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隅中心小学 苏荔月
步步为营,有效构建典型错题资源库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隅中心小学 苏荔月
练习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项,错题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元甄别,搜集材料;溯本求源,分析错因;归纳比较,分类整理;变式练习,综合提升,引导学生实现错题再利用。
典型错题资源库共享
新时期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再拘泥于知识点的传授,放更多的精力在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上。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原因是在失败中我们能收获经验、汲取养分,为后续的成功打下基础。练习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项,错题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关键在于如何利用。下面我按照收集、分析、整理、运用四个步骤讲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挖掘错题资源的有效价值,引导学生实现错题再利用。
有道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旨在强调做任何事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成功,教学亦是如此。错题资源要想得到利用,首先我们要建立起一个成体系的错题资源库。之所以称之为“库”,是因为其囊括了众多信息,不是一朝一夕间就能完成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瞬间作为生成性资源。其次,现在学生作业繁多,相应的错题数量也就众多,我们必须帮助其做好筛选和甄别的工作。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针对这一教材的错题搜集工作,我的设计为:
1.明确教学进度。本书中一共包含七单元和一个数学好玩活动内容,就按照单元顺序要求学生将教材中的随堂练习、每一章的单元检测以及期中和期末考试中的错题从作业本或试卷中剪辑下来,搜集在一起作为后续错题资源库建立的第一手资料。
2.教师任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另一个主要参与者,从课堂上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以及作业和试卷批改中都能捕捉到学生的困惑点和错题,这些是整个班级学生共性的问题,记录这些应该作为习题讲解课的典型问题。
3.多元甄别。教学大纲和数学课程标准是我们如何开展教学,渗透到什么程度的纲领性文件,由于涉及的练习题来源广泛,有超纲或超出小学生智力承受范围的题目,我们要及时予以删除,以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例如《分数》,三年级的分数教学中涉及的两个分数比大小仅限于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分数。所以对于“的大小比较”这一题,我让学生放弃。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改变学生以往对错题视而不见的态度,同时也会督促其正确审视自己的作业和考试成绩。对教师而言,错题的收集可以帮助其了解教材和学生情况。
我们之所以建立错题资源库并不是为了找到错误,而是要保证在后续学习中不再犯相同的错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尚不成熟,分析总结能力更是有限,作为教师,我们要能够深入问题源头,帮助学生全面、仔细地分析错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起引导作用,我们在有针对性讲解的基础上也要让学生间多交流、多思考,在互动中帮助别人同时审视自己。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中的一道习题,要制作一个规格为“高20厘米,底面半径8厘米”的圆柱形无盖铁皮水桶,求所需铁皮的面积?我对这道题的错因分析设计为:
1.学生自主反思。两个学生的错误算法分别为3.14×8×2×20+3.14×8× 8×2和3.14×8×20+3.14×8×8,很显然两种算法都存在错误且错的位置不同,但是两个同学的原因分析均是粗心。
2.教师诊断。首先清楚这道题的正确解法为3.14×8×2×20+3.14×8×8= 1205.7平方厘米,第一位同学显然是多算了一个底面,原因是审题不清导致忽略了无盖这一信息;第二位同学的错误是侧面积公式的运用错误,属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
3.个别约谈。很多小学生不敢直面自己的错误,凡是错题都一股脑地归于粗心。我主动找到学生,先是表明出错是合理的,老师都理解,其次了解其真实想法,查找学习方法、教学过程等各方面的原因,为后续学习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通过这样的设计,在不断探求原因的过程中会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的诊断和访谈加大师生间的互动,并以此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果和做好后续工作的一个可靠性依据。
现在的教学中由于考试压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往往拿不出太多的时间留给错题的学习,但是错题对学生能力提高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收集到的错题进行比较,归纳之间的异同点,最后完成分门别类的整理,这样在习题课后学生就能有重点地实施自主复习,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还达不到应有效果的窘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会积累众多的错题,我们要对资源库进行改进,我设计了两种分类标准:
1.依据错因分类。错因分析是错题资源库建立与应用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耗费精力和时间最多的,我们应该对这一成果加以应用。例如,小数除法中的“3.2÷ 64=0.5”,学生忽略了除到哪位都得商,不能忘记在商的位置上写0;分数加减法中的“”,这道题如果直接按顺序通分的话,分母会增大容易出错,而进行调整为的形式则很明显看出结果为这两题都可归为计算中的失误。
2.依据涵盖的知识点分类。复习阶段我们一般按照数理关系为线索,将整个学期所学知识串联起来,错题整理也按照这样的顺序可以使复习进行得更顺畅。例如,在证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都要用到割补的思想,通过画图能够发现经过做辅助线处理后,两个图形都能转化为已知的矩形,最终顺利推出S=a×h和
通过这样的设计,把错题进行归类整理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很多麻烦,使错题集建设的工作操作起来更简便,在学生心里搭建起错题也有价值的意识。同时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后,教师在讲评过程中也可以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学以致用是长久以来中国教育界人士所希望达到的结果,数学中我们总是选择习题练习来检验教学的效果。在错题资源利用上,教师应该就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再练习,同时在练习题的选择上,要尽可能地体现变化性和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实现学生解题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有了错题资源库的引领,教师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能力提升。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中《比例》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涉及的练习一般是类似于12∶9=4∶()这样的形式,这些错题只能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关系式的计算方法。后续学习比例中所分的正比例和反比例后,我们可以设计以应用题的形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求解。如已知一辆车以9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行进,给出了1小时、2小时、3小时后行驶的路程总量分别为90千米、180千米、270千米,要求把表格后方的4小时、5小时的路程补充完整。与之前仅有的数值相比,应用题中将数值信息隐藏了起来,需要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准确把握信息的能力。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时间和行驶的路程数都是变量,但是两者的比值即速度是不变的,所以发现即路程与时间呈正比例,到此文字应用题又被精简为只有数值的比值填空题了,后续的空格问题都套入这一比例关系式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会感觉到我们的错题讲解课不只是局限于这一堂课的时间,它是有延展性的。这些拓展练习能够给学生带来提升空间,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加深对相关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甚至对数学思维和整体感受力的形成都有着锦上添花的效果。
总而言之,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在错题中学习,是一种需要被广泛推广的教学方式,它可以让教师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让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教材,探究教法,争取发现更多关于错题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策略,尽可能减少学生再次出错的机率,让错题在提升中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道路上创造更大的成就。